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歷克西斯·卡雷爾

阿歷克西斯·卡雷爾,法國人,發明家,器官移植技術的發明者。法國醫生,實驗生物學家。

人物簡介

阿歷克西斯·卡雷爾 阿歷克西斯·卡雷爾
阿歷克西斯·卡雷爾 阿歷克西斯·卡雷爾

阿歷克西斯·卡雷爾,1873年6月28日生於法國里昂,1944年11月5日卒於巴黎。1890~1900年為里昂醫院實習醫生。1900年獲里昂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在里昂大學做了兩年屍體解剖工作。1904年赴美在芝加哥大學工作,後被派往紐約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現洛克菲勒大學)從事醫學研究(1906~1912)。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回到法國參與研究出用殺菌劑沖洗傷口、治療創傷的卡雷爾-達金氏法。1919年後他繼續在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39~1940年他參加了法國公共衛生部工作。1941年任法國人類問題研究基金會主席。他因發現一種縫合血管的方法和在組織培養上的傑出貢獻而獲得1912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他畢生研究體外培養活組織的方法並用之於外科手術。他有豐富的無菌外科知識,他做組織培養〔見組織和細胞培養(動物)〕如同做外科手術一樣細心,因而在尚未有抗菌素的條件下,他培養的一塊雞胚心肌組織生存了34年之久。他的工作揭示了離體的動物組織在適當培養條件下,和原生動物或微生物一樣,具有近於無限生長和繁殖的能力,也證明組織培養是一種研究活細胞和活組織的好方法。他和M.T.伯羅斯協作(1911)發現胚胎提取液對某些細胞有強的促進生長作用,於是用胚胎提取液凝集血漿的技術在幾個實驗室得以推廣套用。在懸滴培養的基礎上,1923年他設計了用卡氏瓶培養,改善了細胞生存環境,簡化了許多維持長期培養的操作,並可較大量地培養細胞,從而有利於化學分析,使組織培養進入一個迅速發展的階段。在卡氏瓶的基礎上,後人又設計出多種類型的培養瓶,從40年代起已逐步過渡到用瓶子進行組織培養。

他發表有關生物學和外科學方面論文50餘篇,主要著作有:《人的奧秘》(1935)、《器官培養》(與C.A.林伯格合作,1938)和《對生命的見解》(1952)等。

發明器官移植技術

所有器官都依賴血液帶來的氧氣和營養才能生存,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的身體才需要一個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環系統,要進行器官移植,首先需要完美的血管吻合術,阿歷克西斯"卡雷爾發明了這項技術,因此他被稱為是器官移植技術的發明者。他完善了血管吻合手術,由此開創了顯微外科新領域,並且利用這項技術在1905年成功的把一隻小狗的心臟移植到大狗頸部的血管上,並首次在器官移植中縫合血管成功。小狗的心臟持續跳動了兩個小時,直到血栓發生而停止。這項驚人的成就在當時無人關注,雖然他因血管吻合技術榮獲1912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但那完全是因為他的一次非法行醫。在他的助手蘭伯特博士的強烈要求下,首次利用血管吻合技術通過輸血拯救了蘭伯特博士的女兒,一個出生僅數天的嬰兒,要知道那時候血型的秘密僅僅只有幾個人知道,只能說蘭伯特博士的女兒十分好運。而對器官移植必不可少的血管吻合術,在臨床上首先用於輸血領域,直到更方便廉價的輸血方法出現後才退出。但1912年的獲獎以及在輸血領域的套用,促進了血管吻合術的傳播,同時正是由於輸血的大規模臨床實踐,促進了有關血型的研究和知識傳播,讓器官移植實驗研究克服了外科技術上和血型的障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