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鑑證類中介業研究:上海的註冊會計師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叢書名: 中國經濟史學文苑
平裝: 24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4203832, 7564203838
條形碼: 9787564203832
尺寸: 22.6 x 16.8 x 1.6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杜恂誠,1947年1月生,上海市人。1988年7月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1988年7月-2002年7月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期間1991年3月至9月曾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出訪美國康乃爾大學。2002年8月起調任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主要著作:《民族資本主義與舊中國政府(1840-1937)》、《中國傳統倫理與近代資本主義:兼評韋伯》、《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與變遷(1897-1997)》、《金融制度變遷史的中外比較》、《近代中國錢業習慣法:以上海錢業為視角》等。從20世紀80年代起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近年主要以制度分析方法從事經濟史和金融史的研究。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鑑證類中介業研究:上海的註冊會計師》研究的是註冊會計師行業,也即近代中國最主要的鑑證類中介組織。鑑證類中介行業是信用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鑑證類中介組織可以使我們對近代中國市場信用制度的認識更加具體,更加深入。《近代中國鑑證類中介業研究:上海的註冊會計師》通過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特殊視角,以增加對當時的企業、市場和政府三者的了解。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近代中國註冊會計師業的萌生和發展
一、鑑證類中介業和註冊會計師
二、近代中國註冊會計師業的大致發展脈絡
三、近代中國註冊會計師從事的業務
第二節 近代中國註冊會計師行業不發達的原因
一、信用系統分割降低了對鑑證類中介業的需求
二、不發達的資本市場沒有提出改變信息不對稱狀況的強烈需求
三、企業治理: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程度很低
四、企業總體發展水平低下,對會計制度缺乏強烈的規範需求
五、政府的稅收結構尚未提出企業會計報表的規範化鑑證要求
六、交易成本高,企業不易承受
第二章 註冊會計師公會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各地會計師公會的誕生和演變
一、從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到各地會計師公會
二、會計師公會章程
三、會員在法庭的出庭待遇及服式、證章
四、會員的留學背景
五、會員的跨地區入會和跨地區執行業務
第二節 努力開拓業務領域
一、抵制外國理賬員
二、呼籲整理會計制度和改良會計師制度
三、驗資和監督創立會
四、謀求與媒體的密切關係
第三節 同業信譽的建立和維護
一、會計師兼職:規範與發展的矛盾
二、職業道德的維護
三、對會員合法利益的維護
第四節 旗幟鮮明地參與政治事件
一、參與五卅運動
二、反對日本侵華
第三章 註冊會計師的經濟職能
第一節 會計賬目審核及會計顧問
一、會計賬目審核
二、常年會計顧問
第二節 保險證明與保險顧問
一、與律師共同設立聯合保險公證事務所
二、災害損失評估
三、火險投保顧問
第三節 破產管理與訴訟查賬
一、清算人或破產管理人
二、訴訟查賬
第四節 中介代理、交易證明及其他
一、購房中介和代收代繳房地租
二、交易證明
三、其他
第四章 註冊會計師業與政府公權力
第一節 企業的註冊登記
一、為本國企業設立向政府主管機關呈請註冊登記
二、因企業增資、減資、重估資產而辦理重新註冊登記
三、為外國在華企業註冊登記和申請認許
第二節 為政府機關查賬
一、所得稅開徵與查賬
二、勞資糾紛與查賬
三、其他應政府要求的查賬
第三節 商標註冊、專利和著作權申請、減免稅申報
一、商標註冊
二、專利和著作物註冊
三、申報減免稅
第五章 鑑證業務所反映的近代中國若干經濟特徵
第一節 近代中國無限責任企業的歷史地位
一、近代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的缺陷
二、無限責任企業在企業治理方面的某種合理性
三、無限責任企業是一種降低社會風險的制度安排
四、行業協會和政府司法機關是保證無限責任股東履行其責任的制度力量
第二節 近代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大股東地位
一、從公司法規和公司章程看對大股東權利的限制
二、從國外搬來的政策思想
三、實際效果
第三節 抗戰時期的企業公司
一、企業公司的註冊設立情況
二、企業公司所起的經濟作用
三、遊資和通脹背景下的企業公司
第四節 會計師對改良中國經濟制度所提出的問題及意見
一、要求改良公司註冊辦法
二、請在民法中規定經理人營業虧折達資本三分之一時應即報告於授權者
三、要求修改《商人通例》
四、提議請願修改監察人制度
五、請實業部解釋公積金的所有權歸屬以明晰產權
六、關於企業盈餘分配的討論
七、關注金融秩序的穩定
附錄 近代中國若干註冊會計師小傳
一、謝霖(1885~1969年)
二、徐永祚(1891~1959年)
三、奚玉書(1902~1982年)
四、潘序倫(1893~1985年)
五、安紹芸(1900~1976年)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