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東鄰月牙村委會,南鄰臘烏卡村委會,西鄰則邑村委會,北鄰以代塊村委會。轄小新村、上甸尾、響水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16戶,有鄉村人口3599人,其中農業人口 3599 人,勞動力 193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849人。全村國土面積19.50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14.20 ℃,年降水量 1,100 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295.00 畝,人均耕地0.7 畝,林地10,752.20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88.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798.00 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服務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4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72.40萬元,占總收入的64%;畜牧業收入221.10萬元,占總收入的2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28頭,肉牛75頭);林業收入5.10萬元占總收入的0.5%;第二、三產業收入150.40萬元,占總收入的14.5%;工資性收入40.00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 2534.00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6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86人,到省外務工0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738戶通自來水,飲用井水有100戶,有8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9%)。有92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17 戶,有線電視有44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9.%和4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80戶(分別占總數的67%和63%。該村到鄉轉龍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0.2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2輛,農用運輸車14輛,拖拉機18輛,機車268輛。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80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 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75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25戶,共鄉村人口3654人,其中男性1768人,女性1886人。其中農業人口3654人,勞動力223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192人,彝族450人,其他民族12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17人,參合率88%;享受低保的11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6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8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6畝(其中:田89畝,地107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58.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2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02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690.9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10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2萬元,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7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和支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2人。發展重點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基礎設施差; 2、民眾增收難; 3、村內無教育、科技、文化設施; 4、農田水利設施缺乏,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5、民眾科學文化素質還較低,缺乏支柱產業;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發展核桃產業60畝; 2、大力發展養殖業(其中豬180頭、牛60頭、羊120隻); 3、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