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設定
學校現開設計算機及套用、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套用與維護、會計、電算化會計、學前教育、音樂、商務英語、旅遊與酒店管理、裝潢設計、電子商務、保全、法律等13個專業,學歷教育年均在校生人數為2037人。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完備,實驗實習設備齊全,基本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學校積極開展多層次辦學和聯合辦學,在搞好學歷教育的同時,開展各種職業培訓,初步形成了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的辦學格局,年均培訓人數達1572人。
學校在職業教育辦學過程中,認真貫徹全國職業教育會議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堅持立足鞍山、依託遼寧、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辦學宗旨,堅持以培養就業有技術、提高有基礎、發展有後勁的高素質的勞動者為理念,堅持為"三農"服務,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建設服務,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合格的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堅持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拘一格培養人才的辦學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教學管理
一是立"三農",四方聯合,構建發展平台。學校在構建發展平台的過程中,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走立足"三農"、四方聯合、一校"帶三產",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建設服務的發展之路。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經濟建設的需要與學校的辦學優勢,進行專業設定,加強專業建設,打造名牌專業,突出職教特色,注重辦學實效。學校強化教學管理,遵循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以培養技術型、套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培養技術套用能力和職業素質為主線,以育人為根本,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堅持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並重,實行多種證書制度。堅持學校與用人單位結合、師生與勞動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努力實"就業有技術,提高有基礎,發展有後勁"的辦學理念。學校在搞好全日制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多層次、多渠道辦學。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結合,主動為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服務。學校已構建了一個校本教育與國內外聯合辦學,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戰略平台,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二是構建三級網路,實施四個育人,提升德育品位。學校教育以育人為本位。德育工作是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標誌之一。是體現社會主義教育特色,保證辦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在德育工作中,學校重"三級網路"建設,實施"四個育人"工程,提升德育品位。學校在德育工作中,狠抓德育隊伍建設,構建了學校黨委書記掛帥,副書記、主管校長牽頭,教務科、學生科、團委、工會密切合作;德育課教師專項負責;班主任具體實施的三級德育網路。從而構成了從上到下,從課內到課外全方位、立體式、網路化的德育隊伍。形成了時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處處有人問的德育工作新局面。學校在德育工作中,注重在德育途徑上做文章。黨委主抓"兩校",學生科、團委主抓"兩會",教務科主抓"一社",構成了"兩校"為主體、"兩會"為骨幹、"一社"為媒介的三級德育網路。學校堅持以業餘黨校、團校為主體,系統講授黨、團基礎知識,輔導學習"十六大"檔案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對學生進行"三個主義"、"三觀"、"三德"教育。以學生會、"剛鋒協會"為骨幹,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職能作用和學生幹部與優秀學生的模範帶頭作用,結合學校各階段德育工作的重點,配合學校搞好德育工作。
三是"三研牽動,四個創新",打造教學品牌。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堅持科教興國戰略,以江澤民同志提出的"要把職業教育做大、做優、做強"的指示精神為指導,以"三研牽動,四個創"為手段,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打造教學品牌,促進學校發展。學校堅持以社會調研為依據,牽動專業建設創新。以社會調研為指導,立足"三農",以人才市場需求為依據,本著為鄉鎮企業發展服務、為當地"兩高一優"農業服務、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建設服務,為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服務的原則,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以"三農"建設與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建設的需要為前提,適時調整專業設定,增強專業的適應性。停辦老專業,開發新專業。建立了更加靈活、更加開放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堅持以教學調研為指導,牽動教學管理創新。在教學研究的基礎上,加強教學管理,積極探索在教學管理組織、行政管理、理論教學管理、實踐教學管理、學業成績管理、科研工作管理、師資隊伍管理、教學檔案管理、教材管理、就業指導等方面的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堅持以教學研究為基礎,牽動教學方法創新。制定了教科研工作五年規劃,設立了單元目標教學法、範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
四是實行三項制度、四項改革,最佳化管理機制。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中層幹部競聘制、全員聘任制,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分配製度改革、後勤管理體制改革、考核制度改革,制定了全面、規範、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構建了高質、高效的管理機制,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