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金牛鎮位於賓川縣中部。面積238平方千米,人口10.2萬人(2010年)。轄14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牛井、桑園、大新、太和、李湘、金甸、白塔、彩鳳、江乾、管崗、新坪、仁和、羅官、東四;龜山、大尖峰。鎮政府駐牛井。祥(雲)寧(浪)公路過境,公路直通大理、鶴慶、麗江、祥雲等縣。大銀甸水庫、彩鳳國營華僑農場場部在境內。
沿革
建國前稱五星鎮,1950年稱下川區,1958年改牛井公社。1966年分為紅星公社、五星鎮,牛東公社(先後更名為東風、太和公社)。1984年為牛井鎮、太和區,1988年為牛井鎮、太和鄉。1997年,牛井鎮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牛井街道辦事處和牛井、江乾、白塔、金甸、彩鳳5個行政村;太和鄉面積192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羅官營、東四、李相、仁和、太和、管崗、大新、新坪、龜山、大尖10個行政村及太和國有華僑農場。2002年,撤銷牛井鎮、太和鎮,合併設立金牛鎮。
[郵編]671600 [2007年代碼]532924101:~001牛井社區 ~002桑園社區 ~003大新社區 ~004太和社區 ~005李相社區 ~201圭山村 ~202大尖峰村 ~203金甸村 ~204白塔村 ~205彩鳳村 ~206江乾村 ~207管崗村 ~208新坪村 ~209仁和村 ~210羅官村 ~211東四村
地理
金牛鎮隸屬賓川縣,地處金沙江上游乾熱河谷地帶,是4000年前牡羊村新時器時代農耕文化歷史的發祥地。鎮內交通方便,金牛鎮東鄰平川鎮、祥雲縣,南鄰州城鎮、賓居鎮,西鄰大營鎮、雞足山鎮,北鄰力角鎮。是賓川縣政府所在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貿易中心和交通網路會集處,下轄牛井、大新、李相、太和、桑源五個社區,11個村委會即:彩鳳、白塔、金甸、管崗、新坪、圭山、仁和、東四、羅官、江乾、尖峰,109個自然村,248個村民小組,兩個華僑管理區,即太農管理區和彩農管理區。
人口
2010年底,全鎮居住著漢、白、回、彝、滿等19個民族,總人口92812人,以漢族為主,其中有農戶28946戶,農業人口76802人,非農業人口16010人,勞動力45860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3011人。全鎮國土面積118.1平方公里,海拔1432米,年平均氣溫17.9℃,年降雨量550毫米,晝夜溫差大,有“天然溫室”和“熱區寶地”之稱。適合種植水稻、蔬菜、柑橘、葡萄、枇杷、石榴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74658畝,人均耕地0.8畝。2010年全鎮經濟總收入842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10元。
鎮內河流均屬金沙江源頭水系,主要有引洱入賓水系、海稍水系、大銀甸水系、煉洞河水系四大水系。氣候以“乾”、“熱”為顯著特點,年平均氣溫19℃。鎮內光熱充足,物產豐富,交通便利,通訊便捷,土地肥沃,雨熱同期,有“天然溫室”之美稱。優越的自然條件,給金牛鎮這塊賓川的熱區寶地帶來了豐富的物產和熱區資源,各類農作物產量極高,蔬菜品質優良,具有冬早、反季、四季不絕之特點。金牛鎮的椪柑、臍橙譽滿全滇,素有“桔果之鄉”的美譽。
自金牛鎮成立以來,鎮黨委、鎮人民政府團結帶領全鎮各級幹部和八萬六千多各族民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突出重點,主攻難點,分類指導,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塑造了“團結拼搏,負重奮進,開拓創新”的金牛精神。通過近五年來的努力,金牛鎮的經濟社會得到了全面發展。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543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56元,糧食總產達29378噸,農民人均占有糧食418公斤。全鎮財政總收入達1503萬元,完成縣下達預算收入的103.4%。全鎮非公經濟總收入實現77814萬元,總產值66946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28974萬元。全鎮完成糧豆種植64400畝,總產值達4544.06萬元;經濟作物73865畝,總產值達10237.68萬元;新植水果6448畝,實現全鎮水果總面積40704畝,總產值7734萬元。
