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金聖歎先生傳① 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吳縣諸生也。為人倜儻高奇,俯視一
注釋
注釋
本文選自《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金聖歎,本姓張,名采,後改名金人瑞,號聖嘆。明末清初人,以評點《水滸傳》、《西廂記》名世。後因“哭廟案”罪被冤殺。這篇傳記生動地記載了他的為人及其業績。文章突出了他“倜儻高奇,俯視一切”的性格,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細節來描寫他的為人,因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①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者至蘇州,吊金聖歎,並為之作傳。傳中敘金聖歎生平甚簡,於其“哭廟案”遭殺身之禍,閃爍其詞,有所避忌,然亦可見其性情;主要內容是稱讚其學問廣博,評點諸書,別開生面,闡發作文之奧秘,開後世讀書人之眼界,道出金聖歎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基本貢獻。
②排:批駁。
③《聖自覺三昧》:金聖歎未刊文稿。抄本《沉吟樓詩選》(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所附《唱經堂遺書目錄》,有《聖自覺三昧私鈔》。
④偉然:形容神采卓異。
⑤釋道內外諸典:佛、道兩教經書和經書以外的書。
⑥九彝八蠻:泛指眾多少數民族。《書·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蠻。”清代避忌,以“彝”代“夷”。
⑦齒頰:引伸為談論。
⑧毫無剩義:講得極其透徹。
⑨緇白:僧侶和俗人。四眾:本佛家語,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此處泛指諸色人物。
⑩王斫山:金聖歎《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第三本二折評語中說到其人,大概謂王斫山為世家子,多才藝,為人慷慨,晚年落拓,“瓶中未必有三日糧,而得錢猶以與客。彼視聖嘆為弟,聖嘆視之為兄”。
(11)權子母:古謂國家鑄錢,以重幣為母,輕幣為子,權衡其輕重鑄之,以利通行。(參看《國語·周語下》)後世遂稱借貸生息為“權子母”,“子”為利息,“母”為本金。
(12)鼎革:指明清易代。
(13)“《論語》”三句:兩“喟然嘆曰”,一見於《論語·子罕》,顏淵感嘆孔子偉大,育人有方,是“嘆聖”;一見於《論語·先進》,孔子讚嘆諸弟子獨曾點志向與自己一致,是“聖嘆”。
(14)六才子書:依《沉吟樓詩選》所附《唱經堂遺書目錄》,次第為《南華經》(《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
(15)其餘評論尚多:詳見鄧實《風雨樓叢書·貫華堂才子書匯稿》所列《唱經堂外書總目》。
(16)《唐詩》:傳主生前有《選批唐才子詩》。制藝:即制義,八股文。《唱經堂雜評》:疑為傳主生前已刊之《必讀才子古文》。
(17)“惟不可”句:《古詩十九首》粗略讀之,大體是抒寫離別、矢志、壽命無常之悲哀,但詩中若干具體意象之內蘊,則又難於捉摸,有見仁見智的不同解釋。金聖歎謂之“不可說”,在當時當隱含某種特別的意思,現在只能依此傳之前後文,解作說之則不祥。
(18)長洲毛序始:名宗崗,其評點之《三國志演義》,取代明代刊行的多種本子,風行天下。徐而庵:名增,江蘇長洲人,著有《而庵詩話》。
(19)武進徐見思:監生,江蘇武進人,著有《杜詩論文》、《杜詩論事》、《史記論文》(《武進陽湖合志·藝文志》)。許庶庵:不詳。
(20)迥出意表:謂意見卓越,超乎常人所想。
(21)發泄:表露,闡明。
(22)金針:比喻作詩文秘法。元好問《論詩》其三:“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後以教人作詩文方法為“金針度人”。度,授與。
(23)顧:豈,難道。
(24)吊:憑弔。吊詩載林子雄編《廖燕作品補編》(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出版)。
(25)略:行略、事略,即生平大概
