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宰

民國15年往廈門,國民革命軍北伐入閩,在廈門參加工農運動。 民國20年1月,陳在廈被捕,化名林有龍,與蔡光宗、林國惠被解往福州關押於“模範監獄”。 民國28年10月,陳病逝,繆攜幼子轉至雲霄浯田國小任教,被國民黨保全隊逮捕拘禁,後經疏通關係獲釋回娘家。

陳元宰 (1907~1939年) 原名陳其昌,福建雲霄城關人。少時在甄陶、浚源國小就讀,後保送泉州培元中學,民國14年(1925年)從培元中學畢業,到浚源國小任教。民國15年往廈門,國民革命軍北伐入閩,在廈門參加工農運動。民國16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與李聯星等到漳浦馬坪、丹井,以創辦醒民國小為掩護,組織農會開展抗捐抗稅鬥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8年,被派到海滄至舊鎮沿海地區開展革命活動,將部分房屋典當數百銀元做為經費,並將母親方娘和13歲的胞弟其元(化名陳中)帶往廈門寄居嵩嶼農村,自己奔走于海滄,同安馬巷,漳浦官潯,馬坪、山邊、舊鎮等地,組織農會,成立游擊隊,建立廈門、漳州、石碼秘密交通線,為省委交通站通往中央蘇區提供依託,中共高層領導左權、陳毅、羅瑞卿等先後從此通過。民國19年初,陳元宰以中共福建省委組織幹事、廈門市委常委(或書記)主持廈門市委工作,將母親安排在地下黨機關當“媽媽”,將弟弟安排在鷺江道海濱咖啡館當“小茶房”,暗中為黨工作。5月,省委決定舉行廈門劫獄,陳負責聯絡、傳達命令和籌備船隻,使劫獄鬥爭取得勝利。8月15日,根據省委指示,將黨、團、工會合併為總行動委員會,下設漳屬、泉屬兩個特行委,陳任漳屬特行委書記。
民國20年1月,陳在廈被捕,化名林有龍,與蔡光宗、林國惠被解往福州關押於“模範監獄”。他在獄中秘密創辦《熔爐》雜誌,組織獄友開展要求改善生活和閱讀書報鬥爭,並通過寫家信由其母親輾轉向省委匯報獄中情況。民國22年12月十九路軍發動“閩變”後,由中共省委組織營救出獄。因患肺病咯血,由福州市委接往連江,化名陳元,與同被營救出獄的繆淑英(女,福安穆洋村人)、範式人、楊彩衡等,到連(江)羅(源)地區工作。不久,連江中心縣委改組,陳任宣傳部長,主持縣委工作,繆任婦女部長。民國23年元旦,縣委組織農、漁民萬餘人配合閩東紅軍第十三游擊總隊,攻下由300多名反動民團士兵盤踞的馬鼻鎮,成立連江縣蘇維埃政府,陳擬訂《連羅分田大綱》,在全縣開展分田運動。同月,第十三游擊總隊改編為閩東紅軍獨立第十三團,陳兼任參謀長。不久,國民黨海軍陸戰隊反攻馬鼻、透堡,陳隨軍撤往黃岐半島郭婆村,又轉羅源倉前山區,殲滅深坑、瓦窯坂等18鄉反動民團,把游擊區擴大至羅源、古田、寧德邊界。6月,代表連羅縣委參加柏柱洋連(江)福(安)中心縣委聯席會議,支持葉飛籌建閩東特委的建議,並參與籌建工作。8月上旬,紅七軍團抗日先遣隊在桃源降虎與國民黨第八十七師發生遭遇戰,他根據先遣隊司令員尋淮洲和參謀長粟裕的要求,在他主編的《陽光周刊》發表《全縣蘇區行動起來,投入到救護傷病員中去》文告,在3天內將七八百個傷病員安全運抵下宮紅軍總醫院,並發動民眾參加紅軍隊伍。10月,中央紅軍長征北上後,國民黨調集數萬軍隊進攻閩東,大部分蘇區被占領。12月,陳被安排到連江新輝村養病,因敵情緊張,與繆淑英一起由漁民掩護轉移三都澳,至海上遇敵轉往廈門。
民國24年,陳與繆在漳浦結婚。民國25年初送繆回雲霄蚵潭親戚家分娩,6月送繆攜剛滿月的女兒回娘家,自己抱病到雲霄梁山、烏山尋找紅軍,與紅三團團長兼政委何鳴在宜谷徑村會面。8月間,參與駐烏山紅軍獨立營9月3日襲擊雲霄縣城的策劃。此後陳病情加劇不時咯血,由閩粵邊特委派人護送至陳岱,與行醫的父親兄弟見面後往漳浦山邊村養病,後轉漳浦舊鎮清溪國小任教。不久,繆也至舊鎮,夫妻以教學為掩護,共同負責當地農運工作。民國28年10月,陳病逝,繆攜幼子轉至雲霄浯田國小任教,被國民黨保全隊逮捕拘禁,後經疏通關係獲釋回娘家。
1957年,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追隊陳為革命烈士,遺骸由漳浦遷葬雲霄獻寶山。長女陳蘇,省公安學校畢業,後在湛江港務局工作;子哲承,浙江大學畢業,在上海鐵路局工作。1990年,元宰遺骸由子女火化,安放於漳州市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