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寶[遼寧省大連市教育局副局長]

趙玉寶[遼寧省大連市教育局副局長]

趙玉寶,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巨峰鎮趙家莊人。1965年12月生。1982年9月,在曲阜師範大學歷史系學習;1986年9月,在吉林大學研究生院讀書,師從趙錫元教授;後師從東北師範大學詹子慶教授,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民盟成員。 現任大連市教育局副局長,兼任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遼寧師範大學趙玉寶教授 遼寧師範大學趙玉寶教授

1989年6月起,在大連教育學院工作,曾任學報編輯、政史系歷史教研室主任、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

1997年晉升副教授;

1999年8月起任教於遼寧師範大學,

2004年晉升教授,曾任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副院長,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先秦史方向和專門史中國文化史方向研究生導師,遼寧省高校首批青年骨幹教師;

2010年11月起,調任大連市教育局副局長。

中國民主同盟遼寧省委員會常委、大連市委員會副主委、遼寧師範大學基層委員會主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大連市委員會委員、大連市人民檢察院特約檢查員。

任免信息

2017年2月28日,中國民主同盟大連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閉幕。大會選舉產生了民盟大連市第十四屆委員會,趙玉寶當選副主任委員。

社會兼職

社會兼職有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遼寧省史學會理事,大連市民俗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遼寧省社會科學院民俗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等職。

專業成就

在二十一年的高校教學生涯中,曾為學生講授中國古代史(先秦兩漢部分)、中國古代文化史、旅遊文化學、中外民俗等課程,涉足於史學和文化學、民俗學等學術領域,主要研究方向有古代性別社會史、先秦諸子、傳統節慶文化等。迄今已在《文獻》、《光明日報》、《中國歷史文物》、《孔子研究》、《哲學研究》(韓國)等國內外學術報刊發表論文50餘篇;獨立撰著《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2002)、《先秦性別文化片論》(2007),《從男女之別到男女尊卑——先秦性別角色研究》(2012)。《從男女之別到男女尊卑——先秦性別角色研究》由其博士學位論文《先秦性別角色研究》(2005)增訂而成,此書是第一部研究先秦時期性別角色變遷史的專著。書中不少觀點被很多研究先秦性別史/婦女史的著作和論文所引用。與人合著《四季飄香——清代節令與佳肴》(1997)、《中國歷代婦女生活掠影》(2003)、《中華民俗節日風情大觀》(2006)等書。《新華文摘》、《中國史研究動態》、《文摘報》、《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史學理論研究》等二次文獻,先後轉載、摘錄、評述了其中的一些文字;日本的《東洋史研究》亦介紹過其中的不少篇什。業餘撰寫散文和隨筆,散見於各地報刊。

著述目錄

論文類

1.《西周春秋婦女地位式微——中國古代婦女地位變遷史研究之一》(6000字),《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7年4期;《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88年2期摘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87年11期摘載;《東洋史研究》,1987年報導。

2.《先秦儒士的樂觀精神與責任感》(6000字),《齊魯學刊》,1988年2期。

3.《麻衣神相的辨證觀》(3000字),《知識與人才》,1988年4期。

4.《先秦女子亡國說剖析——中國古代婦女地位變遷史研究之二》(5000字),《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9年5期;《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0年2期摘載。

5.《許慎巫祝為一說獻疑》(2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89年2期。

6.《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6000字),《大慶師專學報》,1990年3期。

7.《孔子“有教無類”主張的主觀因素》(5000字),《臨沂教育學院學報》,1990年3期。

8.《孔子“有教無類”釋義》(5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0年3期。

9.《夏商周三代更替因果論綱》(6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0年4期。

10.《從“三皇五帝”到“秦皇漢武”——中國古代專制君主的形成過程》(10000字),《史學集刊》,1991年1期;《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歷史學》,1991年11期轉載。

11.《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的特徵——兼論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的流向》(10000字),《松遼學刊》,1991年3期;《新華文摘》,1991年8期存目。