譯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吳縣生員,為人灑脫而不受世俗禮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視一切。愛好喝酒,善於評論書籍文章,對書籍文章的評論都是以前的人沒有說過的。當時有憑講授學問而聞名的人,先生總是站出來批駁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貫華堂設定很莊嚴的座位,招收學生講授經書。他所講授的經書名叫《聖自覺三昧》,講稿總是自己帶著自己看,從不公開給別人看。每次到講堂開設講座,環顧四周的樣子神采卓異,所有一切經史子集、箋疏訓詁,與夫釋道內外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蠻所記載的內容,沒有不被他評論的。議論縱橫捭闔,自始至終都講得極其透徹。座位下面聽講的僧俗侶眾諸色人等崇拜到了極點,感嘆說從沒有聽過這樣的見解。先生就拍著巴掌自我讚許,即使以前講學的人聽說了,皺眉嘆息,他也不予考慮。
先生向來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來也是俠義的人,一天他拿一千兩銀子給先生,說:“先生拿這些錢去借貸生息,以後本金歸還我,利息就給你補貼生活,行嗎?”先生爽快地答應了,可是剛剛過一個月,那些錢已經被他揮霍一空了。於是就對斫山說:“這些東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財奴的名聲罷了,我已經替您打發掉了之。”王斫山笑了笑沒當回事。
明清易代後,先生斷絕了做官進取的念頭,改名叫人瑞,字聖嘆。除了和親人朋友談笑之外,只是獨自端坐貫華堂中,把讀書著述作為追求。有人問“聖嘆二字是什麼意義?先生說“《論語》有兩次‘喟然嘆曰’顏淵感嘆孔子,孔子讚嘆弟子曾點,我大概是曾點一類的人吧!”先生所評論的《離騷》、《南華》、《史記》、杜詩、《西廂》、《水滸》等書,根據次序編定為“六才子書”,都是有獨到的眼光的。尤其愛好講《易》,對“乾”、“坤”兩卦的評述,多到十萬多字。其它的評論還有很多,如今流傳社會上的著作,只有《西廂》、《水滸》、《唐詩》、制藝、《唱經堂雜評》幾種刊刻版本。
傳說先生在解讀杜甫的詩時,他自己說有人在他的夢中傳話說:“各種詩都可以評論,只是不能評論《古詩十九首》。”先生於是把這個夢作為戒律。後來因為醉酒不受拘束地談《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慘的災禍。面對行刑時感嘆道:“砍頭是最痛苦的事,沒想到我在無意中竟受到了這種痛苦。”
先生死後,仿效先生風格評論著作的人,算長洲毛宗崗、徐增,江蘇武進縣的吳見思、許庶庵等人最出名,到現在求學的人還稱讚他們。
曲江廖燕說:我讀先生所評的各種書,標新立異,見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覺千百年來,到他這裡才開拓出極有生氣的一面。唉!多么優秀啊!雖然遭遇悲慘的災禍,卻並不是因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為他悲傷。然而評價他的人說文章奧妙的秘訣,就是天地奧妙的秘訣,如果闡明得太透徹,不可避免會觸犯鬼神的忌諱,這樣看來先生的災禍,大概也有一些致禍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畫龍點睛的評論,教人寫作詩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後來求學的人,完全領悟寫文章布局構思的方法,這是先生的功勞啊,這功勞又怎么會小呢!他的災禍雖然冤屈一時,但是他的功勞確實為以後千年萬代開拓了局面,難道不卓異嗎!我路過吳門,去拜訪先生的故居,然而沒有人知道他的住處,於是我就寫詩來憑弔先生,並寫下象這樣一篇關於他的生平大概的傳記。
金聖歎簡介
金聖歎像
金聖歎像金聖歎(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一說本姓
張,名喟。蘇州吳縣人。享年五十四歲。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生平
金聖歎幼年生活優裕,後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為人狂放不羈,能文善詩,因歲試作文怪誕而被黜革,後應科試.改稱金人瑞考第一,但絕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樂。評註不少古典,奇才也。
順治十七1660年,蘇州府吳縣調來新縣令任維初對欠稅者用重刑又私盜公糧,順治十八年崩,蘇州設靈堂哭臨三日,大官雲集,百多名秀才於第三日往孔廟哭廟,後向巡撫朱國治呈揭帖告發縣令。誰知朱任二人早已勾結,捕18名秀才,反向朝廷告秀才們抗納兵餉,鳴鐘擊鼓,聚眾倡亂,震驚先帝之靈,要求嚴懲。於秋後處斬(順治18-7月13日)[1661],法場-江寧-三山街,其中一人為金聖歎也,.[不久任維初因犯另案被斬,朱國治被吳三桂兵殺並分食其肉,真是天有眼也。
