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日報社

1958年9月1日,市委決定將《遼源市報》改為《遼源日報》,為周六刊。 1959年7月19日,市委決定把《遼源日報》恢復為《遼源市報》,為周三刊。 1988年1月1日,《遼源市報》更名為《遼源日報》,改周三刊為周四刊,二、四、六和星期日出版。

簡介

遼源市,舊名西安縣。縣城建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947年6月解放後,經遼東省委、省政府決定,於1948年秋由西安縣分出成立了西安市。1952年4月3日因與陝西省會西安 市重名改為遼源市,西安縣改名為東遼縣。
遼源市和東遼縣,從設縣建制到解放前一直沒有報紙。創辦報紙是從1948年開始的。
 《礦電通訊》是遼源市最初的報紙,也是《遼源市報》的前身或起源。《礦電通訊》創刊於1948年5月5日。由西安煤礦總工會主辦,選定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誕辰5月5日出刊。 《礦電通訊》為八開二版,雙周刊,油印出了14期。

發展歷史

1948年11月,《礦電通訊》更名為《工人生活》,改為鉛印報,出刊了14期。
 1949年4月《工人生活》又變名為《西安工人》,定為周刊,八開兩版。
 新中國成立後,經市委決定從1950年5月1日起,將《西安工人》移交市委主辦,改名為《西安工人報》。1952年隨著西安市改名為遼源市,報紙改為《遼源工人報》,定為周三刊 ,二、四、六出版,為對開四版。
 1957年1月1日,經省委批准,市委決定《遼源工人報》改為《遼源市報》,確定為中共遼源市委機關報。
 1958年9月1日,市委決定將《遼源市報》改為《遼源日報》,為周六刊。1959年東遼縣撤銷併入遼源市,《東遼縣報》也併入《遼源日報》。
 1959年7月19日,市委決定把《遼源日報》恢復為《遼源市報》,為周三刊。
 1966年9月,《遼源市報》改為《紅色電訊》,以報社的民眾組織名義主辦,只發新華社電稿,不發地方訊息。
 1968年3月,遼源市革命委員會成立,經市革命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紅色電訊》停刊,出刊《遼源市報》,並定為市革委會的機關報。
 1969年9月,市革委會決定《遼源市報》停刊。
 1983年9月,遼源市升格為以市帶縣的地級市。市委決定恢復《遼源市報》。經省委批准,1985年1月1日正式復刊。《遼源市報》為中共遼源市委機關報,四開四版,周三刊,二、 四、六出版。
 1988年1月1日,《遼源市報》更名為《遼源日報》,改周三刊為周四刊,二、四、六和星期日出版。
 1992年9月13日,經吉林省新聞出版局同意,《遼源日報》由每周四刊改為周六刊。同年12 月26日,遼源日報社設立副刊周末版《關東周末》編輯部。
 1994年3月18日,因執行新的作息時間,《遼源日報》每逢雙休日時,周六與下周一的報紙合為對開四版出刊。
 1996年1月1日起,《遼源日報》周六與下周一的對開四版撤銷,恢復周六刊。
 2000年1月1日,經省新聞出版局批准,遼源日報由四開四版(小報)改為對開四版(大報),周七刊。
 2002年5月1日,遼源日報正式出版彩報,結束了遼源日報灰白黑的歷史。
 2009年7月19日,遼源日報周日版《天下文萃》周刊創刊。
 《遼源日報》的重點欄目:一版:“龍山論評”、“新聞118”等;二版:“農業科技”、“市場經濟”、“企業風景線”、“經濟縱橫”等;三版:“萬家虹霓”、“健康樂園”、“法制天地”、“校園內外”、“社會生活”、“學習園地”、“百姓視點”、“反腐倡廉”、“科普卡片”、“連心橋”等;四版:“生活節拍”、“龍山副刊”、“溫馨港灣”、“八面來風”、“輕鬆驛站”等。其中:“連心橋”、“農業科技”兩個專欄被吉林省評為十大新聞名專欄。
 《遼源日報》始終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和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積極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力求使報紙宣傳既具有權威性、政治性,又突出新聞性、服務性,為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遼源日報社有一個團結進取、勇於開拓的領導班子,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幹部職工隊伍。目前,報社現有在崗職工46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6人,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4人。《遼源日報》在辦報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不僅擁有一流的辦公條件,而且初步實現了報紙采編、出版網路化、錄入排版系統採用北大方正文韜編採平台和FIT排版系統、RIP雷射照排系統,與新華社衛星接收設備系統聯網。印刷廠擁有六色輪轉印刷機,報紙的印刷質量顯著提高。報紙發行採取自辦發行和郵發相結合的方式,投遞快捷,使報紙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送達讀者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