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村[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呂藝鎮下轄村]

辛集村[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呂藝鎮下轄村]

辛集村隸屬於濱州市博興縣呂藝鎮 ,位於漢孝子董永故里博興縣東部,東臨黃河入海處新興城市東營,南依齊國故里淄博,北靠黃河,其所在的呂藝鎮總面積113.6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4.5萬口人,耕地面積8.5萬畝。境內曹純路、閆高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小清河、支脈河、北支新河貫穿東西南北,水資源充足,石油資源豐富。 環渤海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在該鎮高渡村成立,是中國優秀傳統劇目——呂劇的發祥地,1996年被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呂劇藝術之鄉”榮譽稱號,2008年初,又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呂劇藝術之鄉”榮譽稱號。素有“呂藝之鄉”和“革命老區”的美稱。

歷史沿革

博興辛集村歷史悠久,村民祖先大多數為明初洪武年間開始從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墾荒至此。至今約有500多年的歷史。

民國以來屬第六區。

1956年7月為呂藝鄉,同年10月劃歸純化區。

1957年2月劃為呂藝鄉。

1958年10月改建為呂藝公社。

1961年5月劃為呂藝區,1963年10月改為閻坊區。

1968年改建為閻坊公社。

1984年改建為閻坊鄉,1994年12月改閻坊鎮。

2004年6月改為呂藝鎮。

文化教育

村內有博興縣呂藝鎮辛集學區中心學校,博興縣呂藝鎮辛集中心幼稚園。

經濟狀況

村境內水資源十分豐富河流縱橫交錯,交通便利,電力資源充足,通訊設施先進。村黨委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農、重工、活商,實施”經濟結構產業化,農村發展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大力培植主導產業,保證全鎮經濟持續增長。

物質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全鎮經濟實力日趨增強。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產業結構日趨合理,民營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工業園區初具規模。

村內比較著名的企業有:山東省博興縣明德紡織有限公司、濱州市樹紅誠信養殖有限公司等。

村內特色

“戶戶通”工程

呂藝鎮在全面完成“村村通”基礎上,引導本村向道路建設“戶戶通”延伸

現今,現村內完成“戶戶通”工程,總里程達3公里。實施“戶戶通”與經濟強村發展相結合。辛集村不僅全方位完成了“戶戶通”建設,還實施了美化、亮化工程,有力促進了園區項目紛紛落地。

股份農田

由於村內外出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家中只剩老弱婦孺,管護田地有心無力。為解除打工者的後顧之憂,該鎮鼓勵有條件的農民與常年在外的“打工族”簽訂田地“入股協定”。根據協定,“打工族”以自己的承包田作股份,“種田能手”則以技術、勞力作股份。

“打工族”不放棄承包田,“種田能手”負責耕種、施肥、收穫等田間操作。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分紅等,均達成書面協定。這樣以來,“種田能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代耕打工人員的責任田,為自己增加收入,外出打工人員則可安心在外掙錢。“股份農田”的悄然興起,讓農民各有所得,實現了雙方經濟上的互惠互利,得到了民眾的認可。

棉花家教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棉花種植已逐步成為本村的優勢和支柱產業。為進一步提高棉花科技含量,村支部黨委、村委從農技站和村里選拔出一批在長期種植棉花中成長起來的“土專家”、“田秀才”,經過學習制種技術和培訓後回村擔當技術員。

由於雨水較大,入秋後棉花進入晚期管理以來,部分農民深感“技”不從心,紛紛把技術人員請進家門進行技術指導。本村農民齊文昌家裡種了12畝棉花,早期管理不善加上病蟲害侵襲,棉桃脫落嚴重。經過農技人員的現場把脈問診、悉心指導和針對病情正確用藥,棉花病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現“棉花家教”活躍在田間地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搶手人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