金聖歎博覽群籍,好談《易》,亦好講佛,常以佛詮釋儒、道,論文喜附會禪理。評點古書甚多。稱《莊子》、《離騷》、 《史記》、 《杜詩》、《水滸》、《西廂》為“六才子書”, 擬逐一批註,但僅完成後二種,《杜詩解》未成而罹難。其著作據族人金昌敘錄,有“唱經堂外書”, 包括《第五才子書》、《第六才子書》、《唐才子書》、《必讀才子書》、《杜詩解》、《左傳釋》、《古傳解(二十首)》、《釋小雅(七首)》、《孟子解》、《歐陽永叔詞(十二首)》;“唱 經堂內書”,包括《法華百問》、 《西城風俗 記》、《法華三昧》、《寶鏡三昧》、《聖自覺三昧》、 《周易義例全鈔》、《三十四卦全鈔》、《南華經鈔》、 《通宗易論》、《語錄類纂》、《聖人千案》;“唱經堂雜篇”,包括《隨手通》、《唱經堂詩文全集》。多屬未竣稿,或只存片斷,或全佚。部分作品收入今傳之《唱經堂才子書匯稿》中。
主要成就
文學批評
金聖歎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他的評點 很注重思想內容的闡發,往往借題發揮,議論政 事,其社會觀和人生觀灼然可見。他斥責“犯上 作亂”,釋“水滸”之名為“惡之至,迸之至,不 與同中國”,反對“以忠義予之”;然而他又同 情民生疾苦,痛恨魚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盜賊的 官軍,並意識到“一高俅”之下還有“百高廉”, “千殷直閣”及其狐群狗黨,結成禍國殃民的社 會勢力,108人“不得已而盡入於水泊”是“亂自 上作”,因而肯定了梁山英雄的反抗。他認為, “居其邦,不竊議其大夫之得失,惡傷治也”, “非聖人而作書,其書破道,非天子而作書,其 書破治,破道與治,是橫議也”;然而又承認天 下無道則庶人敢議,“庶人之議皆史也”。他宣揚“忠恕”、“孝悌”之類儒家道德規範;然而 又揭露禮教對人性的摧殘,讚美崔鶯鶯、張生的叛逆行為,譏諷冬烘秀才目《西廂》為淫書,而 推《西廂》為“天地妙文”。他接受佛教的虛無 思想,視人生若夢幻,所謂“天地夢境”,“眾生夢魂”;然而他又直面現實,並孜孜於述作,以為“生死迅疾,人命無常,富貴難求,從吾所好,則不著書其又何以為活也”。可以看出,金聖歎的 思想中是充滿著矛盾的。金聖歎文學批評的精彩之處在於對作品的藝 術分析。他的詩文評比較平常,如強分律詩為二解, 套用八股文起承轉合之法說詩,頗為人所詬病。 他評《水滸》、《西廂》二書時的藝術見解則獨 出手眼,繼李贄、葉晝之後將小說戲曲評點推進 到新的高度。他自謂評書“直取其文心”,“略其形跡,伸其神理”,實即旨在探索創作規律,在這方面確實頗有創見。他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 到首位,指出:《水滸傳》令人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而塑造性格成 功的關鍵是捕捉住人物的獨特的個性,“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性格,也要顯示出同中之異。他 的評點中還涉及描寫一個人物的性格應表現出多面性、複雜性,又應表現出統一性、連貫性的問題,如他認為《水滸傳》中先寫魯達以酒為命,後寫魯達涓滴不飲,“然而聲情神理,無有非魯達者”;寫李逵朴至中又有奸猾,而“寫得李逵愈奸猾,便愈朴至”。也涉及人物語言個性化的問題,“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在眾多的人物中應突出主要人物,如說“《西廂記》止寫得三個人:一個是雙文,一個是張生,一個是紅娘”,“若更仔細算時,《西廂記》亦止為寫得一個人。一個人者,雙文是也”。他所說的“澄 懷格物”,實際上又關及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性 格,要靠冷靜細緻的觀察,要靠設身處地的體驗,即所謂“動心”、“現身”。他也很重視情節和結構:認為情節要出人意外,用“奇恣筆法”,“龍跳虎臥”,但又要合乎情理,“寫極駭人之事,卻盡用極近人之筆”;又強調結構的完整性,“一部書只是一篇文章”,作者必須“全局在胸”, 因此講究“過接”、“關鎖”、“脫卸”,要求 行文如“月度迴廊”,有必然的次第。他所謂的 “靈眼覷見,靈手捉住”,相似於對創作靈感的 強調;但他又重“法”,說“臨文無法便成狗嗥”, 並總結出種種表現手法,如“那輾”等等。總之, 金聖歎已提出了較有系統的小說戲曲創作理論。
金聖歎在評點的同時,也對原作加以修改,除詞句外,還作了全局性的刪削。他判定《水滸傳》 後50回系羅貫中“橫添狗尾”,故盡行砍去,自稱 得“貫華堂古本”無續作,又偽造施耐庵序於前。 遂成今傳的70回本。又斷言《西廂記》第五本非 出王實甫之手,也是“惡札”,故截去而以《驚夢》收尾。
