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菲利普·羅斯創作長篇紀實小說]

遺產[菲利普·羅斯創作長篇紀實小說]

《遺產——一個真實的故事》是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於1991年創作的一部長篇紀實小說。 在這部作品中,羅斯筆下的主人公不再是那些或孤僻、或怪誕的猶太人,羅斯將視線凝聚的焦點對準了他的父親,一位身患重病、即將去世的平凡而卑微的猶太老人。

內容簡介

菲利普·羅斯的父親——八十多歲的赫曼·羅斯身患癌症,菲利普·羅斯不辭辛勞地為父親奔走尋醫,帶著父親前往醫院接受治療,在病榻前悉心照料著父親的飲食起居,陪伴父親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段生命歷程。整部作品的亮點在於羅斯在父親身患重病期間,對自己和父親共有的一段段生活場景真實而細膩的描寫。小說中充盈了如此的情節:為了消除父親對於疾病和治療的恐俱,為了不使父親因年老而感到孤獨無助,羅斯時常陪父親談天說地,既談現實生活中的點滴瑣事,也和父親一起回憶過往的歲月,有時羅斯還像哄小孩一樣地去哄父親。另一面,羅斯的父親也如同一個孩子般依賴著羅斯,這種父親對於兒子的依賴既有現實生活中的依賴,也有情感上的依賴,父親將所有的信任都寄托在兒子的身上。就這樣,羅斯陪伴著重病的父親安靜而祥和地走過了人生最後一站旅程。

作品目錄

1“那么,你怎么想?”3我會變成植物人嗎?5也許英格麗能永遠照顧我
2“媽咪,媽咪,你在哪兒啊,媽咪?”4我得重新開始生活 6他們抗急,因為他們是鬥士 他們抗爭,因為他們是猶太人

創作背景

1981年羅斯正當四十八歲壯年時,母親突然病逝;時隔七年,他八十六歲的老父親赫曼·羅斯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半邊臉癱,再也難以恢復以前的模樣,因為他腦子裡長了一個瘤。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菲利普·羅斯從為他聯繫治病,試圖幫他物色猶太老人居住社區,乃至手術後照顧他生活,最後送終,完成為人之子的責任,逐漸真正體會到自己對父親深沉的愛。所謂“遺產”,正是父親一生所給與他的愛,他要在父親去世之前,用兒子對父親的愛來報答。
而《遺產》,就是菲利普·羅斯在父親身後獻給他的禮物。他自己在該書結尾時透露,“在他生病、將死的時候,我一直在寫”這本書。1989年,赫曼·羅斯去世。1991年,《遺產》由西蒙-舒斯特出版社推出。

人物介紹

父親

在《遺產》中,父親這一形象散發出獨特的光彩。承擔著父親、丈夫、職員角色的老羅斯,固執知足,堅強勤勞。他擔負家庭的重擔,承載著社會責任,是老一代奮鬥者的形象。他是由波蘭移民而來,自小家境貧寒,12歲就得外出找工作貼補家用。父親是勤勞的,在紐約的人壽保險公司工作,每天晚上挨家挨戶到紐瓦克貧民區收保險費,深夜帶著一身酸味兒回家;父親又是知足的,滿足於這份靠自己辛勤勞動換來的工作和公司給他的退休金,絲毫不在意兒子所感覺到的大都會公司歧視猶太人的潛規則;父親是固執的,他會連招呼都不打,就把兒子少年時代積攢的郵票送人。這個倔犟老頭讓母親幾乎崩潰,“他過分的固執,或者說固執得過分,幾乎讓我母親在她最後幾年崩潰:自他六十三歲退休以後,她那有滋有味的家庭婦女的獨立生活,就全讓他煩人的頤指氣使給毀了。”而到了晚年,兩人竟然離婚。然而父親是富有愛心的人,他對子女的關心,對朋友的熱情讓人印象深刻。父親也是一個樂觀的人,即使知道自己身患重病,仍然快樂地生活,他還組織老年樂隊,認真排練演出。文中,羅斯用一個夢境總結父親的一生:“……整個家族歷史被壓縮成夢境中的一個個無聲電影膠片:他人生的每一個主題都被壓縮其中,每一件對我和他都有重要意義的事情,從他父母坐著低等艙漂越大西洋移民開始,到他為了生存、為了抵抗重重阻力走向成功而苦苦掙扎抗爭——在窮困的童年時代他被剝奪了上正規學校念書的權利,作為猶太人他又在那家歧視猶太人的保險業大公司工作——一直到他因為腦瘤而發生變化,走向衰弱。”在成為病人之後,父親變得有些無助。但是成年的兒子用盡全力拯救著父親,為父親聯繫治病,幫他尋找住處,一直陪伴在父親身邊。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父與子”是美國猶太文學創作中的一個母題,歐文·豪曾說“老少之間的鬥爭主要在移民的土壤上進行,哪怕最難管束的兒子們,也還受到條件的限制、受到不該越出父輩文化軌跡的情緒左右。”由此可看出,“父與子”的衝突在猶太民族的發展史中貫穿始終,是美國猶太文學一個明顯的特徵。