全鎮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42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221萬元,占總收入的46.57%;畜牧業收入10467萬元,占總收入的12.4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2617頭,牛2034頭,肉羊5667頭,雞169852隻);漁業收入671萬元,占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30392萬元,占總收入的36.08%;工資性收入2151萬元,占總收入的2.55%。農民人均純收入471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二三產業為主。全鎮外出務工收入148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54人(占外出務工人數的72%),在省內務工825人,到省外務工229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金牛鎮各族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繪就著更加輝煌的明天,實現金牛鎮歷史上新的跨越。
經濟發展
金牛鎮是中共賓川縣委、縣人民政府為加快撤縣建市步伐,實施賓川縣“十五”發展戰略,撤銷原牛井、太和兩鎮於2002年8月13日成立的新鎮,總面積272.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2956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03畝。全鎮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穀、玉米、蠶豆、小麥等,經濟作物有蔬菜、油菜、桔果、甘蔗、烤菸、葡萄、香葉等。下轄5個社區、9個居民委員會、2個村委會,有108個自然村,18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4406戶,常住人口83574人,居住著漢、白、回、彝等17個民族。最高點大尖峰大腦包海拔2939米,最低點甸尾村河邊河堤1400米,平均海拔2169.5米。鎮內河流均屬金沙江源頭水系,主要有引洱入賓水系、海稍水系、大銀甸水系、煉洞河水系四大水系。氣候以“乾”、“熱”為顯著特點,年平均氣溫19℃,最熱為6—7月,最高氣溫38℃,最冷為1—2月,最低溫度—6.4℃。鎮內光熱充足,物產豐富,交通便利,通訊便捷,土地肥沃,雨熱同期,有“天然溫室”之美稱。
優越的自然條件,給金牛鎮這塊賓川的熱區寶地帶來了豐富的物產和熱區資源,各類農作物產量極高,蔬菜品質優良,具有冬早、反季、四季不絕之特點,西紅柿、水果、甘蔗享譽東北、西北,並遠銷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還是全省的香料、甜葉菊的主產區。金牛鎮的椪柑、臍橙譽滿全滇,素有“桔果之鄉”的美譽,種植面積達8940畝,年產柑桔7013噸。轄區內還有儲量達1.4億噸的硅藻土、400萬噸的無煙煤和豐富的石灰石。近年來,優質軟籽石榴在該鎮也有了較大的發展,現種植面積達4790畝,年產量達415噸。“賓川縣乾甸萬畝綠色優質石榴園”建設項目,就位於金牛鎮轄區內的金甸居委會。該園區生產的優質軟籽石榴,已取得綠色食品認證,2002年註冊了“爽馨”牌商標。2003年11月28日,在廣州舉行的第七屆國際食品工業博覽會上又榮獲了金獎。
金牛鎮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原北京軍區後勤部長趙鎔將軍,從故鄉彩鳳居委會彩鳳村踏上革命征途,為我黨我軍的後勤保障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競走名將陳紹果,從江乾居委會原江乾中學步入體壇,一舉奪得“亞錦賽”兩枚金牌,並躋身國際體壇,在巴賽羅納舉行的第二十五屆奧運會競走比賽中排名第五。區內的太和、彩鳳兩個華僑農場與世界25個國家和地區有廣泛的聯繫。
旅遊景點
牡羊村遺址
牡羊村遺址位於雲南省賓川縣縣城北1.5公里的金牛鎮牡羊村西400米的桑園河東岸,為墩形遺址,高出河面6米,現保存面積3000多平方米。1972年春,農民改田取土時發現。1973年11月至1974年1月,雲南省文物工作隊對牡羊村遺址進行了科學的發掘。揭露面積290平方米,遺址文化層厚4.35米,分八層,二至五層屬晚期,六至八層屬早期。牡羊村遺址發現較完整房屋遺蹟十一座,房址上下層位清楚,根據地層迭壓關係,以第5層為界,分早、晚期。早期房址居住面多略加平整,在地面上鋪灰燼、生黃土,再經踩踏而成。牆基四周多挖溝槽,溝壁整齊堅實,溝底掘柱洞,多為圜底,少數不夠規整。在洞內立木柱,再於溝內填土。柱洞較少,且多在屋角。洞壁堅實,木紋清晰,洞內多有木屑。柱間編綴荊條,兩面塗草拌泥而成木胎泥牆,屋內均有陶片、生產工具和獸骨等遺物。晚期房址建於早期灰土堆積或房屋廢墟之上。1998年11月,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