金聖歎又能詩,有抄本《沉吟樓詩選》傳世。 今有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5年9月版《金聖歎全集》。
金聖歎還節評《國語》、《國策》、《左傳》等書。其評點注重思想內容的闡發,往往借題發揮,議論政事,其社會觀、人生觀灼然可見。他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小說、戲曲創作理論,其文學理論及批評業績為我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作出了特殊貢獻。首先,他闡發了小說、戲劇等敘事文學創作不同於詩歌、散文寫作的若干規律,他強調小說要“因文生事”,而又非任意杜撰,要遵循生活的邏輯;同時又提出了以塑造人物性格為中心的文學理論批評的觀點和方法。其次,提供了一種以評價作品人物性格分析和性格塑造為核心的文學批評。第三,他還總結出了諸如倒插法、夾敘法、草蛇灰線法、綿針泥刺法、弄引法、獺尾法等全新的創作方法與批評方法。金聖歎有詩集《沉吟樓詩選》。墓葬在蘇州吳中區藏書五峰山下博士塢,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相關
金聖歎自題聯
老拳搏古道;
兒口嚼新書。
——金聖歎自題
蓮子心中苦;
梨兒腹內酸。
——金聖歎的“臨終要事”
大師金聖歎文筆幽默言語幽默,幽默了一輩子,連臨終要事也還是幽默——大師身陷囹圄將被斬首時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獄卒以為大師會透露出傳世寶物的秘密或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拿來筆墨伺候大師。但沒想到大師的“臨終要事”竟然還是幽默。金聖歎指著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這也是大師最後一句被記錄下來的話。
刀起頭落,從金聖歎耳朵里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地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
——金聖歎刑場訣別自題
金聖歎因冒犯皇帝,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行刑日,淒涼肅穆,方圓不大的一塊陰森森空地,四周閃著刀光劍影,顯得陰森恐怖。胸藏秀氣,筆走龍蛇,蔑視朝廷的一代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披枷戴鎖,巋然立於囚車之上。刑場上,劊子手手執寒光閃閃的鬼頭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眼看行刑時刻將到,金聖歎的兩個兒子梨兒、蓮子(小名)望著即將永訣的慈父,更加悲切,淚如泉湧。金聖歎雖心中難過,可他從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為了安慰兒子,他泰然自若地說:“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你來對,”於是吟出了上聯。兒子跪在地上哭得氣咽喉乾、肝膽欲裂,哪有心思對對聯。他稍思索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接著念出了下聯。旁聽者無不為之動容,黯然神傷。上聯的“蓮”與“憐”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兒子悲切慟哭之狀深感可憐;下聯的“梨”與“離”同音,意即自己即將離別兒子,心中感到酸楚難忍。這副生死訣別對,出神入化,字字珠璣,一語雙關,對仗嚴謹,可謂出神入化,撼人心魄。只見寒光閃處,伴著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絕唱,一代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文壇巨星過早地隕落了。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歸器內,各現方圓。
——金聖歎自題
上聯是從杜甫《北征》詩中“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兩句化出,杜詩原意為天賜雨露相同,而果實甘苦各別。“雨入花心自成甘苦”,則指同樣是雨露滲入花心,只因花自身的變化出現或甘或若的結果。繼上聯表現水的質變,下聯強調水的形變,即放入不同的器皿中,其形不同,器方則方,器圓則圓。此聯寫得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但給人的啟迪是多方面的,如人應如何對待外界影響,應如何把握自身努力等等,正因此,當細讀而深究。