12.《孔子“有教無類”的前提》(3000字),《松遼學刊》,1991年3期。

13.《也談教育學院學報的特色》(6000字),《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1年2期。

14.《“子不語怪力亂神”辨正》(2000字),《中學歷史教學》,1991年4期。

15.《讀〈論語〉札記》(6000字),《池州師專學報》,1991年1期。

16.《道德文章老更成》(4000字),《史學集刊》,1992年3期。

17.《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產生的背景與契機》(6000字),《浙江學刊》,1992年5期。

18.《中國古代女子稱色原始——中國古代婦女地位變遷史研究之三》(6000字),《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3年1期;《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3年3期摘載。

19.《試說作為文化符號的海》(6000字),《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1期;《新華文摘》,1993年5期轉載;《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3年3期摘載;《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文化研究》,1993年2期轉載。

20.《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的經濟生活》(6000字),《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3年4期。

21.《從〈詩〉看周代祭祀時的飲酒者》(4000字),《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4年3期。

22.《試談中國古人的幾種夢》,《天府新論》,1994年5期;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心理學》1994年10期全文轉載。

23.《先秦諸子管仲論述略》(6000字),《管子研究》,1994年4期。

24.《無顏色的顏色》(3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1期。

25.《先秦史暨巴蜀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3000字),《當代學術信息》,1995年1期。

26.《抗戰時期國統區知識分子的建國主張》(8000字),《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復興》,東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27.《先秦隱逸群體淺論》(7000字),《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5期;《先秦史暨巴蜀文化論集》,歷史教學社1995年版。

28.《先秦諸子師道觀管窺》(8000字),《齊魯學刊》,1996年1期;《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教育學》,1996年4期轉載。

29.《有我與無我:文化人的時代定位》(5000字),《天津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3期。

30.《嶺南流行音樂的鄉愁主題》(6000字),《開放時代》,1997年1、2月號;《青年思想家》,1998年3期。

31.《“三王五伯”與“桀紂幽厲”——古書所記兩組君主形象淺析》(5000字),《武陵學刊》,1997年4期。

32.《當代流行音樂中的尋根主題》(5000字),《探索與爭鳴》,1998年5期;《中國文化年鑑》,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3.《孔子與老子的訥言論》(6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2期;《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4期。

34.《〈詩·伐檀〉並非敬老歌》(4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3期。

35.《傳統節慶與中華凝聚力》(5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1期。

36.《和合視域內的中華早期文化》(4000字),《天津社會科學》,1999年5期;《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4期;《全國新書目》1999年10期。

37.《南冠小考》,《文獻》(3000字),2000年2期。

38.《五霸別解》(5000字),《史學集刊》,2000年2期;《文摘報》,2000年8月13日摘載。

39.《中華傳統節慶的儒學化趨向》(6000字),《蘭州大學學報》,2001年1期;《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1年5期轉載;《新華文摘》,2001年5期摘載。

40.《端午龍舟競渡節俗的文化選擇》(6000字),《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1年3期。

41.《周代的“男女有別”與“夫婦有別”的方方面面》(18000字),《孔子研究》,2002年2期;《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02年4期轉載。

42.《中華傳統節慶禁忌論》(5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2期;《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2年9期轉載。

43.《禹葬會稽考》(7000字),《蚌埠塗山與華夏文明》(中國先秦史學會論文集之六),黃山書社,2002年12月版。

44.《鳥獸不可與同群——先秦儒家視野中的人獸之別》(7000字),《周秦社會與歷史文化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45.《論韓非之死》(6000字),《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4期。

46.《中華傳統節慶的文化精神》,《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2期。

47.《張載的禮學》(6000字),《東洋禮學》第15輯,2006年。

48.《<詩經>所見男女之“信”念》(5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49.《戰國時期士的分野和職業修養》(10000字),《北方論叢》2006年3期。

