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以關貿總協定(GATT)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在戰後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中,作為進行多邊貿易談判、制定多邊貿易規則和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國際機制,對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地位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目前,對於開發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係問題存在著廣泛的爭論。這種爭論的時代背景是,第一,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任何國家包括廣大開發中國家都無法迴避;第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仍然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控制著多邊貿易體制發展的主導權。在這種情況下,深入研究開發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係,對開發中國家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儘管國際機制理論存在明顯的局限,但對於研究開發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係問題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框架。多邊貿易體制本身就是一種國際機制。國際機制的建立和維持本身反映的是國際社會在某一領域所達成的共識,它所營造的互信的氛圍可以擴展國家在該領域的決策空間,有助於國家在信息不完全、不對稱的情況下減少顧慮和不確定性,促進正常的國際交往的順利展開。國際機制理論關於原則、規範、規則和決策程式等基本範疇以及對機制中權力結構、利益分配以及政策網路等問題的分析,在認識開發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係的很多方面都有所助益。
本文對於開發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關係演變的歷史,開發中國家參與多邊貿易體制過程中的具體經驗和教訓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就開發中國家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風險和收益問題得出一些初步的結論,認為:開發中國家對多邊貿易體制的認識和參與是一個曲折的過程,這一過程伴隨著開發中國家在獲得政治獨立後,探索和選擇發展道路,特別是制定對外經濟政策的艱難歷程,開發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係經歷了從對立與隔膜到更多關注與參與的轉變,開發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係是一種動態性的關係;多邊貿易體製作為國際機制的本質決定了開發中國家與它的關係是協調性的而不是依附性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原則、規範、決策機制等相對於開發中國家存在著不平衡性,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參與的風險和收益是不對稱的,風險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而收益是有限的,在很多情況下收益仍然只是一種可能性;已開發國家在多邊貿易體制中起著主導作用,並且試圖鞏固和擴大它們的優勢,為此,開發中國家在多邊貿易體制問題上與已開發國家存在矛盾,但這種矛盾關係不是絕對的,開發中國家並不籠統地反對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它所推動的貿易投資自由化的目標,但在這一進程的速度、範圍以及力度等問題上與已開發國家有不同的利益;多邊貿易體制的原則、規範、規則和決策機制以及它們的發展和演變,一方面為開發中國家獲得利益提供了可能性,與此同時,開發中國家不得不在開放市場的自主性和經濟政策的獨立性方面付出代價;開發中國家在參與條件、履行義務、運用規則、增強集體談判能力等方面有可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減少在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過程中的損失;在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係中,開發中國家之間存在差異,認識開發中國家在參與多邊貿易體制過程中的整體利益並據此協調、確定多邊貿易政策是重要的,同時也是複雜的;一般來說,那些實行外向型經濟政策,有較強巨觀調控能力,產品類別較為齊全,較易進入已開發國家市場,對國際規則了解較多,對多邊貿易體制參與較深的開發中國家,較易從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過程中受益;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前景對開發中國家帶來新的挑戰,特別是如何實現開放市場和保持經濟穩定之間的平衡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開發中國家今後處理與多邊貿易體制關係所應遵循的原則包括,努力保持確定自身經濟發展目標的權利及與之相適應的漸進的市場開放模式,通過集體壓力敦促已開發國家切實履行義務,改進開發中國家市場準入環境,充分參與制定新的貿易規則,加強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協調,增強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能力。
這些結論對於開發中國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在於,開發中國家必須正視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和多邊貿易體制中的被動性和不利因素,同時,努力發揮自身的優勢,追求收益的最大程度的實現。被裹挾著前行並不意味著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開發中國家是完全被動的。即使在總體上已開發國家占絕對優勢的領域,開發中國家也在一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具備競爭的條件和可能。在調整經濟結構,實行與國際規則相適應的貿易政策,同時確立和發揮自己的優勢,減緩可能的衝擊等方面,開發中國家仍然可以有所作為。不同國家的表現表明,由於實行政策的不同,結果的差異是很大的。開發中國家只能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尋找對外貿易政策和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繫,而不應試圖在加入多邊貿易體制與經濟發展之間建立簡單的因果關係。
本文還在分析開發中國家與多邊貿易體制關係的基礎上,提出了這一關係對於中國的啟示,通過比較中國與其他開發中國家的異同,對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認為中國應當採取積極參與的態度,並且只要策略恰當,中國將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從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過程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