====================================================================
金聖歎撰題聯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金聖歎題佛經
千古絕吟太白詩;
大江東去學士詞。
——金聖歎題書房
真讀書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金聖歎感題時勢
一個文官小花臉;
三朝元老大奸臣。
——題舅父錢謙益
金聖歎的舅父錢謙益,老奸巨猾,玩世不恭,原是明崇禎手下禮部尚書,後李自成進京,他投靠了南明奸相馬士英。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快要覆滅,他又搖身一變,屈膝投降,當上清朝的禮部侍郎。這天,錢侍郎生日作壽,金聖歎母命難違,前往祝壽。酒席宴上,一個個搖頭晃腦,彈冠相慶。獨有金聖歎板著臉,不卑不亢,沉默不語。酒過三巡,一個打秋風的賓客過來拍馬屁了。他說:“錢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今日盛會,正好置酒論文,讓我等開開眼界。”一時間贊聲四起,金聖歎倒也不推辭,站起來淡淡一笑:“盛情難卻,只好獻醜了。就提一對聯吧!”只見金聖歎手握斗筆,飽蘸濃墨,寫道:“一個文官小花臉;”眾人一見,大驚失色,錢侍郞正在捋須的手一顫抖,不覺拔掉了幾根鬍子。心想,這小子也太狂妄了!這七個字可以亂寫?只見金聖歎不慌不忙又寫了四個大字:“三朝元老……”眾賓客一見,臉上露出笑容。錢侍郎怕金聖歎又來什麼邪勁,便走上前沖他伸大拇指:“人瑞,真人才也!”誰知金聖歎卻冷冷一笑,毫不遲疑,“刷刷刷”寫完,把筆一擲,拂袖而去。眾人一看,只見金聖歎寫下的是十四個字:“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錢謙益兩眼翻白,手腳冰涼,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台榭如富貴,時至則有;
草木知名節,久而後成。
——金聖歎題書齋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
少老頭,坐睡椅,由冬至夏讀春秋。
——金聖歎撰技巧聯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金聖歎題時令年節
一年中秋賞月,金聖歎偶得上聯,可是苦思半夜未有下聯,次日他把這上聯寫在壁上,每天沉思,終不能對。直至大年三十除夕夜團年守歲,其妻嘆曰:“今夜是最後一天,到明日又是一年的開頭了。”金聖歎一聽,突然跳起來說:“下聯有對了!”隨即在壁上續接寫出了下聯。
這老翁捨得幾文錢,齋僧布道,加幾年陽壽足矣。胡為乎,使金童玉女引上天堂;呀呀呀,玉帝也嫌貧愛富;
那婆子偷嘗兩片肉,破戒載葷,打兩個嘴巴夠了。又何必,差馬面牛頭拿歸地獄,哈哈哈,閻王乃重畜輕人。
——金聖歎題戲台(41+41=82字)
====================================================================
金聖歎評《水滸》第四十四回聯批
李逵忽然有假;
宋江到底無真。
宋江爺生不如死;
李逵娘死賢於生。
李逵取娘,村中遇鬼;
宋江取爺,寨里見神。
宋江爺不忍見活強盜;
李逵娘不及見死大蟲。
李逵遇鬼,只見兩板斧;
宋江見神,受三卷天書。
宋江遇玄女,是奸雄搗鬼;
李逵遇白兔,為純孝格天。
李逵取娘歸時,帶兩隻真虎;
宋江取爺還時,攜三卷假書。
====================================================================
金聖歎應對、合撰聯
〖金聖歎應對老者聯〗
貓伏牆頭風吹毛,毛動貓不動;(中年人)
鷹立樹梢月照影,影移鷹不移。(老者)
——附錄:老者應對中年人
金聖歎一生評點過不少古人名著,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甫的詩歌、《水滸》和《西廂》合稱為天下“六才子書”。並對《水滸》、《西廂》兩書進行批改,很有獨到見解。後又把《三國演義》稱為“天下第一才子書”。一天早晨,金聖歎在茶館吃茶,聽到近旁桌子上有四五個人在談論對對子。其中一長須老者對一個中年人說:“這個下聯我有了。你上聯是:‘貓伏牆頭風吹毛,毛動貓不動’,我下聯對:‘鷹立樹梢月照影,影移鷹不移。’”。中年人聽了忙說:“您老真不愧對對子老手,佩服佩服!”
