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愛在自由里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愛在自由里

國小是孩子成長的重要起點,這六年決定和影響了人生後面的六十年。“陪伴教育”專家劉稱蓮用質樸而細膩的筆觸,重溫了女兒國小成長的點點足跡,以及這些足跡如何為女兒鋪就了通往北京大學的堅實台階。讓孩子愛上學習的“吸鐵石”,增進溝通的“家庭郵筒”,培養契約意識的“家庭守則”;媽媽“隨意”散放的書刊,爸爸“刻意”設計的歡迎回家儀式……書中處處綻放著獨特而有效、用心而無痕的教育智慧。孩子的成長是自然且獨特的,教育最壞的示範就是給一個孩子的成長設限,不要隨意在孩子生命的白紙上寫下我們的規定。讓我們放低期許,放慢腳步,陪孩子走過快樂的國小六年。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012年10月《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愛在自由里》上市,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裡,並榮獲噹噹網年度五星級圖書。而封面上的“人生就是為了笑起來,其他都是細枝末葉”更是成了在年輕媽媽群體裡傳播率最高的一句話。
微妙的提醒,貼心的分享,第2版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愛在自由里》將繼續和你一起陪孩子走過珍貴的國小六年。有媽媽的用心陪伴,我們的孩子就不會只擁有現實的醬醋油茶,他必將還會得到詩意和遠方,因為媽媽知道,人生就是為了笑起來,其他都是細枝末葉!

作者簡介

劉稱蓮
高級親職教育指導師、心理諮詢師、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師。被新浪教育評為2014年度中國榜樣家長,其家庭榮獲中國首屆“書香家庭”稱號。重點關注親職教育、親子關係、青少年心理等研究,常年奔走全國各地的學校及社區,傳播親職教育知識。倡導“和諧親子關係是親職教育的前提”的理念,並用於自己的育兒實踐中。培養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女兒,高考時被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同時錄取。目前在第二書房長期舉辦親職教育講座和親子溝通工作坊,出版暢銷書《陪孩子走過國中三年:構築愛的邊界》和《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一起吃“苦”的幸福》。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劉稱蓮的實踐讓我們看到,在父母言傳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會延續,會拓展,會伴隨孩子從國中、高中到大學,最終走向社會,終身受益。
——清華附小校長 竇桂梅
如果你希望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請一定要打開《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教育無小事,做一個有心、用心的家長,讓事事、時時、處處都成為您和孩子溝通,引領孩子成長的契機。
——北京大學幼稚園園長 楊雪揚
什麼是教育?劉稱蓮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詮釋,教育就是陪伴。在若辰順利的成長之路上,我看到的不是一個人的足跡,而是一家三口並肩行走的背影。翻開《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懂另一種教育。
——清華附小班主任 李延紅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告訴我們,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教育是什麼。只有先放下一些東西,才能完全騰出手來結結實實地擁抱我們的孩子!
——新浪知名育兒博主 情深雨蒙

名人推薦

劉稱蓮的實踐讓我們看到,在父母言傳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會延續,會拓展,會伴隨孩子從國中、高中到大學,最終走向社會,終身受益。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
如果你希望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請一定要打開《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教育無小事,做一個有心、用心的家長,讓事事、時時、處處都成為您和孩子溝通,引領孩子成長的契機。
——北京大學幼稚園園長楊雪揚
什麼是教育?劉稱蓮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詮釋,教育就是陪伴。在若辰順利的成長之路上,我看到的不是一個人的足跡,而是一家三口並肩行走的背影。翻開《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懂另一種教育。
——清華附小班主任李延紅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告訴我們,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教育是什麼。只有先放下一些東西,才能完全騰出手來結結實實地擁抱我們的孩子!
——新浪知名育兒博主情深雨蒙

圖書目錄

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1.我家的“遊戲時間”和“家庭日”
2.大自然是本無字的書
3.特別的體驗,特別的收穫
4.養殖與種植:體驗生命的神奇
5.一個月才完成的拼圖
6.從小運動好處多
7.呼朋喚友好人緣
閱讀篇泡在書海里
1.為孩子營造閱讀的氛圍
2.書店是我家的“第二書房”
3.有書讀,還要讓孩子讀到書
4.挑選適合孩子閱讀的書
5.報紙雜誌,鮮活的知識
6.被翻爛的“百科全書”
7.窮人家的孩子也能有書讀
8.媽媽的“下水”作文
學習篇學習是一顆糖
1.擇校,是因為傷不起
2.尋找讓孩子喜歡上學的“吸鐵石”
3.學習習慣的培養要趁早
4.語文學習的好方法——閱讀與寫作
5.引領孩子進入英語世界
6.警惕孩子偏科
7.應對錯題有妙招
8.課外班的選擇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
9.小升初,總有一款適合你
品格篇我們要彼此聽話
1.孝敬父母,從大人做起
2.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3.不隨便丟棄東西的小女孩
4.做,方知生活百味
5.當女兒亂花錢之後
6.小心呵護孩子珍愛生命的心
7.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收穫
心理篇讓天使自己飛翔
1.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長大
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和機會
3.親子溝通需要心的交流
4.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
5.清晨等在門口的小男孩
6.科學引導,健康上網
7.走近青春期,由指導變陪伴
溝通篇換個方式表達愛
1.我家的“郵筒”和“BBS”
2.爸爸表達愛的獨特方式
3.“契約約束”很有必要
4.不做書桌上的“直升機父母”
5.收藏孩子成長的足跡
6.教師節給老師送禮
7.張老師頒發的小獎品
8.現代版“孟母三遷”

