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來源
連橫合縱的實質就是戰國時期各大國為拉攏他國而進行的外交、軍事鬥爭。
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用於阻止強國對弱國的兼併,近現代歐洲所奉行的“大陸均勢”有著相似之處。就是南北縱列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國,阻止秦國和齊國兼併弱國;連橫就是“事一強以攻眾弱”,即為隨從強國進攻其他弱國。就是秦國或齊國拉攏一些國家,共同進攻其他的一些弱國。
詳細介紹
“合縱”:聯合弱國共同抵抗強國。
《史記》記載, 蘇秦最先面見秦王,想遊說秦王豪取天下,哪知秦國剛剛處死了變法的 商鞅,秦王對謀略之士極為厭惡,因此沒有理睬蘇秦。於是蘇秦惱怒,一下子先後遊說六國諸侯燕、趙、韓、魏、齊、楚,請求六國聯合起來西向共同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然後蘇秦掛六國相印回到趙國當了聯盟軍的“總參謀長”,投“從約書”給秦國,於是秦兵不敢越過函谷關十五年。
後來秦國派犀首出兵齊、魏,與他們一起討伐趙國,想把聯盟擊破。齊、魏合兵伐趙,趙王此時害怕,責備蘇秦把戰火燒到了趙國。蘇秦請求出使燕、齊國。蘇秦離開趙國後先到燕國,燕王請蘇秦去遊說齊王把齊侵占的十座燕國城池歸還,蘇秦於是到了齊國,成功說服齊王歸還了燕國的城池,然後蘇秦回到燕國重新得到重用。誰知他個人不檢點,與燕王母親私通,怕被迫害,於是用計說服燕王派他出使齊國,就這樣蘇秦“假裝是燕國的叛徒”又來到了齊國並得到了齊王的重用。
齊國的大臣為了與蘇秦爭寵,於是派刺客刺殺蘇秦,蘇秦在傷重將死時對齊王說“蘇秦是為了燕國而在齊國作亂的”並請齊王處死自己,這樣就可以抓住前來領賞的刺客了,齊王照辦,這一招果然有用,齊王把抓住的刺客也處死了。燕國人都稱讚齊國為蘇秦報了仇。
蘇秦死後,他為燕王潛伏在齊國的事跡敗露了,齊國從此怨恨燕國。
燕國理虧,派一王子到齊國作為人質並向齊國稱臣。後來燕國內亂,齊國趁機入侵燕國並殺掉燕王。在後來蘇秦的弟弟蘇代幫助新燕王殺入齊國,差點使齊國滅亡。這樣一來,蘇秦對抗秦國的策略到此算是失敗了。
而其他諸侯在此時或戰或和,此消彼長,總之,實力都不如前,反倒是秦國獨善其身,越來越強大。
“連橫”:聯合強國制衡第三國。
有個叫張儀的謀士,先後遊說六國,主張小國應依附大國才能存活,要六國共同服從秦國。
他先替秦王遊說楚王,欺騙秦楚聯合對抗齊國,然後承諾給予楚國好處,楚國輕信果然斷絕了與齊國關係,然後楚國向秦國要領地600里,秦只願意給6里,楚王大怒發兵攻秦,被秦齊聯合打敗,楚只得割地求和。
秦國想用自己的領地換取楚國的黔中的一帶領地,楚國說只要交出張儀,寧願獻出領地,然後張儀被送到了楚國並被囚禁起來。楚國的大臣靳尚勸說楚王寵妃鄭袖,勸她建議楚王不要殺掉張儀,否則會激怒秦國,引來秦兵攻楚,於是鄭袖勸楚王赦免張儀,楚王果然不殺張儀反而厚賞了他。
張儀趁機借秦王的威風遊說楚王,要楚國依附強大的秦國,這樣才能抵抗東方的齊國,楚王答應了,然後張儀用同樣的“花言巧語”說服了其他的幾個諸侯,統統臣服秦國,以制衡與自己國家的敵人。這樣,六國都向秦國稱臣以求自保。
不管是連橫還是合縱,最終贏家都是秦國,它變得越來越強大,而六國卻越來越微弱了。
最初,合縱是弱國聯合抗秦,即當時的韓、趙、魏、齊、楚、燕。連橫是秦拉攏弱國中的一部分去攻打其他弱國。另有說法是,南北聯合為縱,東西為橫。 可以從當時的戰國形勢圖看出,“合縱”的國家在地圖上排列都是縱向的,而“連橫”的國家以秦、齊為主,地圖上分布為橫向的。
合縱目的在於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防強國兼併,連橫目的在於侍奉一個強國以為靠山從而進攻其他弱國以達到兼併和擴大土地的目的,當時著名的縱橫家包括蘇秦、 張儀和公孫衍。
公孫衍曾於前318年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攻秦。時人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後來蘇秦和趙的奉陽君李兌也曾於前287年聯合五國攻秦,使秦被迫廢除帝號,產生了很大影響。然而,張儀在秦推行的連橫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散六國之從(縱),使之西面事秦”(《史記·李斯列傳》),真正達到了通過連橫政策的推行而兼併土地的目的。 合縱連橫的鬥爭適應了戰國形勢發展的需要,對各國政治產生了很大影響,其歷史作用應當引起人們重視。
現代套用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大品牌、大商家、大企業形成了行業壟斷的態勢,給大量的小微企業、個體戶帶來巨大的衝擊。為了對抗強大品牌的衝擊,合縱連橫的商業策略開始發揮作用,異業聯盟模式應運而生。
異業聯盟,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通過組織機構、網站,將大量的小微企業、個體戶聯合起來,實現統一思想,統一銷售政策,甚至聯合促銷,從而起到對抗強大品牌的商業目的。
異業聯盟模式,企業為了深度挖掘市場潛力,實現終端擴張,將一定的利潤分配給各級會員客戶,通過客戶的口碑式銷售,達到市場終端的無限擴張,起到四兩撥千斤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