上素月公餅;(老者)
中糖雲片糕。(金聖歎)
——金聖歎應對老者
長須老者捻捻鬍鬚說:“我也出一副聯給你們對對。”說著用手指盤中月餅:“上聯就出個‘上素月公餅’吧,但我上聯指的是食物,所以下聯也只準以食物相對。”長須老者說完,大家抓耳撓腮,因其中“上素”是“尚書”諧音,不容易對。金聖歎見半天無人對出,心裡一急,脫口而出:“這有何難!對‘中糖雲片糕’不就行了。”他這下聯中,不但“中糖”和官名“中堂”同音,雲片糕也是食物,大家都點頭稱是。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老者)
少老頭,坐躺椅,由冬至夏讀春秋。(金聖歎)
——金聖歎應對老者
長須老者看看金聖歎,見他一表人才,出言不凡,便邀金聖歎一起吃茶。金聖歎也不推辭,端著茶壺坐了過來。長須老者拱供手說:“看來先生十分精於對句。我這裡有一對子,想請教先生,不知意下如何?”金聖歎高興地說:“快請講出,讓我試試。”長須老者不慌不忙地說出了上聯:“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眾人都以為金聖歎難以對出。怎料金聖歎低頭略一思索就說:“少老頭,坐躺椅,由冬至夏讀《春秋》。”他話音剛落,就博得満堂喝彩。長須老者請教姓名方知是大名鼎鼎的金聖歎,大家更是讚嘆不已。
-----------------------------------------------------------------
〖金聖歎綜合應對聯〗
半夜二更半;(某方丈)
中秋八月中。(金聖歎)
——金聖歎屬對報國寺方丈
金聖歎在“哭廟”案被冤殺的三年前,剛剛批點完了《水滸傳》、《西廂記》,便走進報國寺信步小憩。一天夜裡,已批書成癖的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到了半夜乃毫無睡意,便披衣秉燭去見寺里方丈,想借佛經予以批點。鶴髮童顏、長須飄飄的老方丈得知其來意後,慢條斯理地說:“想批書可以,我有一個條件在先,我出一聯,如你能對出,即取出佛經讓你批點,否則請恕老僧不給臉。”當時正值半夜子時,忽聽外面“篤篤”幾聲梆子聲,老方丈靈機一動,脫口說出了上聯。可金聖歎冥思苦想,絞盡腦汁,就是對不出下聯來,只得抱憾而歸,一直郁記在心。三年後,金因“哭廟”案被判斬殺。刑場上,剛逾知天命之年的金聖歎,泰然自若,臨刑不懼,昂然地向監斬索酒酣然暢飲,邊酌邊說:“割頭,痛事也,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其心愛的兒子痛不欲生,呼天搶地、淚流滿面地趕到刑場,與慈父訣別。他看見兒子哭得淚人似的,勸慰道:“別哭了,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兒子哽咽著說:“八月十五日,中秋。”聽到“中秋”二字,金聖歎突然仰天大笑,高興地說:“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並要兒子馬上去報國寺告訴老方丈,他對出了下聯。可是,一代文壇巨子,再也不能為佛經批點了。
……………………………………
金聖歎是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在批點完《水滸傳》、《西廂記》三年後,他因冒犯皇帝受哭廟案牽連被朝廷處以極刑。在刑場上,他泰然自若,並向監斬官索酒暢飲,飲罷大笑,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他想起一天夜裡他留宿報國寺,由於睡不著覺,便去向方丈借佛經。老方丈說:“我有一條件,如果你能對出我出的上聯,我便借你佛經。”當時正是午夜,老方丈隨口說出上聯:“半夜二更半。”金聖歎冥思苦想,徹夜未眠,仍未對出下聯,只得抱憾而歸。今日死在當前,可能此事要成為永遠的遺憾了。此時其子趕到刑場,痛哭不已,金聖歎問:“今天是什麼日子?”兒子答道:“八月十五,中秋!”他聽得中秋二字,忽然仰天大笑,說:“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笑罷,他讓兒子馬上去報國寺告訴方丈,他已對出了下聯。
