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是沒有私有財產也沒有剝削的社會,同時也是生產水平極端低下的社會。最早的人類用簡單石器和
遠古先民住房
木棒採集植物的根、莖、種子、果實,獵取動物,作為食物。氏族公社時期,人們已經能夠在磨製的石器上鑽孔,裝上木柄,製成石斧、石鋤和帶尖石的槍矛,還發明了魚鉤、漁網,用人工取火和製造陶器。工具的進步,使生活條件大為改善。母系氏族時期,人們能夠建築木結構的房屋,過起定居的生活,後來又培植了小麥、大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馴化飼養了狗、羊、豬、牛、驢、馬等,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產生了。父系氏族時期,手工業也發展起來,紡織、陶器製造、榨油、釀酒已成為專門的行業。一些地區的居民開始掌握了金屬冶煉技術。生產的發展也帶來了剩餘的產品,產生了貧富分化,進而是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各社會集團之間矛盾的加劇。這些就促成了國家的出現。原始社會也就到此終結了。
原始人類在生產勞動中創造了語言和象形文字。語言和文字又促進了人的知識積累和擴大,文化也隨著有了發展。原始人類已經創造了最早的繪畫、音樂和舞蹈。由於自身能力和認識的限制,圖騰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交織一起,構成了原始宗教。氏族上層還出現了控制神權的僧侶,他們維護已經出現的貧富分化局面,加速了原始社會的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