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龍水工業園區

重慶龍水工業園區

重慶市龍水工業園區是2003年7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

園區介紹

重慶市龍水工業園區於2003年7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啟動區1.55平方公里,其產業特色定位為“以五金、汽摩零部件為主導產業,打造西部小五金之鄉,發展鑄造、建材等產業。”園 區由A區和B區組成,分布於大足縣龍水鎮、郵亭鎮。園區南接成渝高速公路、鐵路、郵亭火車站,北臨大足縣城、石刻風景區;東靠玉龍山國家森林公園、龍水湖。園區控制性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含拓展區7平方公里),其中郵亭B區4.3平方公里(含拓展區2平方公里)。園區現已入駐企業145戶,其中郵亭13戶;在建企業32戶(郵亭8戶);占地面積1315畝,其中,工業用地934.5畝,道路、綠化等其它用地380.5畝。園區固定資產投資6.1億元,年產值16.2億元。投資強度9.8億元/KM2;產出強度26.1億元/KM2。實現稅金8100萬元,其中郵亭2100萬元;安置勞動力4800人,其中郵亭1100人。

園區交通條件十分優越,B區位於成渝高速公路、鐵路、郵亭火車站邊,A區距成渝高速公路、鐵路、郵亭火車站僅15公里。投資環境優越,資源豐富,縣政府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外來投資者來大足投資興業,推進"開放興縣"戰略,促進大足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重慶市有關政策規定,結合大足實際,制定了《關於擴大開放鼓勵外來投資的若干規定》(足府發[2004]1號檔案),根據該規定外來投資者可通過出讓、轉讓、劃撥、租賃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由園區提供"七通一平"土地,現園區已徵用、整治土地700餘畝。

園區已入駐了一大批國內外的知名企業,如日本蝶理株式會社與青島紅星集團合資的大足紅蝶鍶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年產值達4億元,年創稅金3500餘萬元;江蘇春心集團公司、江蘇旋力集團公司、上海勁博機電有限公司、重慶海地工程塑膠有限公司、重慶宏美機車配件有限公司、重慶長恆網路線纜有限公司、重慶興業船舶件有限公司等。

園區由大足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出讓;園區建設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產業發展原則,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依託資源,突出特色,精心規劃。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充分整合龍水龐大的五金生產和市場交易體系。通過3-5年的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五金生產基地之一,實現工業總產值159億元,稅金6.3億元,安置勞動力3.7萬人的發展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園區一班人將以"高效、廉潔、創新、奉獻"的精神,為入駐園區的國內外企業提供高效、快捷、優質的服務。

園區規劃

規劃建設。選址符合龍水鎮總體規劃,已由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控規編制,由大足縣規劃建築設計院編制了詳規,並通過評審;已委託重慶鋼鐵設計院實施環境評價,已完成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意見書,並通過評審。

功能定位。園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產業發展原則,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依託資源,突出特色,充分利用龍水強大的五金生產基礎和完備的市場交易體系,以發展五金加工、鑄鋼鑄造、鍶鹽化工、汽摩配件為主導產業,採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園區建設為全國最大的五金示範園區。

發展目標。園區已入駐企業92戶,占地0.68平方公里,固定資產總額6.6億元。規劃2003年完成一期規劃區域主要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內完成整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並同步完成招商引資。到2006年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88億元,稅收4.5億元,安置勞動力3.2萬人。

服務保障。園區建立了決策、管理、服務三級運行體制,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縣特色工業園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是園區開發、建設和管理的決策機構;大足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具體負責園區招商引資、產業發展、規劃建設、土地整治等各項手續;大足縣工業園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對園區進行整治、經營、開發,是園區的經營服務機構,總註冊資金1.1億元。

配套設施

1、供水

截至2009年底,已建成水庫112座,其中:中型水庫3座,小(一)型17座,小(二)型92座。正在建設的國家級水利重點工程——玉灘水庫,總蓄水量達1.5億立方米;縣自來水有限公司具備二級資質,日供水4萬立方米,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日處理能力為3萬噸的污水處理廠1處。

2、供電

已實現國家大電網和縣級電網相結合,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展開,全縣有220kv變電站1座、110kv變電站2座、35kv變電站9座,正在規劃建設220kv變電站1座、110kv變電站2座,電力資源充足。

3、供氣

全縣建有配氣站6個,由蜀南氣礦和縣內20多座氣井聯網送氣,日供氣總量達10萬立方米。

4、交通

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大郵路、龍銅路、龍花路、大安路、大榮路、中塘路等高等級公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幹線交通網路,全縣公路總里程達2200公里;已納入規劃的武勝—潼南—大足—榮昌高速公路、即將動工的成渝城際高鐵、將於2012年建成通車的成渝複線高速公路橫貫境內,是成渝兩地重要的交通樞紐。

5、通信

我縣榮獲了“2009年度中國農村信息化領先地區”稱號,目前“農信通”已實現鎮街覆蓋100%,行政村覆蓋86%;移動實現了行政村“村村通寬頻”,電信3G網路覆蓋了全縣主要街鎮。截至2009年底,全縣行動電話用戶達41.5萬戶,普及率達54%;固定電話用戶達8.95萬戶,普及率達12%;寬頻接入戶數達2.6萬戶;通信網路覆蓋率達到100%。

6、醫療

衛生醫療機構健全,全縣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5個,中心衛生院9個,鄉鎮衛生院14個,地名衛生院、門診部4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1個,村衛生室242個。有全國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所、二級甲等中醫院1所、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1所,全國一級甲等醫院9所。醫護力量雄厚,醫療設施完善,建立起了一個能滿足全縣人民基本醫療保健需求的衛生服務網路。

7、教育

教育欣欣向榮,“科教興縣”戰略促進了科技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積極爭創市級示範高中,國家級示範中職學校,現在正以踐行教師誓詞,爭當師德標兵為載體,以高中課改為契機,以五個校園建設為抓手,以實施校舍安全工程為平台,以中職特色專業發展為支撐,努力打造渝西教育強縣,不斷提高教育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推動了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8、人居

城市環境優美,配套功能完備,成功創建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生態小康文明縣等眾多城市品牌,是重慶最適合人居的城市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