當兒子趕回來時已是行刑在即,兒子更是悲痛萬分,金聖歎安慰兒子說:“哭是沒有用的。來,我出個上聯你對對看,上聯是‘蓮子心中苦’。”兒子跪在地上肝膽欲裂,哪有心思想對聯。金聖歎稍思索一下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下聯可對‘梨兒腹內酸’。”旁聽者無不唏噓,上聯的“蓮”與“憐”諧音,意為看到兒子悲戚之狀深感可憐;下聯的“梨”與“離”諧音,意為與兒子永別心中酸楚萬分。
那年雪早,行刑前下起雪來,金聖歎高聲吟了一首詩:“天悲悼我地亦憂,萬里河山帶白頭。明日太陽來弔唁,家家戶戶淚長流。”吟罷刀光一閃,一代才華橫溢、不畏權貴的文壇巨星隕落了。只留下那字字珠璣情真意切的對聯和詩,讓人讀罷悠然神飛,湧起深深的懷念之情。
金聖歎先生傳① 作者: 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吳縣諸生也。為人倜儻高奇,俯視一切。好飲酒,善衡文評書,議論皆發前人所未發。時有以講學聞者,先生輒起而排之②,於所居貫華堂設高座,召徒講經,經名《聖自覺三昧》③,稿本自攜自閱,秘不示人。每升座開講,聲音洪亮,顧盼偉然④。凡一切經史子集、箋疏訓詁,與夫釋道內外諸典⑤,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蠻之所記載⑥,無不供其齒頰⑦,縱橫顛倒,一以貫之,毫無剩義⑧。座下緇白四眾⑨,頂禮膜拜,嘆未曾有,先生則撫掌自豪,雖向時講學者聞之,攢眉浩嘆,不顧也。
生平與王斫山交最善⑩。斫山固俠者流,一日以千金與先生,曰:“君以此權子母(11),母后仍歸我,子則為君助燈火,可乎?”先生應諾,甫越月,已揮霍殆盡,乃語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適增守財奴名,吾已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後(12),絕意仕進,更名人瑞,字聖嘆,除朋從談笑外,惟兀坐貫華堂中,讀書著述為務。或問“聖嘆”二字何義?先生曰:“《論語》有兩‘喟然嘆曰’,在顏淵為嘆聖,在與點為聖嘆(13)。予其為點之流亞歟!”所評《離騷》、《南華》、《史記》、杜詩、《西廂》、《水滸》,以次序定為“六才子書”(14),俱別出手眼。尤喜講《易》,“乾”、“坤”兩卦,多至十萬餘言。其餘評論尚多(15),茲行世者,獨《西廂》、《水滸》、《唐詩》、制藝、《唱經堂雜評》諸刻本(16)。
傳先生解杜詩時,自言有人從夢中語云:“諸詩皆可說,惟不可說《古詩十九首》(17)。”先生遂以為戒。後因醉縱談《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幾,遂罹慘禍。臨刑嘆曰:“砍頭最是苦事,不意於無意中得之。”
先生歿,效先生所評書,如長洲毛序始、徐而庵(18),武進吳見思、許庶庵為最著(19),至今學者稱焉。
曲江廖燕曰:予讀先生所評諸書,領異標新,迥出意表(20),覺千百年來,至此始開生面。嗚呼!何其賢哉!雖罹慘禍,而非其罪,君子傷之。而說者謂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發泄無餘(21),不無犯鬼神所忌,則先生之禍,其亦有以致之歟!然畫龍點睛,金針隨度(22),使天下後學,悉悟作文用筆墨法者,先生力也,又烏可少乎哉!其禍雖冤屈一時,而功實開拓萬世,顧不偉耶(23)!予過吳門,訪先生故居,而莫知其處,因為詩吊之(24),並傳其略如此雲(25)。
