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子

趙成子

趙成子(?~前622):嬴姓,趙氏,名衰(通“崔”),字子余,諡號為成季,故史稱趙成子,春秋時期晉國卿大夫。造父的後代,他的祖父趙夙為晉獻公將軍,替晉獻公征討霍國。趙夙生趙共孟,趙共孟生趙衰。

基本信息

簡介

趙成子(?~前622):嬴姓,趙氏,名衰(通“崔”),字子余,諡號為成季,故史稱趙成子,春秋時期晉國卿大夫。

姓:嬴姓

氏:趙氏

名:衰

趙成子(?~前622):嬴姓,趙氏,名衰(通“崔”) 趙成子(?~前622):嬴姓,趙氏,名衰(通“崔”)

字:子余

別名:趙成子

諡號:成季

時代:春秋時期

國家:晉國

身份:晉國趙氏家主

官位:晉國中軍佐

逝世日期:公元前622年

正妻:趙姬(晉文公之女)

妾:叔隗

子女:趙盾、趙同、趙括、趙嬰齊

生平

趙衰早有賢名,且與少年時期的晉文公相友善,隨從出亡19年,歷盡艱難險阻。重耳回國為君後,被封為原大夫,故亦稱原季,為文公謀劃尊王之策,使晉國走上了稱霸諸侯的道路。晉文公四年(前633年),楚成王圍宋,晉文公將救宋,謀元帥,趙衰舉郤榖。城濮之戰前,文公讓趙衰為卿,趙衰辭而不就,讓與欒枝、先軫。狐毛死後,文公第三次讓他為卿,他再讓先且居。文公為表彰其功,於文公八年(前629)改“三行”步兵為上、下新軍,趙衰終於進入卿列,為新上軍將,佐文公創立了霸業。

趙衰屢次讓賢,大興了晉國統治集團中的禮讓風尚,這種不居功自傲,薦賢讓能,報國為公的無私精神和坦蕩胸懷,深為人們稱頌,他也成為晉國“尚讓”的表率。秦襄公三年(前625),秦國為報秦晉崤之戰敗績之仇,派孟明視率師攻打晉國,趙衰佐中軍將先且居在彭衙(今陝西白水縣東北)大敗秦軍。

趙成子 趙成子

晉文公把他女兒趙姬給了趙衰為妻,生了趙同、趙括(並非“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嬰齊三個兒子。

趙衰為了侍奉獻公的幾位公子進行了一此占卜,結果都不吉利。占卜到侍奉公子重耳時,結果吉利,他就去侍奉重耳。重耳由於驪姬之亂逃亡到在狄的翟,趙衰做隨從。翟人討伐廧咎如,得到兩個女子。翟君把年少的女子季隗給重耳為妻,年長的女子叔隗給趙衰為妻,生了趙盾。趙衰跟隨重耳在外逃亡,總計十九年,才得以返回晉國。晉文公所以能返回並且成為霸主,大多是趙衰的計策。在逃亡到秦時,趙衰在席間吟了《黍苗》詩,讓秦穆公知道公子重耳想儘快回晉國。重耳回到晉國當上國君後,是為晉文公,趙衰做原大夫,住在原城,主持國家政事。

晉文公即位後趙衰仍在出謀獻策。文公即位第二年(公元前635年)的春天,周襄王因弟弟王子帶發難逃到鄭國居住,於是來向晉國告急。晉國剛剛安定,想派軍隊去,又擔心國內發生動亂,當時秦國軍隊駐紮在黃河邊,將要護送周王回京。趙衰便對文公說:“要想成為霸主,不如護送周王回京、尊敬周王。周、晉是同一個姓,晉國不搶先護送周王回京,而落在秦國後邊,就無法在天下發號施令。尊敬周王是晉稱霸的資本。”三月甲辰日,晉國就派兵到了陽樊,包圍了溫,護送周襄王到了周都。四月,晉殺死了襄王的弟弟王子帶。周襄王把河內、陽樊地賜給了晉國。

趙衰回到晉國以後,在晉國的原配妻子堅決要求把他在翟娶的妻子迎接回來,並且讓翟妻的兒子趙盾做正宗繼承人,而讓自己的三個兒子居下位侍奉他[2]。晉襄公六年(公元前622年),趙衰去世,他的諡號是成季。趙衰的兒子趙盾便繼承父親當上了晉國的重臣。

趙衰死後,嫡長子趙盾續趙宗,庶長子趙同領原地,稱原同。其子孫茵萌其德,世代為晉國六卿,直至三家分晉。

文獻記載

1.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妻趙衰,生原同、屏括、樓嬰。”

2.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趙姬請逆盾與其母,子余辭。姬曰:“得寵而忘舊,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請,許之,來,以盾為才,固請於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為內子而己下之。”

人物評價

後趙盾的政敵狐射姑評價趙衰及其子趙盾曰:“衰乃冬日之日,盾乃夏日之日。”意為:“冬日之日賴其溫,夏日之日畏其烈。”對趙氏父子性格的刻畫可謂精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