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白渠是古代關中地區的大型引涇灌區,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鄭國渠和漢代(公元前206年~公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鄭國渠,十幾年後完工。乾渠西起涇陽,引涇水向東,下游進入洛水,全長300餘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由於涇水含有大量肥沃的淤泥,灌溉時還可改良鹽鹼地,故使產量提高到每畝一鍾(六石四斗)。鄭國渠的建成直接支持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
西漢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趙中大夫白公建議增建新渠,引涇水向東,至櫟陽(今臨潼縣東北)注於渭水,名叫白渠。乾渠長200里,灌溉面積4500頃,此後灌區稱鄭白渠。前秦苻

唐代初期鄭白渠灌田1萬多頃,後來由於大量建造水磨,灌溉面積減少到6200頃。當時鄭白渠的管理制度在《水部式》中有專門條款,後來歷經各個朝代,不斷得到修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