序言

陪伴是最好的愛
非常幸運地讀到《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我一直認為,每個孩子來到我們身邊,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好禮物。但為人父母本能的愛很難有統一標準。我早已發現,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將他們養育成人,是一個極富挑戰性、極易讓人筋疲力盡的過程,僅僅有愛心是遠遠不夠的。單就愛孩子的一顆心來說,所有母親都是好母親。與孩子共成長,則更需要智慧和耐力,並且需要具有陽光、開放的心態。
什麼才是跨越代溝、進入孩子心靈世界的鑰匙?怎樣才能與孩子親密無間地溝通與交流?書中的這位母親,以她的親身經歷詳細列舉諸真實事例,描繪樸實自然的生活原景,留給人們啟迪和進一步探討的空間。從經歷了普通幼稚園的失敗、選擇北大幼稚園,到孩子上國小時權衡利弊,選擇了優秀的清華附小,她認為寬鬆而高素質的學校,不僅能傳播知識,還會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作為母親,她深知孩子生活圈的重要,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不辭辛苦地“孟母三遷”,租房也要把家安在清華大學,讓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為了讓孩子終身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家人常常把書店作為休閒交流的地方,有意選擇視角不同的書籍共同探討,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判斷力,再輔以家長的見解,寓教於樂;在寫作培養上,媽媽甚至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他們身體力行,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輸得起”的人生態度……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為人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孩子成長來考量的。
作者的實踐,讓我們看到優秀的孩子之所以讓老師省心,是因為父母在細節上注重孩子優良品格的培養。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非常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和素質教育,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他們依然能一直心無旁騖地堅持素質教育,最終使女兒順利考取了北大。這一案例印證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非必然對立與矛盾。這一點,很值得廣大教師與家長認真研讀與思索。不僅如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與很多家庭不同,作者的家庭意識到孩子的成長需要全部家庭成員參與,默契合作。其中,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的實踐讓我們看到,在父母言傳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會延續,會拓展,會伴隨孩子從國中、高中到大學,最終走向社會,終身受益。從孩子無意識地去學、去做,到孩子有意識地去學、去做,這就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標誌。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為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
作者的實踐,最終啟迪我們和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產,他不屬於你,不屬於我,他終究屬於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不要因為虛榮心而一味地在孩子成績方面與別人攀比,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長。由此可見,在孩子六年的小學生涯中,家長不能急功近利,要用教育學的眼光與心理看待學校與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個方面的基礎都打紮實了,讓他把閱讀、樂學、熱愛集體、與人為善等好的習慣養成了。
過程正確,結果就不會錯。我經常提三個超越: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今天我還想增加一個超越,那就是學習父母,超越父母!在功利社會、應試教育的夾縫中,我們不要聯手“折磨”我們的孩子,而應該積極和老師們一起,用心陪伴孩子,啟迪孩子低頭奮鬥的智慧,培養孩子抬頭看天的情懷,塑造孩子陽光開放的心態。
竇桂梅
清華大學附屬國小校長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博士
看不見的“用心”
在李若辰從幼稚園畢業的這些年裡,我和辰辰的爸爸媽媽也從老師和家長的關係,變成了朋友關係。他們對辰辰的付出令我敬佩,他們在教育孩子上的用心也鞭策著我。他們將培育孩子當做一個系統工程,不斷地在父母、老師、玩伴和朋友之間轉換著自己的角色。從他們的身上,我再一次深刻地體會到,親子關係、家庭氛圍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么重要。辰辰的開朗、樂觀、寬容、好學、堅強、富有同理心等良好個性和優秀品質,無不和她父母所堅持的“快樂教育,幸福成長”的教育理念相吻合。
辰辰是幸福和幸運的,因為父母對她的愛是理智的,因為愛,他們要讓辰辰擁有真正的快樂。為此,他們精心設計“家庭日”、“遊戲時間”、營造家庭閱讀氛圍;為此,他們努力經營家校關係,讓辰辰喜歡她的每一位老師;為此,他們在多數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的時候,帶辰辰去博物館、看流星雨、滑旱冰;為此,他們幫著辰辰照顧各種她照顧不過來的動植物;為此,他們持之以恆地關注辰辰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不斷地觀察著、記錄著、引導著、支持著、欣賞著、享受著辰辰的成長。
當社會上很多人在責怪著“80 後”、“90 後”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時,一方面大多歸因於他們是獨生子女,似乎每個人都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另一方面,大家又在有過之而無不及地重複著那些大家認為不好的做法。似乎自己的孩子和同伴發生矛盾時,家長不替孩子出氣就是不愛孩子;似乎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時,家長不找老師理論就對不起孩子;似乎不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就耽誤了孩子……很多家長,甚至學校和老師,正在“身不由己”地陷入一個教育的怪圈。
如果你希望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建議大家讀讀辰辰媽媽寫的書。
如果你是一名教師,請讀一讀這本書。不要認為自己已為人師就是一名無所不知的教育專家了,其實每一位家長都是我們學習的寶貴資源。賞識每一個學生,用教師公正的愛關心他們,用偉大的人格影響他們,用廣博的學識引領他們,讓教育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
如果你是一名家長,更有必要讀一讀這本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校和老師都只能在某個階段成為孩子的重要影響者,而血緣關係注定了父母一生都要對孩子負責。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最能提供個性化教育的是家庭。教育無小事,做一個有心、用心的家長,讓事事、時時、處處都成為您和孩子溝通,引領孩子成長的契機。在教育孩子上,不要讓“工作忙,壓力大,沒時間”成為自己偷懶的理由,教育孩子的責任,學校和家庭永遠都無法相互取代。
楊雪揚
北京大學幼稚園燕東園園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