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涪陵師範學院

涪陵師範學院是重慶市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位於長江與烏江交匯處的歷史文化名城——巴國故都涪陵。學校的前身是創辦於1901年(清光緒27年)的“涪陵官立師範中學堂”。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占地1700畝、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主要承擔全日制本專科教育教學、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民族教師教育、初等教育師資培養和培訓任務的本科師範院校。

涪陵師範學院是重慶市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位於長江與烏江交匯處的歷史文化名城——巴國故都涪陵。學校的前身是創辦於1901年(清光緒27年)的“涪陵官立師範中學堂”。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占地1700畝、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主要承擔全日制本專科教育教學、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民族教師教育、初等教育師資培養和培訓任務的本科師範院校。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26人,副高以上職稱200餘人,其中教授34人,副高職稱174人,講師及以下職稱401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3人、碩士84人,在讀博士19人、碩士84人;另有外籍教師4人。我校有中國語言文學系、大學外語教學部、經濟與法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歷史旅遊文化學系、管理科學系、數學系、物理及電子信息工程系、化學及環境科學系、生命科學系、計算機科學系、體育系、教育科學系等13個教學系,另設教師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套用技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民族教育學院、初等教育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培訓學院;現開設有28個本科專業(方向),涵蓋了文學、理學、法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等八個學科門類。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12439人,其中本科生8336人,高職高專學生4103人。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180萬元,館藏圖書82萬冊,電子圖書16萬冊。學校通過加強教學基本建設,規範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學校的全日制本專科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繼續教育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地方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首先,為渝東南地區基礎教育培養了大量合格師資。幾十年來,學校已為所在地區先後培養了三萬餘名中國小教師,占該地區教師總數的76%,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已成為地方基礎教育的骨幹力量,他們中的佼佼者還走上了地方黨政領導工作崗位。特別是培訓中心開展的中學音樂美術骨幹教師市級培訓、中國小骨幹教師縣級培訓、中國小學科帶頭人縣級培訓、中國小新教師培訓等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僅2003年就培訓了近三千人,為重慶市基礎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現已成為重慶市中國小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學校還長期為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和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定向培養中國小師資,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其次,發揮區位優勢,突出了為“三峽”庫區、“烏江”流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的特色。學校抓住“三峽”工程這一機遇,以推動地方社會發展,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為辦學宗旨,拓寬了辦學口徑,設立了適應三峽生態經濟區建設要求,具有較強套用性的專業。特別是及時向三峽庫區輸送了生態環境保護、市場行銷和公共事業管理等急需的專業人才。同時,學校還為太極集團、宏聲集團等重慶市大型骨幹企業培訓了大批員工,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針對涪陵區對烏江流域具有的較強文化輻射這一特色,學校設立了“重慶烏江經濟文化研究會”,開展了深入持久的烏江流域文化與民族風情的研究。教師們深入烏江沿線的土家苗寨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獲取了大量第一手珍貴資料;學生在假期還開展了徒步考察烏江活動,這使他們既接受了革命歷史傳統教育,又在意志品質方面得到了鍛鍊;與此同時,在烏江流域豐富文化營養的滋養下,經過學校多年的培育,崛起了一批學術造詣頗高、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的“烏江作家”群。
學校還與國內外高校、教育機構保持有經常性的交往和學術交流,與武漢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聯合舉辦研究生教育。曾多次派訪問學者前往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的高校進修、學習,多人次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學校已經在中學英語教師培訓、國語培訓、計算機等方面同國外教育機構展開了合作。2004年已經開始招收國外留學生,首批留學生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
學校先後被評為“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文明學校”、“重慶市100佳綠化單位”、“重慶市園林式單位”、“全國400佳綠化單位”等。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等單位聯合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高校”、“全國保護母親河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001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涪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和涪陵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涪陵師範學院,2006年9月更名為長江師範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