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真實在論

逼真實在論是科學哲學中科學實在論的一種觀點。除認為科學理論中的每一個詞項特別是非觀察詞項都是有指稱外,還認為科學理論是近似的真理,成熟科學的歷史進步是一個逼近真理的過程。傳統的樸素實在論認為,只要人們不斷地正確使用科學方法,就一定會不斷地建立關於世界的真知識,這種真的知識不斷地被添加到以往所獲得的知識集合中去,便構成了科學知識的積累式增長,科學進步即為真知的積累。

由於考慮到在以前看來是真理的某些科學理論在後來義常常被修改甚至被證明是錯誤的這種科學史的事實,實在論者進一步修改了傳統的樸素實在論的上述觀點,認為科學理論只是對客觀世界近似的描述,科學進步是對真理的逼近,而真理則是這種探求的極限。這種觀點可以在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康德、黑格爾和皮爾斯那裡得到支持。他們是早期的逼真實在論者。20世紀中葉,批判實在論者波普又把真理性和內容性結合起來,提出“逼真性”的概念來闡明如何判別兩個理論誰更接近真理的問題,他還給出了“逼真度”的定性公式。在波普看來,科學進步就是科學理論逼真性的不斷增長。芬蘭科學哲學家尼尼魯托進一步完善逼真性的概念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的判據,從而構造了估計逼真性度量的更為精緻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