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平[福州大學閩江學者教授]

邱小平[福州大學閩江學者教授]

邱小平(1959.9月—)福建省上杭縣人,男,漢族熟悉英、法、俄三門地學專業外語,熱愛中國歷史和民族聲樂藝術;對天文學、氣象學、考古學有一定的研究造詣。

人物經歷

研究員,福州大學“閩江學者”講座教授、紫金礦業學院副院長。1982年1月畢業於福州大學礦冶系,獲地質普查專業工學學士學位,1985年1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研究生部畢業,獲礦床學理學碩士學位。1988年8月獲中國地質科學院構造地質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1988年9月至今一直在中國地質科學院成礦遠景區劃室和地質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法國工業部聖太田高等礦業學院地質系博士後。

研究方向

近年來主要從事構造應力引起成礦物質遷移和富集的動力成岩成礦理論研究和有關礦床找礦勘探的實踐,套用地質體的變形-變質的耦合關係、深源流體的水-岩反應、大陸碰撞成礦過程;結合高精度電磁測量的物探技術,在國內若干重要金屬礦山的深部成礦預測定位與找礦勘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了實施中央“走出去”開發“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決策,發揮外語和專業特長,近幾年先後奔赴蒙古國、朝鮮、中非共和國、象牙海岸、剛果(金)、馬達加斯加、辛巴威、模里西斯、俄羅斯、法國、瑞士、西班牙等亞、非、洲和歐洲國家開展境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探,也取得初步成效。

理論研究方面,從地球演化歷史分析,地球本身是一個龐大的冶金熱處理系統,她可以產生各種材料,包括人類能夠和暫不能夠生產的礦物材料(礦產資源),相當部分金屬礦床是地球熱系統的退火產物。所以,深入了解冶金熱處理原理,是認識礦床形成的一把鑰匙。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退火成礦環境的模擬實驗研究”,取得退火成礦模擬實驗的創新成果,恢復鉛鋅礦床的成礦過程和成礦條件,這一成果在開發新材料的套用科學中也具有廣闊前景。

主要貢獻

相繼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六十餘篇學術論文和專著,有些論文被英、美、日、俄、法等國的情報刊物摘錄和檢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