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書名:鄧一川傳作者:鄧超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本書序文
鄧一川,生於1911年10月8日,原籍河南洛陽。
書籍目錄
鄧一川傳 6
附錄一
跋 39
工資論 40
附錄二
訪談錄 69
附錄三
創辦九個月的晉豫中學 73
附錄四
有關晉豫中學和豫北中學的補充材料 98
附錄五
跋 102
關於豫西土改的回憶材料 103
附錄六
鄧一川傳略 115
編者後記 124
原文摘錄
…………
從1947年下半年起,解放戰爭進入了新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根據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從7月至9月,我劉鄧、陳粟、陳謝三支大軍連續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為配合陳謝兵團南渡黃河,挺進豫西,開闢新解放區。太岳行暑組織了一批幹部隨軍南下。7月中旬,鄧一川接到南下調令,即帶領本校李文英、楊振江、陳林英等十幾位學生到濟源集中,與沁陽南下的幹部編成一個中隊,鄧一川任隊長,任榮廷任指導員。南下幹部大隊的負責人是史向生同志。8月下旬,陳謝兵團渡過黃河,很快掃清了南岸守敵。幾天后,鄧一川、任榮廷帶領一支南下幹部隊伍在濟源下關陽連夜冒雨渡過黃河。過河後,他們先在新安縣城暫住,後又輾轉於洛寧、宜陽、嵩縣一帶。當時,我陳謝兵團大部隊正配合劉鄧,陳栗大軍掃清鄭州以南平漢線之敵,無暇顧及開展地方工作,而豫西洛陽尚有國民黨軍隊固守,常不斷外出、襲擾活動,因此,這支無武裝的南下幹部隊伍不得不經常轉移,與敵周旋。
豫西地區長期處於國民黨統治之下,由於敵人的反動宣傳,許多民眾對解放戰爭的大局並不十分了解,總以為共產黨、解放軍是暫時路過,加上當地土頑勢力很強,民眾顧慮重重,常常是幹部隊伍還未到,村裡的民眾都跑了,還把糧食、東西藏起來,使隊員們吃飯都成了問題。一次,幹部隊來到洛寧一座山上,一百餘人擠在僅三間空房的破廟裡,許多同志只好站著休息。派人到山下一個村子裡搞糧食,竟找不到一個民眾,僅在一家屋裡發現一些麥子,就留下紙條和幾元錢,把麥子帶回來,分給大家生吃了。時值秋季,陰雨連綿,幹部隊經常餓著肚子,冒雨在泥濘的山路上跋涉,處境十分困難,但同志們的情緒仍很樂觀。後來,他們與當地一些地下黨員接上了關係,初步解決了口糧問題,還協助當地黨組織給部隊徵集軍糧。
豫西土頑幾乎遍及各縣、區、鄉,我軍一到,他們就躲到山裡,或打冷槍,或給敵軍送情報。我軍轉移,他們又出來活動。一次,幹部隊在洛寧派出幾位同志徵集糧食,遇上土頑,有兩位同志被俘,被敵人殺害了,其中一位女同志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慷慨就義,她就是豫北中學的學生李文英。回想這段經歷時,鄧一川曾寫到“此種處境使我們深深感到沒有武裝,沒有民眾就根本談不上革命。而武裝又必須建立在民眾基礎之上,所以發動民眾,是個最根本的問題。”
1947年10月,我野戰部隊抽調一個團和三個連幫助地方開闢新根據地,成立了豫陝鄂軍區第三軍分區,軍分區司令部就設在欒川。不久,鄧一川與部分南下幹部抵達欒川。10月下旬,欒川縣人民政府成立,鄧一川任縣長,任榮廷任縣委書記。由於有我部隊駐守清剿及欒川地下黨組織的積極工作,迫使少部分土頑武裝逃匿深山裡,一部分地方自衛團繳械投降,絕大部分民眾(包括一般地主、富農)人心穩定,一些當地的知識分子也先後出來參加了革命工作。“這種比較穩定的社會局面,不僅對我黨政軍的物質供應有利,而且對我穩步地發動民眾,對與少數土頑的鬥爭以至征糧擴軍工作都比較有利。可是,這種有利局面很快被部分領導所執行的急性土改錯誤方針和一連串的錯誤做法破壞了。我們僅在一兩個月中,就陷入了完全孤立,以至於最後不得不退出陣地的窘境。”
欒川縣政府成立後,很快按地委的部署,將幹部分散到各區、鄉,發動貧僱農,向地方、惡霸訴苦復仇、搞浮財、分田地。這就是“點火抄家”運動。本來,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是符合農村最大多數民眾利益的。如果搞得好,可以大大鞏固我黨和政府在新區的領導地位。但由於一些幹部未認真學習中央有關政策,不顧欒川具體情況,盲目照搬老區土改經驗,急於求成,在執行中也出現了一些偏差,如在分浮財和耕地時,不講地富有別,不講給地富以必需的生產、生活資料,不講有否劣跡,不講是否開明,浮財一律分光,耕地一概分完。在追浮財,索地契時也常發生肉刑拷打的情況,致使地富普遍逃亡,而我們黨政軍人員的供給負擔大部分都落在中農頭上。引起了中農的恐慌和外逃。又如在點火抄家時,也有違背政策,亂打亂殺的現象,亂殺的人數雖然不算多,但在當地震動很大,引起了一般民眾的不滿。“在這種錯誤的作法下,很快出現民眾脫離我們,土頑到處活動,我們完全陷於孤立的局面。”“孤立到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不得不三次退出,依託分區武裝,到嵩縣避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