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徐勇編著的《農民改變中國》主要由歷史性研究論文構成。通過個案、對策和理論研究,作者意識到對歷史源頭的追溯特別重要。當今的現象及發展歷程都可以在歷史中尋求其源頭,也只有從歷史源頭著力才能找到有解釋力的答案。本書提出“回到原點”的思路。它包括回到歷史事實原點和學術發展原點兩個方面。作者介紹
徐 勇,男,1955年7月15日生,漢族,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共黨員。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兼任湖北省政治學會會長和華中師範大學新農學院院長。入選首批人文社科領域“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基層政治與鄉村治理研究,是國內最早將實證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學研究領域的學者之一,並從社會的角度研究政治發展過程,也是我國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區自治研究領域的帶頭人之一。11月30日,華中師大徐勇教授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趙樹凱研究員共同走進中南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36次集體學習會上,作了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研究的講解,並談了他們的看法。
作品目錄
第一篇 農民中國農民改變中國:基層社會與創造性政治
一 農民政治行為的經典模式及其限度
二 農民的首創行為對體制障礙的突破
三 基層社會與創造性政治:一種解釋框架
農民理性的擴張:“中國奇蹟”的創造主體分析
——對既有理論的挑戰及新的分析進路的提出
一 對傳統經典理論的挑戰及其新的解釋框架
二 農民理性擴張怎樣造就“中國奇蹟”?
三 農民理性的嬗變:“中國奇蹟”的限度與持續
四 小結
以中國大歷史為視角看農村改革
——紀念農村改革30周年
一 生存與發展:農村改革解決了“天”大的問題
二 融入與分割:農村改革將農村納入國家的一體化體系
三 傳統與現代: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深化改革
從“以農立國”到“統籌城鄉發展”:中國發展道路
——歷史制度主義的視角
一 “以農立國”的歷史起點及發展路徑
二 實現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創新
“宣傳下鄉”:中國共產黨對鄉土社會的動員與整合
一 “宣傳下鄉”:階級、政黨和國家意識
二 改造與重構鄉土意識形態的機制
“服務下鄉”:國家對鄉村社會的服務性滲透
——兼論鄉鎮體制改革的走向
一 “服務下鄉”:國家對鄉村社會的滲透及問題
二 “服務下鄉”:國家對鄉村社會的滲透及走向
農業生產能力與農戶生產能力提高的非均衡性
——以社會化小農為分析視角
一 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及其相關因素
二 農戶生產能力的相對萎縮及其限制
三 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兩個提高”
多層次把握“三農問題”及其特點
第二篇 基層治理
國家化與地方性背景下的雙向型縣域治理改革
“接點政治”:農村群體性事件的縣域分析
——一個分析框架及以若干個案為例
一 “接點政治”:一種解釋框架
二 縣級政治:群體性事件的政治“接點”
三 縣域社會:群體性事件的社會“接點”
四 應對群體性事件必須高度重視“接點政治”
在鄉鎮體制改革中建立現代鄉鎮制度
——對稅費改革後鄉鎮體制改革的思考
一 基於財政壓力的鄉鎮改革
二 超越財政壓力的制度構造
延伸與擴展:鄉鎮民主的啟動與突破
政府管理與民眾自治的銜接機制研究
——從強化基層人大代表的功能著力
一 從“板塊式治理”向“格線化治理”轉變
二 通過人大代表保障基層行政權力的合法性
三 通過人大代表保證基層民眾自治的自治性
“防震圈”、自治秩序與基層重建
“組為基礎,三級聯動”:村民自治運行的長效機制
第三篇 政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