①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者至蘇州,吊金聖歎,並為之作傳。傳中敘金聖歎生平甚簡,於其“哭廟案”遭殺身之禍,閃爍其詞,有所避忌,然亦可見其性情;主要內容是稱讚其學問廣博,評點諸書,別開生面,闡發作文之奧秘,開後世讀書人之眼界,道出金聖歎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基本貢獻。
②排:批駁。
③《聖自覺三昧》:金聖歎未刊文稿。抄本《沉吟樓詩選》(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所附《唱經堂遺書目錄》,有《聖自覺三昧私鈔》。
④偉然:形容神采卓異。
⑤釋道內外諸典:佛、道兩教經書和經書以外的書。
⑥九彝八蠻:泛指眾多少數民族。《書·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蠻。”清代避忌,以“彝”代“夷”。
⑦齒頰:引伸為談論。
⑧毫無剩義:講得極其透徹。
⑨緇白:僧侶和俗人。四眾:本佛家語,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此處泛指諸色人物。
⑩王斫山:金聖歎《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第三本二折評語中說到其人,大概謂王斫山為世家子,多才藝,為人慷慨,晚年落拓,“瓶中未必有三日糧,而得錢猶以與客。彼視聖嘆為弟,聖嘆視之為兄”。
(11)權子母:古謂國家鑄錢,以重幣為母,輕幣為子,權衡其輕重鑄之,以利通行。(參看《國語·周語下》)後世遂稱借貸生息為“權子母”,“子”為利息,“母”為本金。
(12)鼎革:指明清易代。
(13)“《論語》”三句:兩“喟然嘆曰”,一見於《論語·子罕》,顏淵感嘆孔子偉大,育人有方,是“嘆聖”;一見於《論語·先進》,孔子讚嘆諸弟子獨曾點志向與自己一致,是“聖嘆”。
(14)六才子書:依《沉吟樓詩選》所附《唱經堂遺書目錄》,次第為《南華經》(《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
(15)其餘評論尚多:詳見鄧實《風雨樓叢書·貫華堂才子書匯稿》所列《唱經堂外書總目》。
(16)《唐詩》:傳主生前有《選批唐才子詩》。制藝:即制義,八股文。《唱經堂雜評》:疑為傳主生前已刊之《必讀才子古文》。
(17)“惟不可”句:《古詩十九首》粗略讀之,大體是抒寫離別、矢志、壽命無常之悲哀,但詩中若干具體意象之內蘊,則又難於捉摸,有見仁見智的不同解釋。金聖歎謂之“不可說”,在當時當隱含某種特別的意思,現在只能依此傳之前後文,解作說之則不祥。
(18)長洲毛序始:名宗崗,其評點之《三國志演義》,取代明代刊行的多種本子,風行天下。徐而庵:名增,江蘇長洲人,著有《而庵詩話》。
(19)武進徐見思:監生,江蘇武進人,著有《杜詩論文》、《杜詩論事》、《史記論文》(《武進陽湖合志·藝文志》)。許庶庵:不詳。
(20)迥出意表:謂意見卓越,超乎常人所想。
(21)發泄:表露,闡明。
(22)金針:比喻作詩文秘法。元好問《論詩》其三:“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後以教人作詩文方法為“金針度人”。度,授與。
(23)顧:豈,難道。
(24)吊:憑弔。吊詩載林子雄編《廖燕作品補編》(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出版)。
(25)略:行略、事略,即生平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