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14

內容介紹

羅家倫大談“民治觀念”,甚至提出制定中國的“人權宣言”,並以英、美、法等國作為參照系,可說是經歷了一次從“文化運動者”到“憲政理想者”的蛻變。 ——范泓
那時不僅是白薇,也是因為病貧,王魯彥死在桂林,竟至棺材也買不起;洪深更是因此而舉家自殺,幸而獲救;另一位戲劇家江村終於窮死了。 ——散木
胡風儘管在理論上有所建樹,但是他並不掌握話語權,特別是他的理論所強調的“主觀戰鬥精神”極容易讓人誤解為“主觀唯心主義”;他的“精神奴役的創傷”之說由於指稱勞苦大眾的弱點,沒有正面肯定和歌頌工農兵,因而很不討人喜歡。——孫德喜
胡政之講這話時“面色慘澹,兩眼紅澀,聲調近於嘶啞” ,人們從來沒有見過他如此沮喪和可憐。新記《大公報》從創刊之日標榜和堅守的“四不”主義,從此不復存在。
——張功臣
南通張謇在民國初年也是炙手可熱的名人,他和“繡聖”沈壽之間的戀情,讓沈壽的丈夫余覺認為有奪妻之恨,於是余覺在沈壽去世後,撰文指責張謇“矯命霸葬,誣死蔑生”。
——蔡登山
齊白石一生之中,正兒八經坐在學堂里讀書,就這短短不足一年,所讀最高深者不過《論語》。——穀雨
1925年4月初,學校因經費問題,全校教師曾一度罷教,舒新城因學校未欠自己的薪水,不但拒絕罷教,而且還加課,這更遭到其他教師的嫉恨。 ——彭林祥
《婆漢迷》寫了徐志摩的婚戀變化,胡適的婚戀痛苦,尤其是郭沫若娶妻像只猩猩,憤而逃婚留學,變成了浪漫派詩人。最嚴重的是,將郁達夫寫成頹廢小說家,長著鼠眼睛,貓耳朵,偷看房東女兒洗澡。 ——周允中
周瘦鵑們期待的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各領風騷,新文學著眼於知識階層,舊文學傾注於中下層民眾。可惜這種願望不久就因新文學的逐漸壯大而破滅。——姚一鳴

作品目錄

目錄
羅家倫《新潮》之路(范泓)
胡政之: 荷戟也彷徨(張功臣)
周瘦鵑和《紫羅蘭》(姚一鳴)
《晶報》的“腳編輯”余大雄(蔡登山)
舒新城的“傾城之戀”(彭林祥)
林徽因徐志摩的英倫之戀(夢之儀)
陳抱一與關紫蘭的藝術緣(陳釭)
齊白石讀書生涯(穀雨)
成為“上官雲珠”(張華)
白薇與藍苹(散木)
高爾基緣何替托爾斯泰夫人辯護?(楊建民)
法國的“鑽石項鍊”事件(余鳳高)
德國建築師羅克格的中國緣(王棟)
張若谷的一些往事(周允中)
胡風的第二種忠誠(孫德喜)
迷離失蹤的費鞏(陳正茂)
政治“污點”?文學追求?革命激情——解讀丁玲(魏邦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