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清[中共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

趙振清[中共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
趙振清[中共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振清,(1917~1997) 原名陶德明, 臨清劉垓子鎮三十間瓦房村人, 師範學校畢業。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臨清縣工委組織部部長,清平縣委組織部部長、縣委書記,冀南南下區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建國後,歷任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幹部處處長,中共中央組織部幹部處副處長、處長,第二機械工業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趙振清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勤奮好學。1933年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考入山東省第五鄉農師範學校(平原鄉師學校)。在校期間,受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影響,不滿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和蔣介石對日寇的不抵抗政策,他積極參加黨組織領導的學生抗日活動。在中共黨員、進步教師馬霄鵬、李竹如的教育影響下,開始接受馬列主義教育。1935年夏離校返鄉,先後在清平縣張莊、左橋任國小教師。

人物戰績

抗日救國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趙振清積極投身於組織抗日救亡的民眾運動。為了團結青年共同抗日,1938年春,趙振清、李朝傑共同倡導,在清平縣創立了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抗日救亡民眾團體“青年救國團”,趙振清任主任。

1938年7月,趙振清到山東省第四(臨清)專署乾訓所學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訓練班結束後,黨組織派趙振清回清平縣專事黨的工作。

1938年11月,中共清平縣工委成立,趙振清任組織部長。翌年3月,清平縣工委改建為清平縣委後仍任原職。1940年奉調東阿縣委任組織部長。他根據上級指示,恢復和建立黨的組織,積極發展黨員,深入民眾,組建抗日武裝,為鞏固和壯大魯西抗日根據地作出了積極貢獻。

1941年趙振清任魯西四(運東)專署公安處長,同年夏任中共東阿縣委書記。1942年夏任中共冀魯豫區四地委組織部科長,10月調任中共清平縣委書記。1943年2月,根據對敵鬥爭需要,清平、博平縣合併成立中共清博縣委,趙振清任清博縣委敵工部長。同年7月恢復清平、博平兩縣建制,旋任中共清平縣委書記。這期間,日寇對根據地實行全面封鎖和反覆“掃蕩”,同時國民黨頑固派與日寇緊密勾結,加緊製造磨擦,使冀魯豫抗日力量經常處於日、偽、頑夾擊之中。趙振清不畏艱險,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充分發揮我黨我軍的政治優勢,在宣傳抗日、瓦解敵軍、團結友軍、發動民眾抗日等方面,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

解放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趙振清任冀南清平縣委書記等職。1948年春冀南一地委柳林整黨後,調冀南區黨委黨校任組教科長。1949年2月奉命南下,5月任湖南省委組織部幹部科長。這期間,他認真執行黨的政策,發動民眾進行土改、支援前線,為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組織幹部南下解放全中國,做了大量工作。

建國後

趙振清任湖南省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幹部處處長,為全省幹部隊伍建設付出了辛勤勞動。1952年10月調中共中央組織部工作,歷任幹部科幹事、工業幹部組組長、工業幹部處副處長。1955年12月任中共中央工業工作部幹部處副處長。1960年9月任中央組織部二處處長。他認真貫徹黨的幹部政策,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熟悉幹部,為黨的幹部隊伍建設和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做了大量基礎性的工作。

在中組部的領導下,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調配大批幹部到黨群政法、工業交通戰線工作,為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

“文革”中,趙振清受到衝擊,在被“監管”、批鬥期間,對強加給他的種種罪名和錯誤予以堅決抵制。1974年1月恢復工作,被中央派往青海二二一廠聯絡組任副組長、組長。1975年底,任二機部政治部副主任。他在這兩個單位整頓領導班子、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很快恢復了生產和科研秩序。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趙振清被派往光明日報社參加清查工作。1977年7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在此期間,他對上海市組織工作的整頓,特別是主持區縣局以上領導班子的調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78年7月調回中共中央組織部工作,任副部長。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排除“左”的干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公道正派,積極為“文革”後被平反的老同志安排工作。他認真貫徹落實幹部隊伍和領導班子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調整和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大力選拔年輕幹部,參與制定和完善組織工作的各項政策規定,推進幹部制度改革和新老幹部合作與交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1984年趙振清退居二線。1996年3月2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7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