陵園簡介
位於烈士家鄉風景秀麗的浙江台州市橫街鎮南面的鳳凰山上。
陳安寶(1891—1939年),台州市路橋區橫街鎮馬院村人。辛亥革命爆發,陳安寶決心從軍報國,1911年底,他考入南京臨時政府屬下的入伍生隊,後又轉到湖北陸軍預備學堂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1938年7月,陳安寶將軍因戰功擢升為第二十九軍軍長。1939年3月17日,日軍在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下,大舉進犯占領南昌,5月3日,陳奉令進攻南昌,5日,不幸途中遭敵機轟炸,壯烈犧牲。1939年夏,烈士的靈柩運回家鄉,安葬在家鄉橫街山,沿途數萬民眾設祭,悼念抗日英雄魂歸故里。1995年3月23日,路橋區由橫街鎮等單位發出為修建安寶國小和安寶將軍墓募捐的倡議書。從南面上頂,首先看到的是朱總司令、周副主席的題詞手跡。墓前矗立5米高的碑柱,刻著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的“抗日名將陳安寶之墓”。
陳安寶烈士陵園位於路橋區橫街鎮鳳凰山,建於1995年8月。同年被路橋區委、區政府命名為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被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第四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5年3月23日,由橫街鎮等單位發起在鳳凰山上修建了陳安寶將軍墓。陵園總占地面積為2800平方米,整個陵園由烈士墓、碑、塑像、建築裝飾物、陳列室、接待室等部分組成。
修建歷史
為紀念民族英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民族之魂,落實江澤民總書記關於加快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要講話,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各界有識之士奔走呼籲,倡議募集資金,遷址重建將軍墓,新建陳列館,修繕烈士當年捐建的安寶學校。當地政府和駐地部隊發起倡議,號召各界人士、台灣、港澳同胞慷慨解囊,出錢出力共建陳安寶烈士陵園。短短几個月,一座壯麗雄偉的烈士陵園北倚逶迤青山,面對東海碧波,聳立於天地之間,成為橫街鎮一大人文景觀。
陵園總占地面積為2800平方米,整個陵園由烈士墓、碑、塑像、建築裝飾物、陳列室、接待室等部分組成,站在陵園上極目遠眺,四周一切盡收眼底。陳安寶烈士陵園的設計頗具特色,白色的塑像是烈士的頭顱,一隻緊握的拳頭,一桿鋼槍,象徵烈士對日寇的無比憤怒。墓後有大理石拼成的三角形屏障,黑紅兩色橫槓聯接,象徵國共合作。墓前一幅雕塑頭像,額頭上鮮血淋淋流到眼睛,遮住視線,象徵烈士為了抗日救國血灑疆場,不見人世,但他的英雄氣概長存,精神永駐。
1995年9月3日,陳安寶烈士紀念大會在“陳安寶烈士陵園”隆重召開,原國防部長遲浩田送了花圈。遲浩田上將說:“陳安寶的英勇事跡我少年時代就知道,非常敬仰。可以說,我就是在陳安寶烈士精神的感召下走向抗日戰場,參加了新四軍的!”中央軍委遲浩田、張愛萍等領導同志為陵園題詞。陵園門外有李先念同志的大字“抗日陣亡將士,名留青史”。陵園陳列室內懸掛著陳安寶烈士的頭像,生平簡介,一生戎馬生涯的宣傳畫。還掛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中表現出來的英勇頑強,不屈不撓,奮力鬥爭的圖片。
烈士陵園建成後,橫街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陵園的管理,專門成立了陳安寶烈士陵園管理領導小組,編印了陳安寶烈士宣傳資料,制定了烈士陵園的管理制度,配備專職的管理人員,成立了講解員隊伍,並且不斷加強對陳安寶烈士陵園的建設和管理,本著“統一規劃,協調環境”的原則,把陵園擴建工作納入鳳凰山公園統一規劃之中。按照政府撥款和向社會籌資相結合的方法,於2002年底又投資30多萬元對陵園的進山道路及其它附屬設施等進一步修補完善。從西北山麓開闢新的進園道路,建立陵園牌門,由原來只在山頂的陵園景區延伸至白金公路旁邊,並與周邊相接,方便民眾入園參觀瞻仰。此外,還對陵園環境進行全面改造,綠化美化接待場所,擴建陳列室和休息室。
重建
1995年,為紀念抗日名將陳安寶烈士,當地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籌資在鳳凰山上修建了烈士陵園。各界有識之士奔走呼籲,倡議募集資金,遷址重建將軍墓,新建陳列館,修繕烈士當年捐建的安寶學校。地方政府將他的靈柩從他家鄉的鳳凰山麓遷到風凰山頂,並修建了宏偉壯麗的陳安寶烈士陵園和陳安寶烈士紀念館。陵園中塑有巨大的陳安寶將軍頭像,解放軍池浩田將軍題寫墓名的高約10餘公尺的方形石柱,高聳入雲,背面為聶榮臻元帥所書:“抗日陣亡將士永垂不朽!”墓的側面有解放軍張愛萍將軍題寫的“名垂青史”等石刻。陳安寶紀念館裡面有毛澤東同志題寫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和烈士事跡圖片等等。
2003年,占地2.87萬平方米的安寶廣場建成,由紀念碑、群雕、環形生態河、露天舞台等組成,已成為集愛國主義教育與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民眾性活動場所。
陳安寶烈士陵園的設計頗具特色,白色的塑像是烈士的頭顱,一隻緊握的拳頭,一桿鋼槍,象徵烈士對日寇的無比憤怒。墓後有大理石拼成的三角形屏障,黑紅兩色橫槓聯接,象徵國共合作。墓前一幅雕塑頭像,額頭上鮮血淋淋流到眼睛,遮住視線,象徵烈士為了抗日救國血灑疆場。
紀念
1995年9月3日,陳安寶烈士紀念大會在“陳安寶烈士陵園”召開,原國防部長遲浩田送了花圈。遲浩田說:“陳安寶的英勇事跡我少年時代就知道,非常敬仰。我就是在陳安寶烈士精神的感召下走向抗日戰場,參加了新四軍的!”中央軍委遲浩田、張愛萍等領導同志為陵園題詞。陵園門外有李先念同志的大字“抗日陣亡將士,名留青史”。陵園陳列室內懸掛著陳安寶烈士的頭像,生平簡介,一生戎馬生涯的宣傳畫。還掛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圖片。
陵園建成以來,瞻仰、參觀、旅遊者絡繹不絕,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接待2萬餘人次。特別是清明節期間,溫嶺、黃岩、路橋等地學校、機關單位、廠礦的學生、幹部和工人民眾紛紛前來憑弔烈士英魂,緬懷先烈,陳安寶烈士陵園逐漸成為橫街鎮及周邊各縣市廣大幹部民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
發展
橫街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陵園的管理,專門成立了陳安寶烈士陵園管理領導小組,編印了陳安寶烈士宣傳資料,制定了烈士陵園的管理制度,配備專職的管理人員,成立了講解員隊伍,並且不斷加強對陳安寶烈士陵園的建設和管理,本著“統一規劃,協調環境”的原則,把陵園擴建工作納入鳳凰山公園統一規劃之中。
按照政府撥款和向社會籌資相結合的方法,於2002年底又投資30多萬元對陵園的進山道路及其它附屬設施等進一步修補完善。從西北山麓開闢新的進園道路,建立陵園牌門,由原來只在山頂的陵園景區延伸至白金公路旁邊,並與周邊相接,方便民眾入園參觀瞻仰。此外,還對陵園環境進行全面改造,綠化美化接待場所,擴建陳列室和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