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鎖子

要開鎖子就必須先掛鎖子,按照當地風俗,認為掛鎖子也就是把孩子“鎖”起來,俗稱“坐監”,認為掛鎖可以讓孩子“成人”,孩子的祖父母或父母更希望借鎖將孩子的生命牢牢鎖住,因為人們認為人生來就是有罪的,讓孩子坐幾年“監獄”就可以免去“罪行”,閻王就可以放過孩子,這樣孩子就可以健康地長大成人。從這個意義上講,掛鎖似乎同西方的護身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掛鎖的孩子一般都是家族裡深受長輩喜愛的孩子,沒有男孩女孩之分;還有一些多病愛哭的孩子,家裡的長輩為了祈求其健康成長,也給他們掛鎖子。

第一次掛鎖子

第一次掛鎖子的時間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農曆六月初一。這一天,孩子首先要認乾媽,乾媽一般都選灶王奶奶,以求她能保佑孩子。隨著習俗的演變,現在有很多孩子掛鎖子認“善老媽媽”作乾媽。 所謂的“鎖子”,其實是用紅繩拴住的兩枚銅錢。也因為鎖子的特殊性,孩子帶鎖子不必像戴項圈一樣隨身攜帶十二年,而是把它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打開之前再取來帶上 。

掛鎖子傳說

據當地村裡的老人介紹,“善老媽媽”也就是巫婆的意思,據說她可以保佑孩子健康。六月初一這天要給乾媽擺供,掛鎖子的孩子要給乾媽磕頭,就是行認乾媽大禮。然後孩子的祖父母(一般都是祖母)把用紅繩拴著的兩枚銅錢擺在供桌上,以示“掛上了鎖子”。以後每年的陰曆六月初一,都要用紅繩拴兩枚銅錢掛在灶王奶奶或善老媽媽的畫像下,一直到十二歲。

開鎖子儀式

孩子十二歲時的六月初一開鎖子。開鎖子儀式是個很重要的儀式,它在一個人一生中的地位不亞於結婚生子,親朋好友甚至同村很多人都要被邀請參加,其中最重要的要有一個跟掛鎖孩子同歲同性的孩子,還有十二個不同姓氏的成年人,這十二個人要有男有女(有些姓是犯忌的,不能請,如:“王”諧音為“亡”)。,孩子的長輩要為其找一個“陪監的”,這個人要與開鎖子的孩子同歲,性別也要一樣。所謂“陪監”,也就是陪著被掛鎖的孩子“坐監”,當然無論“坐監”還是“陪監”,這都是人們的意念。陪監的孩子要陪同開鎖子的孩子一起參加開鎖子儀式。為了表示感謝,開鎖子的這家要給“陪監”的孩子買一套新衣服。親戚、朋友、鄰居都要參加,並且要給開鎖子的孩子買新衣服,以示慶祝。同村的人要給這家送十二個燒餅,作為慶祝孩子成人的乾糧。開鎖子前要在供桌上擺設供品,供品一般有水果、煮熟的方肉、酒等,供桌上層擺放香爐。十二個不同姓的成年人出席開鎖子儀式,每人開一年的鎖,將十二把鎖一一打開,象徵著孩子從“監獄”里放了出來。整個開鎖子儀式結束後,主人家要擺席宴請來參加儀式的親戚和朋友,有的家庭的排場很大,來的客人非常多,有的甚至比結婚時都隆重。

開鎖子的步驟

第一步,燒香,開鎖子孩子要磕頭行禮;

第二步,開鎖子的孩子和“陪監”的孩子鑽到供桌前的八仙桌底下(八仙桌上蒙著一塊大紅布,桌上放著裝有燒餅的筐子和一把銅鎖),主持人宣布開鎖子開始;

第三步,十二個不同姓的人開始逐次打開擺在八仙桌上的銅鎖,每個人在開鎖時都要說“開監門,放監人,打發監人出了門”的口訣;然後都要從桌子上拿一個燒餅遞給桌下的“坐監人”,“坐監人”咬一口,遞給“陪監的”,“陪監的”也咬一口,然後遞迴桌上,這個過程進行十二次;

第四步,鎖開過十二次後,就將十二掛銅錢燒掉,來參加開鎖子的人便會搶銅錢,據說搶到銅錢的人會有好運氣,用這樣的銅錢給自己的孩子再掛鎖子吉利;

第五步,燒完後放鞭炮以示“監門”打開,開鎖子的孩子要頂一塊紅布從桌子底下跑出來,“陪監的”孩子在後面追,一直跑到一棵柳樹下,才可以停下來。柳的諧音是“留”,含有希望孩子的生命留下來的意義;

第六步,開鎖子的孩子的舅舅要拿把剃刀在柳樹下等著為其剃頭,其實不過只是象徵性地表示一下而已。舅舅的諧音是“救救”,意思是希望舅舅可以救孩子的命,讓其脫離苦海,從此可以健康成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