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棉新村

長棉新村

長棉新村,率屬於江西省湖口縣流泗鎮。地處於長江下游南岸,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環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環境宜人,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距離石鐘山10公里,龍宮洞15公里,廬山50公里。亞熱帶季風氣候

長棉新村簡介

1. 長棉新村由來

長棉新村原名長江村,因臨近長江而命名。本名:“雙斗洲”,又名:“廖家廠”,據歷史記載,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0),廖本贊由大壠廖淑和灣至長江邊蕪灘草場搭棚放牧,為廖姓管業,稱“廖家場”。上世紀70年代,因棉花盛產,俗稱“長江棉花種植場”,簡稱“長棉村”,2012年榮獲省級新農村建設點,故稱“長棉新村”。距今已有近200年歷史。

2. 長棉新村概況

全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現146戶,630人,其中劉姓41戶,170人;黃姓29戶,124人;童姓26戶,106人;吳姓16戶,73人;彭姓12戶,55人;周姓10戶,43人;熊姓4戶,23人;柳姓4戶,17人;廖姓2戶,9人;蔡姓1戶5人;石姓1戶5人。住宅146棟,總建築面積38544平方米(數據截止2015年底)。村委會駐地為原長江國小,距流泗鎮集市4公里,距湖口縣縣城10公里。鄰里和睦,村風淳樸,團結互助,安居樂業。

3. 長棉新村地理位置

由於臨近長江,每年汛期,都要與洪水做鬥爭,防止溺水,人人都是游泳高手,上下齊心協力,保衛家園;每年汛期,船舶自上而下,航標失效,容易擱淺,村民自發援助,美名遠揚。1998年遭遇“百年不遇”洪水災害,原長江乾堤內居民,搬遷至進寶嶺。現:背靠進寶嶺;東臨神華,商機無限;北臨長江,與安徽宿松縣,隔江相望;沿江高速,橫穿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天子塘”依村而成,山環水繞,炊煙裊裊;南鄰黃茅潭,一潭江水惠兩鄉;龍王神廟坐西庇佑,村莊繁榮昌盛,興旺發達!

4. 長棉新村村民經濟現況

經濟建設,奔向小康。由於臨近長江,水路運輸發達,早期以駕駛貨船,跑運輸作為主要收入,撐桿掌舵,桅桿高立,逆流而上,漂洋過海,生意橫跨長江各個港口碼頭。隨著農業的大力發展,種植棉花、水產和畜牧業為主要生活來源。家家都是種棉大戶,每戶都是大面積種植棉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苦耐勞;人人都是致富能手,依託“外有大草場,內有小水塘”的優勢,戶戶都養了雞、鴨、鵝、豬、牛等畜牧,為家庭生活來源注入活力;人人都會打魚、撒網,給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隨著改革開發的發展,外出務工村民逐步增加,進入發達城市,現自主創業成企業家、進入大型企業和單位的村民,遍布全國各地;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湖口縣銀沙灣工業園的落成,大量大型外來企業駐入該園區,給當地居民帶來了不少就業機會,村民人均GDP成幾何倍數增加。

5. 長棉新村的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據民間流傳,該村人才輩出,文有大學仕,武出名鏢頭,盛名威武。琴詩書畫各個領域湧現出傑出人才,打時算卦,婦孺皆知,家喻戶曉。文化底蘊豐厚,人人都會寫毛筆大字,過年寫對聯比賽,熱鬧非凡。早期三村聯合承辦的學校都坐落在本村,經過多年的分分合合,培養出不少人才,特別是在上世紀70年代孕育了一大批優秀的高中生,為本村文化的發展和傳承,起了關鍵性作用,後由於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洪水泛濫,對村民的基本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教育將逐步衰退,但從90年代末開始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村民對教育加大投入,大量外出陪讀求學,現已培養出一大批大學生,並每年以兩位數增加。居民素質和文化水平逐步提高。

6. 長棉新村村民現狀

合理規劃,統一布局。隨著“路路通”的建設,現公車至村口,(截至2016年底)擁有小型汽車50餘台,機車普及;屋前屋後,路燈通明,戶排之間,無寸泥土;引進自來水,建造沼氣池。全體村民正在安詳和諧的社會環境下:快樂工作,幸福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