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式褶皺

阿爾卑斯式褶皺

阿爾卑斯式褶皺(Alpino-type folds),又稱全形褶皺。為大型褶皺組合的一種類型。褶皺組合 是指在地殼一定區域或一定大地構造單元里,不同形態、不同規模和不同級次的褶皺常以一定的組合型式展布。

特點

阿爾卑斯式褶皺 阿爾卑斯式褶皺

阿爾卑斯式褶皺(Alpino-type folds)其基本特點是,一系列線狀褶皺成帶狀展布,所有褶皺的走向基本上與構造帶的延伸方向一致;在整個帶內的背斜和向斜呈連續波狀,同等發育,布滿全區;不同級別的褶皺往往組合成巨大的復背斜和復向斜。 為強烈地質作用軸向水平擠壓的後果,多構成巨大褶皺山系主體。

構成

阿爾卑斯式褶皺 阿爾卑斯式褶皺
阿爾卑斯式褶皺 阿爾卑斯式褶皺
不同級別的褶皺往往組合成巨大的復背斜和復向斜。
復背斜和復向斜是兩翼被一系列次級褶皺複雜化的大型褶皺構造。在平面上觀察,如果其中央部位的次級褶皺的地層老於兩側次級褶皺的地層,則為復背斜。反之,則為復向斜。

組成復背斜或復向斜的次級褶皺大多是比較緊閉的,自復背斜核部趨向兩翼常由直立褶皺變為斜歪、倒轉,甚至平臥褶皺。所以,次級褶皺的軸面常呈有規律的排列。復背斜的次級褶皺軸面如果向核部收斂,則構成扇形復背斜(上圖A);次級褶皺軸面如果向復背斜頂部收斂,則構成倒扇形復背斜(上圖B)。復向斜中次級褶皺的軸面向核部收斂構成倒扇形復向斜,向槽部收斂則構成扇形復向斜。自然界中以扇形復背斜和倒扇形復向斜常見。這些次級褶皺的延伸方向與主褶皺一致,但樞紐時有起伏,並且會因次級褶皺的傾伏或揚起,出現次級褶皺的分叉和歸併。

往往斷層相結合構成大型構造推覆體。

成因

復背斜和復向斜形成於地殼運動強烈地區,是造山帶褶皺構造的主要樣式,是垂直褶軸方向強烈擠壓的結果。

分布

阿爾卑斯式褶皺主要的地質產出背景為地殼運動強烈活動地區,大陸強烈擠壓褶皺帶,如我國天山褶皺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褶皺帶,阿帕拉契山脈。在我國黔東南 、康滇地軸 、南崑崙造山帶皆有發育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