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神宮

1938年6月,日本內閣發布第30號告令,在旅順太陽溝修建關東神宮,並將其列入最高級別的“官幣大社”規格標準,祭祀天照大神和明治天皇,以“移植國風”。 當年10月1日,日本天皇親自派遣專使到旅順主持“鎮座儀式”。 1958年4月4日,旅大市人民委員會決定拆除關東神宮。

關東神宮日本占領遼東時期在旅順興建的一座神殿,位於今太陽溝同心街一號,建築面積2665平方米。
1938年6月,日本內閣發布第30號告令,在旅順太陽溝修建關東神宮,並將其列入最高級別的“官幣大社”規格標準,祭祀天照大神明治天皇,以“移植國風”。周圍圍繞常綠山巒,風景優美。1938年7月舉行奠基儀式,日本駐滿洲國大使、時任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於7月3日特意專程從長春趕到旅順,代表日本政府以祭主身份主持了“地鎮祭”儀式。為此還在日本國內發行了奠基儀式紀念郵票和明信片。次年7月開始祭祀活動,1940年5月開始建設。使用台灣運來的合抱粗樟木,巨型門檻有序地鑲嵌著0.25公斤大銅釘,屋頂全部由每片重0.5公斤的銅瓦鋪蓋,房檐還鑲裝著漢白玉獅面獸浮雕。營造方式採用日本的白茬木頭建築神社的“白木流造式”,在當時是極其宏偉的。工程中時常強迫中國學生參加數日乃至半年的義務勞動,且中國人只允許乾粗活、髒活、累活,細活完全由日本人負責,禁止中國人靠近。原計畫3年竣工,實際受戰爭客觀條件限制,1944年9月28日才舉行了新殿落成典禮。當年10月1日,日本天皇親自派遣專使到旅順主持“鎮座儀式”。 同時還在白山街修建了長達數百米的御道,至今保存完好。
1958年4月4日,旅大市人民委員會決定拆除關東神宮。目前遺址上尚存部分走廊建築800多平方米,其漢白玉獅面獸浮雕裝飾陳列在旅順日俄監獄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