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法院

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法院

沙坪壩區人民法院成立於1951年10月27日,前身是重慶市第三區人民法院,1955年10月,隨區名改稱為沙坪壩區人民法院。 近年來,沙坪壩區人民法院不斷創新審判管理,加強審判流程管理,規範審判程式,堅持立審、審執、審監分立,對立案、送達、開庭、結案等不同審理階段進行跟蹤管理,保證案件審理工作的高效和公正。 沙坪壩區人民法院通過充分運用審判職能,依法懲治刑事犯罪,引導當事人正確處理婚姻家庭關係,維護健康的社會經濟秩序,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為沙坪壩區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沙坪壩區地處重慶市區西部,東濱嘉陵江,西抵縉雲山,區境中部歌樂山縱貫南北,全區幅員面積396平方公里,轄13個街道、12個鎮和1個經濟園區,人口84.09萬。作為紅岩精神的發祥地,沙坪壩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沉澱和優良的革命傳統。區內科技教育發達,建設了重慶市大學城,高校林立、人才薈萃,是長江上游科教文化名區。工業基礎雄厚,旅遊資源豐富,第三產業發達,市場潛力巨大,是重慶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區。

法院簡介

沙坪壩區人民法院成立於1951年10月27日,前身是重慶市第三區人民法院,1955年10月,隨區名改稱為沙坪壩區人民法院。通過50多年來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沙坪壩區法院共有在編幹警179人,2010年受理各類案件16246件,同比增長36.15%;審、執結14918件,同比上升35.73%。新建審判辦公大樓位於沙區都市花園東路18號,總面積約20000平方米,有審判法庭22個(已建成數位化法庭13個,在建9個),調解室10個,配備數位化審委會,並建有設備齊全的健身房、職工食堂等,內外環境充分體現了審判特徵與法律文化的高度結合。 沙坪壩區人民法院在複雜區情帶來的案件多、疑難問題多、處理難度大的壓力下,堅持以紅岩精神為動力抓隊伍,振奮精神,創造佳績;以公正效率為主線抓審判,司法為民,確保公正;以積極穩妥的態度抓改革,開拓創新,以求實效。在區委領導、人大監督和上級法院的指導下,全體幹警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法院建設取得了成效,工作得到了上級法院的肯定和人民民眾的認可。先後榮獲了全國法院集體一等功、全國法院先進集體、全國“人民滿意好法院”、 全國模範法院、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全國法院“人民陪審員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9年1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稱號,2010年1月獲首批“全國法院檔案建設示範單位”稱號。
近年來,沙坪壩區人民法院不斷創新審判管理,加強審判流程管理,規範審判程式,堅持立審、審執、審監分立,對立案、送達、開庭、結案等不同審理階段進行跟蹤管理,保證案件審理工作的高效和公正。實行執行流程管理,在重慶法院系統中,率先實施了執行流程管理制度,重點體現分權制衡,將執行庭分為綜合組、強制執行組和裁決組。強制執行分階段進行。執行案件由傳統的執行人員個人一包到底的執行方式轉變為由執行組按職責分段執行,建立了執行實施權、裁決權相分離的制度,達到了執行程式公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目的。創新少年犯幫教方式,試行量刑答辯,實行監管令、社會服務令、開展社會調查、心理干預,整合社會力量,幫助少年犯重新回歸社會。
沙坪壩區人民法院下設審判事務管理辦公室、立案庭、刑事審判庭、少年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民事審判第三庭、民事審判第四庭、智慧財產權審判庭、執行庭、行政庭、審判監督庭、陳家橋法庭、司法警察大隊、政治處、紀檢監察室、辦公室、研究室等十八個部門,分工明確,運作順暢。沙坪壩區人民法院通過充分運用審判職能,依法懲治刑事犯罪,引導當事人正確處理婚姻家庭關係,維護健康的社會經濟秩序,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為沙坪壩區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圖示

現任院長

郭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