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特性
甘藍型半冬性隱性核不育兩系雜交種。幼苗子葉腎型,裂葉3~4對,葉緣有鋸齒。花瓣黃色、復瓦狀排列。區試結果:全生育期平均219天,與對照中油雜2號相當;平均株高175.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7.8個,單株有效角果數317.2個,每角粒數19.9粒,千粒重4.02克。菌核病發病率9.22%,病指5.68;病毒病發病率0.57%,病指0.38%。抗病鑑定綜合評價為低感菌核病。經農業部油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05%,餅粕硫苷含量19.23微摩爾/克,含油量43.24%;
產量表現
2008~2009年度參加長江中游區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58.9kg,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1.0%;平均畝產油量68.6kg,比對照品種增產5.8%。2009~2010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75.8kg,比對照品種增產5.9%;平均畝產油量76.1kg,比對照品種增產11.3%。兩年平均畝產167.3kg,比對照品種增產3.5%;平均畝產油量72.3kg,比對照品種增產8.6%。2009~2010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2.6kg,比對照品種增產4.9%。
栽培技術
要點:1、適時播種。宜在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2、種植密度。移栽畝植6000~8000株,直播畝植10000~12000株。3、合理施肥。注意施用有機肥作底肥,追肥應注意苗重、苔輕,花期看苗根外補施,追肥方式以尿素兌清糞水澆施為好。常年結實差的缺硼土壤,底肥施硼肥並且苔期也應噴施硼肥。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產區種植。根據農業部第1118號公告,該品種還適宜在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