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49年組建二十五師,1953年改為農七師,1975年撤銷師建置,1978年成立奎屯農墾局,1982年恢復農七師建置。1982年3月31日,自治區黨委根據中共中央[1981]45號檔案《關於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定》,決定在自治區農墾總局和各地州農墾局的基礎上,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所屬各師局建置,從4月1日起正式辦公。以奎屯農墾局為基礎恢復農七師建置,從8月1日起啟用“農七師”番號。農七師隸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師機關仍與奎屯市合署辦公。1983年1月13日,伊犁州黨委決定奎屯市黨政機構單設,與農七師機關分署辦公,免除由自治區任命的農七師領導兼任的奎屯市黨政領導職務。1985年8月至12月,在自治區主席鐵木爾·達瓦買提的過問下,農七師從奎屯市收回1975年劃出的奎屯棉紡織廠、奎屯針織廠、奎屯食品廠、奎屯發電廠。此後不斷新建單位。
地理氣候
人口狀況
人口現狀 | 2006年,全師年末總人口21.81萬人,其中,男性11.38萬人,漢族21.10萬人,占總人口總數的96.8%。年底總戶數7.51萬戶。 |
人口增長 | 2006年,出生人口1147人,人口出生率5.26‰;人口死亡率5.12‰;人口自然增長率0.14‰。 |
就業人員 | 2006年,在崗職工50942人,下降9%。 |
勞動報酬 | 2006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59462萬元,下降5%;職均工資11675元,增長5%。 |
師市概況 | 該師具有豐富的物資資源和廣闊的土地資源。經過四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全師總面積達59萬公頃,耕地面積9.7萬公頃,是北疆重要的優質商品糧、棉基地和瓜果之鄉,堪稱準噶爾盆地邊緣的“瀚海明珠”。 |
國內生產總值(GDP) | 2006年,全師完成生產總值34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94億元,增長8.4%;第二產業增加值8.28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8.78億元,增長19.2%。 |
農業產值和增長率 | 2006年,全師完成農業總產值26.7億元,增長8.1%。種植棉花60140公頃,下降9.8%,棉花總產量13.20萬噸,增長3%;糧食作物10013公頃,下降1.3%,總產量6.27萬噸,下降1.6%;年末,全師大小牲畜存欄數57.02萬頭(只),增長9.87%。 |
工業產值和增長率 | 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7.46億元,增長13.7%。完成工業增加值5.05億元,增長10.9%;產銷率94.9%增長1.2%。 |
固定資產投資 | 2006年,師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7979萬元,增長16.9%。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7960萬元,占總投資的37.5%,增長33.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1125萬元,占總投資的16.5%,增長36.7%;其中,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8894萬元,占總投資的46%,增長1.1%。 |
經發展濟
科技與教育
文體衛生
文化 | 大力扶持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全師在省級以上報刊及電視台刊登(播)各類新聞稿件8000篇(條),其中中央級350篇(條)。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新聞120條,其中,《新聞聯播》播出29條。 |
衛生 | 2006年,全師共辦理衛生許可證1880戶,其中,食品衛生許可證208戶,辦證率較上年提高1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