50.《論傳說時代的男女之別》(15000字),載《虞舜文化論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版。

51.《從性角色的渲染到性別角色的出現》(論文,30000字),《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5期。

52.《先秦諸子對男性角色的省思》(論文,18000字),《哲學研究》(韓國),2006年4期。

53.《簡論中華傳統節慶文化》(8000字),《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1期;《泰山學院學報》2006年5期 。

54.《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8000字),載《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5.《資源與潛能:城市文化與節慶文化的雙向互動》,《論科學發展觀》,大連市政協,2006年12月;《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1期。

56.《秦為春秋大國說》(6000字),《史學集刊》,2007年3期。

57.《西周春秋性別角色的深化》(論文,12000字),《社會科學戰線》,2007年2期。

58.《先秦性別角色的形成及其規律》(論文,3000字),《光明日報·史學》,2007年3月30日。

59. 《馬驌與<繹史>》(論文,9000字),載《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0. 《擴大城市文化容量,全力建設“文化大連”》,《大連盟訊》,2007年4期。

61. 《先秦性別角色研究研究的價值與意義》(論文,6000字),《文化學刊》,2008年2期。

62.《論"周室三母"》(論文,合作,6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1期。

63.《弘揚節慶文化形成城市文化亮點》(論文,6000字),《大連盟訊》,2008年1期。

64.《進一步建設富有大連特色的旅遊文化》(論文,合作,2500字),《大連日報》論苑,2008年7月23日.

65.《先秦性別角色對後世的影響》,《光明日報》2009年2月10日。

66.《資源與潛能:城市文化與節慶文化的互動》,《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1期。

