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學習、工作經歷(從大學階段開始,按時間順序寫)
1978.3---1982.1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專業大學本科,1991---1992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課程學習班,1982.2---1986.7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中藥研究,1986.8---1995.7山西中醫學院中藥教研室任教,1995.8---1999.9山西中醫學院基礎部副主任分管實驗教學,,1999.10---2002.12山西中醫學院中藥系負責人建系並招生,,2003.1---2006.11廣東藥學院中藥學院院長,1982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專業,從事中藥學科教學、科研工作二十餘年,創建了山西中醫學院(99年)、廣東藥學院(2003年)兩個中藥系(院)。現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藥劑學重點學科協作單位學科帶頭人;校級中藥學重點學科帶頭人。為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
主講課程
講授本科《中藥學》、《中藥藥劑學》、《中藥炮製學》等課程;研究生《中藥新劑型與新技術》課程。曾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教師,並獲教學能手稱號。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藥現代生物製劑的研究。
主要貢獻
科研方面
近3年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34072159);主持在研省科技廳項目一項;主持完成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改課題:《運用教育心理學原理指導中藥學教學方法改革及多媒體配套光碟》[(98G019)。該項目於2003年初通過鑑定,經國家一級科技查新,(025031)]的成果轉化:出版了《中藥學》教改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中藥學》模像記憶多媒體教學課件,被列選為衛生部醫學CAI課件(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006.6)。
指導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獲廣東省第八屆挑戰杯二等獎
被SCI/ISTP/CSCD收錄的論文4篇。
主要社會任職
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藥劑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高等中藥教育研究會理事;廣東省藥學會中藥與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省基金評審專家等職。
主要學術成果
序號 | 成果(獲獎項目、專著、論文)名稱 | 獲獎名稱、等級或鑑定單位 或發表刊物或出版單位,時間 | 本人署名次序 | ||||||
1 | 運用教育心理學原理指導《中藥學》的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體系改革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等中醫藥教育面向21世紀教改研究項目。經省科委鑑定。 | 主持 | ||||||
2 | 《中藥學》中藥基礎與套用 |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2月 | 主編 | ||||||
3 | 《中藥學》模像記憶多媒體教學軟體 | 人民衛生出版社電子音像部(列選為衛生部CAI課件)2006年出版 | 主編 | ||||||
4 | 《中藥學》高等中醫藥助學助考叢書 | 四川科技出版社2005年 | 主編 | ||||||
5 | 《現代中藥材商品通鑑》 《中藥藥劑學》新版規劃教材參考書 《中藥商品學》21世紀規劃教材 《中藥鑑定學》21世紀規劃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科學出版社2002 | 副主編 編委 編委 編委 | ||||||
6 | 《中藥學》模像多媒體教學軟體改進版 | 2005.5廣東省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 | 指導教師 | ||||||
7 | 參環毛蚓的NSE NF200 ED1 GFAP NO 細胞化學特性 | 2002.6動物學報 CSCD收錄 | 第二 | ||||||
8 | 光合細菌研究進展 | 廣東藥學院學報 | 通訊作者 | ||||||
現承擔的科研課題 | |||||||||
序號 | 項 目 名 稱 | 項目 來源 | 起訖 時間 | 科研 經費 | 本人承 擔任務 | ||||
1 | 光合細菌對六味地黃湯生物代謝作用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2004.12至2005.12 | 11萬 | 主持 | ||||
2 | 六味地黃湯加合光合細菌現代生物製劑的研究 | 廣東省科技廳 | 2005至2007 | 5萬 | 主持 | ||||
3 | 當歸南棗顆粒仿製藥 | 廣州白雲山和記黃浦有限公司 | 2005.9至12月 | 10萬 | 主持 | ||||
4 | 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症新藥膚癢寧的研製 | 廣州市科技局 | 2005至2007 | 20萬 | 第二 | ||||
獲獎情況 | |||||||||
1 |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 | 廣東省第八屆挑戰杯二等獎 | 指導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