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弘曆下詔,開四庫全書館,次年,敕修《四庫全書》。自唐宋以後,歷代王朝便形
![錢錄帝王經世圖譜](/img/0/aa6/nBnauM3X4ITNxEzM3MTN1MDN0MTMxUTO5UTMwADMwAjMxAzLzU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首先,書品精美,質量上乘。如前所述,《薈要》幾經戰火,已經是天壤間碩果僅存的珍品,不惟如此,更重要的是,由於這部叢書的編纂費用全部由清廷承擔,修書務求精美而不計資費,因此,《薈要》的書品達到了至善至美的境 界。據目睹此書的台灣學者說,《四庫全書薈要》“字型端嚴勁挺,紙白墨潤,裝潢考究,”這一點完全可以從世界書局的影印本中得到證實。
其次,選編精審,卷帙精約。清代編纂《四庫全書》的主要目的,在於蒐集佚書,其結果必然是卷帙浩繁,“檢玩為難”,而《薈要》的編纂卻是為了供皇帝一人御覽,故其旨在於精而不在於多。《四庫全書薈要》的體例一如《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所收圖書數量卻僅為《全書》的七分之一,計四百六十三種,其中,經部一百七十三種,史部七十種,子部八十一種,集部一百三十九種。總計二萬零二百八十八卷,一萬一千一百七十八冊。所選圖書均為先秦至於清代久享盛名的圖書精品,其思想學術、義理辭章俱屬上乘。可以說,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菁華盡備於斯。
再次,內容真實,少經刪篡。自康熙時興起的文字獄,到乾隆時期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據統計,僅乾隆一朝,文字獄便有一百三十餘起。對於清代統治者來說,他們最忌諱的便是圖書文獻中有不利於清王朝統治和詆毀滿人的文字。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乾隆帝在詔令修《四庫全書》的時候,也同時敕令對圖書的內容嚴加審查,收入《四庫全書》圖書中有關華夷之別的思想言論,均被四庫館臣肆意刪改,在這一意義上,清修《四庫全書》,雖對於保留、整理中國傳統文化有所貢獻,但與此同時,《四庫全書》中也有相當一些圖書文獻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由於《四庫全書薈要》僅供皇帝御覽,因此,其所收圖書在內容上也就務求完整,至少沒有大量刪改的必要。由於這一原因,《薈要》收入圖書種類雖然僅僅是《全書》的七分之一,而冊數卻近乎《四庫全書》的三分之一,在原本保存、內容真實方面,《薈要》確實遠遠勝於《全書》。
第四,校勘翔實,版本珍貴。《薈要》編纂過程中據以繕寫的底本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內府刊刻本,這些刻本主要來自於清內府圖書刊刻機構武英殿,二是內府藏曆代善本和鈔本,三是乾隆三十八年以後在民間徵求到的佚書,在內府藏本和民間奉獻的遺書中自然不乏宋元時期的舊本。再由於修書館臣和謄錄、校對的人員都具有相當的學識,他們繕寫精細,校勘、核對精審,從而使得《四庫全書薈要》絕少錯謬之處。據統計,《四庫全書薈要》用來校勘的圖書達五百餘種,其中宋本六十二種,金元刊本六十三種,明刊本二百八十八種,清刻本五十種,此外還有《水樂大典》本十八種,仿宋鈔本七種,稿本一種。時至今日,《薈要》據為底本的許多宋元刻本已經不復存在,這就更顯得《薈要》版本的珍貴。
由於海峽阻隔,我們暫時無法一睹《四庫全書薈要》的真容。因此,吉林出版集團對《薈要》的影印出版,無論是對於歷史文獻的研究整理,還是對於中國古代歷史與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積極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時,由於《四庫全書薈要》本來就是書中精品,再輔之現代的印刷技術,這套叢書也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大小圖書館和個人收藏的珍品。
目錄
卷首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基本信息
作者: 劍野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團
出版年: 2005-5
頁數: 286
定價: 68.00元
ISBN: 978780720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