67.《釋“男”、“女”》,《文化學刊》2009年3期。

68.《趙錫元教授與先秦史研究》,《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5期。

6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學科建設巡禮》,《遼寧師範大學報》,2009年5月。

70.《性別理論的演變和性別角色的定義》,《文化學刊》2010年1期。

71.《包容、創新和奮鬥:大連城市精神的三重協奏》,《大連日報》2010年9月20日;《大連盟訊》2010年4期。

72.《回望歷史的背影,走向崛起的海岸》,《學習與研究》2010年5期。

73.《遼海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遼海學術研究》2010年2期。

散文隨筆類

1.《舊宅瑣憶》(2000字),《日照日報》,1990年12月26日。

2.《古代中國肉食者鉤沉》(2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0年2期。

3.《中國古代的胎教》(2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0年3期。

4.《中國古人對七十歲的設計》(2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0年4期。

5.《母校小憶》(2000字),《曲阜師大報》,1991年5月4日。

6.《家書》(2000字),《海南特區報》,1993年10月21日;《日照日報》1993年4月3日。

7.《浪漫有真義》(2000字),《日照日報》,1994年4月10日。

8.《哲人其萎》(3000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1期。

9.《讀書的權利》(2000字),《大連日報》,1996年4月9日;《日照日報》,1997年6月7日;《大連開發區報》,1996年7月29日。

10.《讀書與寂寞》(2000字),《大連日報》,1996年7月9日。

11.《故鄉的油燈》(2000字),《大連晚報》,1996年9月2日。

12.《趙鑫珊與周國平》(2000字),《大連開發區報》,1997年3月21日。

13.《五霸淺解》(2000字),《大連晚報》,1997年5月11日。

14.《我的“歐洲之旅”》(2000字),《大連開發區報》,1997年5月15日。

15.《學者的心跡》(2000字),《大連開發區報》,1997年8月1日。

16.《德陽有堵藝術牆》(1000字),《大連日報》,1997年8月29日。

17.《明星寫書無可非議》(2000字),《大連開發區報》,1997年9月1日。

18.《岳飛與左傳》(2000字),《大連晚報》,1997年11月1日。

19.《好玩的底蘊》(2000字),《大連日報》,1997年11月12日。

20.《常德三日》(2000字),《常德日報》,1997年2027期。

21.《冬至史話》(2000字),《大連晚報》,1997年12月14日。

22.《虞姬其人》(2000字),《大連晚報》,1998年1月4日。

23.《寇準的另一面》(2000字),《大連晚報》,1998年3月13日。

24.《羅繼祖與他的小品文》(2000字),《大連日報》,1998年5月23日。

25.《劉氏冠》,《大連晚報》(2000字),1999年6月20日。

26.《哈伲短裙:中國版的Miniskirt》(3000字),《旅遊縱覽》,2001年4期。

27.《拜會塗山》,《蚌埠日報》(2000字),2001年11月28日。

28.《戈壁紅柳》,《長春晚報》(2000字),2002年12月4日。

29.《馮友蘭的“通史情結”》(2000字),《新商報》2005年6月26日。

30.《孔子的謙虛》(2000字),《新商報》2005年7月2日。

31.《先秦儒家榮辱觀的三個層次》(2000字),《遼寧師範大學報》,2006年4月10日。

32.《博鰲城外玉帶灘》(2000字),《黃海晨報》,2006年12月6日。

33.《周代的軍用樂器——鐸》,《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1期。

34.《讀書與交友》,《遼寧師範大學報》,2009年6月。

著作類

1.《中國軍事大辭典》(參編),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年12月版,個人撰著5萬字。

2.《四季飄香——清代節令與佳肴》(合著),第2作者,遼海出版社,1997年8月版,個人撰著10萬字。

3.《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專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21萬字。

4.《遼寧省導遊基礎知識》(參編),遼寧畫報出版社,2002年版11月版,個人撰著3萬字。

5.《中國歷代婦女生活掠影》(編著),第1編著者,瀋陽出版社,2003年6月版,個人撰著11萬字。

6.《中華民俗節日風情大觀》,副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個人撰著3萬字。

7.《唯士與女——先秦性別文化片論》,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24萬字。

8.《女性學與女子教育》(參編),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

獲獎情況

1.《先秦儒士的樂觀精神與責任感》,吉林大學研究生院“精英杯”科研獎三等獎,1987年。

2.《先秦女子亡國說剖析》,大連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990年。

3.《先秦諸子師道觀管窺》,大連教育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1995年。

4.《讀書的權利》,《大連開發區報》“京聯杯”讀書獎三等獎,1997年。

5.大連教育學院優秀教學獎,1998年。

6.《當代新華僑的現狀與走勢》,大連市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論文獎三等獎,1999年。

7.《中華傳統節慶的儒學化趨勢》,遼寧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2年。

8.《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獲大連市科學著作獎一等獎,2006年。

9.《資源與潛能:節慶文化與城市文化的互動》,獲大連市政協“科學發展觀”徵文優秀獎,2006年。

10.《中華傳統節慶文化中的女性角色》,獲遼寧省婦聯婦女理論研究一等論文獎,2007年。

11.《先秦性別角色研究的價值和意義》,獲遼寧省婦聯婦女理論研究二等論文獎,2007年。

12.《中華民俗節日風情大觀》,獲大連市社會科學進步獎著作類三等獎,2007年。

評論情況

1.臧健《中國婦女史研究的回顧》,《中國史研究動態》,1993年2期。

2.張經《先秦婦女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1998年1期。

3.劉文明《新婦女史》,《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1期。

4.趙儷生主編:《史學理論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

5.宋瑞芝主編:《中國婦女文化通覽》,山東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

6.馮賢亮《節日文化》,廣陵書局,2004年版。

科研立項

1.傳統節慶的時代意義(990320451),遼寧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2001年。

2.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大連市科學著作出版基金項目,2002年。

3.先秦性別角色研究,遼寧省“高層次創造型人才”項目,2002年。

4.性別理論與中國古史研究(05W145),遼寧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2005。

5.遼寧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L06BZX012),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2006。

6.先秦性別文化研究(08JA770021),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2008。

7.遼海文化與遼寧人,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地項目(WJ2010017),2010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