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芝醫案

陳友芝醫案

作者陳友芝,祖籍青田,出生在有千年從醫源流,藥香四溢的中醫世家。 40多年的中醫生涯,有過成功的喜悅,亦有過失敗的迷惘,其間經歷了太多的艱難險阻,所幸依然迎難而上,未敢虛度一日時光。 陳友芝一生忙於臨床,應邀出診於各方各地,所到病家多是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病情變化甚為迅速。

圖書信息

作者:陳友芝編著


出版日期:2003
頁數:245
分類: 醫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

簡介

本書對中醫腫瘤的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症的治療,對五運六氣學說,對一些藥物的認識均作了探討,突出了中醫診治過程中的辨證論治、對症下藥。

作者

陳友芝,祖籍青田,出生在有千年從醫源流,藥香四溢的中醫世家。先祖儒醫濟世,名醫輩出,其中尤以宋代國醫陳言,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流芳百世。幼承庭訓,立志:“不為良相,即為良醫”,青年時代拜於江浙名醫毛達文先生門下,深得恩師醫德醫術之精髓。受業後在杭州市中醫院和省腫瘤醫院先後從事臨床工作,轉瞬間已有40餘年。
40多年的中醫生涯,有過成功的喜悅,亦有過失敗的迷惘,其間經歷了太多的艱難險阻,所幸依然迎難而上,未敢虛度一日時光。古人云:“用藥如用兵”,幾十年來,陳友芝就像帶領著千軍萬馬的將軍,與癌敵浴血奮戰,勇往直前,日日刀刃交加拼搏於沙場,從四診、辨證、診斷,確定治則治法、立方施藥到有關事項,一絲不苟。至今日八八鬢白之時,闖過重重難關,診病四十餘萬,才對中醫診治腫瘤有了一定的認識。回首往昔,感觸深切:我很欣慰,能夠秉承祖上醫學之遺風,發揚恩師歧黃之精微,使眾多的腫瘤病人絕處逢生、化險為夷;同時也感慨,做一名稱職的中醫腫瘤醫師難啊!
這種艱難,不單是中醫治癌在西醫主導消亡下的尷尬處境,不單是中醫政策在當前得不到應有的全面落實,不單是有人對中醫治癌心存懷疑與鄙視之心;更重要的是,到陳友芝這裡求治的病人,大部分是經手術、化療或其他方法治療失敗後復發、轉移的晚期病人,或一經發現已屬晚期的重危病人。在這樣的急危重症病人之中,其中不乏有“因癌致貧,因癌返貧”的弱勢人群,不乏有已被明確告知存活無望、回天乏術的瀕危人群。他們多方探聽,於無計可施之時,抱著最後一線希望而來。面對一雙雙求生求助眼神的企盼,面對這些艱巨的考驗與挑戰,為使他們少花錢而治大病,為救危亡於頃刻,我唯有充滿自信,堅持不懈探索、創製與運用簡便驗廉的中醫治法,親嘗有毒中草藥,親驗藥物性用與毒副反應,做到心中有數,方能大膽用藥,今日之臨床所得,實是我畢生心血所系!
陳友芝一生忙於臨床,應邀出診於各方各地,所到病家多是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病情變化甚為迅速。為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疾苦,我謹遵《內經》之醫理醫法,借鑑後世醫家成功經驗,吸收大量民間治法;在此基礎上,深諳藥之升降浮沉、寒熱溫涼,治病成竹在胸,生面別開,重關直辟,正治反治,內治外治,異病同治,同病異治,必先歲氣,無伐天和,靈活變通,以期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我深感:做一名稱職的中醫腫瘤醫生,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不單精於腫瘤專科,更應具備全科醫生的素養,才能對癌症及其引起的併發症後遺症明確診斷、鑑別治療;不單要精於醫術,更應誠於醫德,切實做到辨證要準,立法要穩,選方要精,用藥要廉的中醫治癌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