“父與子”的關係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指的是父親與兒子,寬泛地說是父輩與後輩。父輩接受的是傳統教育,在與美國社會適應過程中,仍然堅守傳統,並且對後輩也產生強大影響,要求他們也格守猶太傳統和文化;後輩則是新生一代,生長在美國這個大熔滬中,他們更易接受新文化,不願固守陳規,看到猶太文化落後的一面,堅決地拋棄傳統,逃避、反抗家庭的影響。於是“父”與“子”的摩擦、爭吵與衝突,甚至背叛不可避免。在《遺產》中,羅斯通過父子間的談話和回憶,以及羅斯自己的感想帶我們回顧了他的父親與他過去壓抑的父子關係。“記憶的追尋就是尋找身份的確定”,羅斯的父親是典型的猶太父親,他固執、堅強、勤勞、忠誠,時刻以家庭利益為重。但是與兒子的“這種隔閡,在我長大成人之後,就開始自然而然形成了。”羅斯坦言父親的固執是他感覺壓抑的根源。父親總是無所不在地要控制,要求堅守傳統,專橫、威嚴、強權;兒子則極為反感那種專制的、總是要控制自己的愛。所以在赫曼重病前,赫曼與兒子的關係是緊張、壓抑。

“父與子”的另一層含義指的是傳統猶太文化與從傳統猶太文化內部生長的猶太新文化。猶太新文化深受美國多元文化的影響,對傳統的猶太文化有反叛和牴觸;而傳統的猶太文化就像是專制、嚴厲的猶太父親形象,壓制猶太新文化。二者分別以父輩與後輩為載體。換句話說“在猶太家庭里,父子不僅是血緣關係,也是社會結構和文化身份的符碼。父輩是猶太歷史的化身,是猶太傳統的傳遞者,是子輩的精神嚮導,特別是在新的文化環境中,父子之間的文化意義超越了血緣關係。”所以說美國社會中,猶太家族裡“父與子”的對立和衝突、羅斯與父親赫曼·羅斯之前的緊張關係,其實是兩種文化的對立和衝突,體現的是兩代人的隔閡和兩種價值觀的不同。也正是在面對來自父輩的壓力和不時的影響中,羅斯的反抗帶來他對猶太文化和對美國文化的超越性理解與運用。

藝術特色

羅斯在《遺產》大量的描寫了與猶太文化、家庭生活、父子關係密切相關的物品,並通過對物品的詳細描述,把物品身後隱藏的深刻含義揭示給讀者。

除了對物品的寫實,羅斯還在《遺產》中大量使用了新聞寫作中常見的特寫手法,給予讀者真實感和提高可信度。譬如,羅斯在小說的第一章對父親的外貌和動作進行了特寫:“一天前還是他的模樣,現在不知道是誰的—那隻壞眼的下眼瞼外翻著聾拉下來;那半邊臉頰毫無生氣地鬆弛著,好像裡面的骨頭都被切成了片,原本好好的嘴巴也歪了……他只能用麥管吸水,不然液體會從他麻痹的半邊嘴裡流出來……他咕噥著,鬱郁地盯著盤子。”寥寥數筆就刻畫出了一個身患絕症、生活無法自理的老年人形象。

羅斯在《遺產》一書中還使用了大量的獨白和對話描寫,時而深刻而令人發省,時而幽默而引人發笑,把一個普通猶太家庭的生活生動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例如,在書中第二章,羅斯幽默地調侃了加拉漢廳社交俱樂部的音樂演出:“他們都是體面人,活了這么大歲數,知道也忍受過不幸的事情。他們生來就是得接受宗教教育的猶太人,即使有人教養不好。所以,無論是誰拿起弓和琴—而不是弓和箭—他們都得向他表示尊重。眼見著接下來又是一場折磨,他們還得把悲苦放在心裡,再回到座位上……”。寥寥幾筆就把猶太人為了體面可以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的民族特性刻畫得栩栩如生。

作品影響

在《遺產——一個真實的故事》出版後不久,即獲得全美書評人大獎,成為非虛構類作品的當代經典。

作者簡介

遺產[菲利普·羅斯創作長篇紀實小說] 遺產[菲利普·羅斯創作長篇紀實小說]

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1933年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紐瓦克市,美國猶太裔作家。羅斯以短篇小說《再見,哥倫布》崛起,已獲得美國多個主要文學獎項,1998年更是憑藉《美國田園詩》一舉獲得美國普利茲文學獎,電影《人性污點》即由他2000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他也是近年來獲諾貝爾文學獎呼聲頗高的作家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