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慕志

趙慕志是中國現代的一個人物,是一個攝影師。

基本信息

主要貢獻

其攝影藝術作品廣為報刊、電視傳播及刊載和入選中外影展,屢獲殊榮,名列《中國藝術家》、《中國攝影家全集》、《中國攝影家辭典》等典冊。自幼接受系統教育。法國巴黎藝術中心,阿爾斯國際攝影大賽“RencontresD'Arles”中國部負責人卡爾·庫爾格先生(Mr.KarlKugel),連年兩度到廣州訪問,同行還有阿爾斯國際攝影大賽主任,和隨行的五人電影、電視攝製組,拍攝他和老師對學員教與學的活動,並將他們的作品攝入鏡頭,帶回法國供影展放映。近數年他更受聘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出任藝術與文化課程攝影藝術導師,教授《人像藝術攝影》、《風景藝術攝影》課程。他以廣博的攝影學識,豐富的藝術實踐,熟練的創作技巧,引發學員進一步深化攝影藝術的探索與提高。當兩個世紀之交的千載難逢的時刻,他遠渡重洋,踏足美國,漫遊東西兩岸,盡覽都會名勝、奇峰異景入鏡。其不畏艱辛,對攝影藝術創作的強烈追求和認真精神,實為難能可貴。

人物經歷

1935年起就讀廣州培正學校、香港聖保羅英文書院、廣東國民大學會計系四年畢業獲學士銜。1949年12月首任《南方日報》專職攝影記者,歷任部副主任、《廣東畫報》編委、副主編、特派記者、主任記者。兼任《人民日報》、《新華社攝影部》、《人民畫報》等中央報刊特約記者、特約攝影通訊員。1956年起當選中國攝影學會創會首屆及二、三屆理事,廣東分會創會常務理事、副主席、顧問,並當選為廣東省、廣州市文聯委員、主席團成員、廣東省二、三屆文代會及第三、四次全國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正式代表。1977年起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他50多年來,拍攝了大量有價值的新聞照片,如《廣州海珠橋被炸前後》、《廣州解放》、《歡迎解放軍入城》等(見南方日報1949~1950年)。拍攝了土地改革、支援抗美援朝等歷史照片。主編每天見報的圖片專欄《祖國的南方》、每周全版的《南方畫刊》。他拍攝的《廣東南海縣紅旗高級合作社》專題照片,在《人民日報》以全版畫刊見報。1958年同時向《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南方日報農民版》及時提供新聞照片,他拍攝的《連年豐收的汪漢國模範互助組》(1953年刊《南方日報》)受到《人民日報》1954年第三期《報紙圖片》以“生動出色的報導”的好評。1958年為創辦《廣東畫報》,他遠赴海南島拍攝《海南風光》為創刊號封面。還有《咖啡豆熟了》、《豐收》、《游擊隊員之歌》、《爐火正紅》、《電影新星陳冲》、《弄映—芭蕾舞演員》、《演出前(芭蕾)》等數十幅封面照片,受到好評。又如大型專題《海南行》連載、《送電到田間》、《珠江三角洲稻穀豐收》等等。在廣東畫報先後見報。他的力作《人勤春早SpringSowing》除入選第五屆全國影展,並於1962年獲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榮譽獎;《稻穀登場》獲第七屆全國影展榮譽獎,先後刊於《廣東風光》、《廣東畫報》省展等。

另一幅作品《珠江夜色》並附文介紹彩色特技攝影創作方法,刊於《中國攝影》(1962、3)、《南方日報》、《廣東畫報》中心頁全版、《廣東風光》明信片等刊出。他的攝影藝術創作還突出表現拍攝芭蕾舞的惟妙惟肖、動與靜、虛與實、遠近、大小各種藝術對比手法上。1984年廣東科技出版社以對開版彩色掛曆,選印他的《芭蕾舞》專題作品,被評為中南地區掛曆質量一等獎,並於1985年再版發行。1979年他拍攝的《電影新星陳冲》八幅人像照片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分別印成掛曆、年曆、及在《廣東畫報》封面等發行數十萬份,甚得好評。富有地方色彩的36幅《廣州風光》作品,由北京外文出版社自1984~1988年分四輯配以中、英、日文字印成明信片,向國內外發行,十分暢銷。

1989年香港萬里書店與廣州外文書店精選一輯發行。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1986年的《今日中國》海外版以題為《趙慕志攝影藝術作品選》,刊登他20幅代表作品。他曾於1979年與廣東攝影家多人舉行攝影聯展。曾為紀念建國10周年、30周年《廣東》大型畫冊攝影和執行組編。他在報刊雜誌上發表過不少攝影方面的專題文章,並將多年來攝影創作和實踐的經驗,寫成論文和攝影教材;如《論彩色攝影與色彩表現》、《新聞攝影》、《舞台攝影》、《生活攝影》、《風光、人像攝影的表現方法》、《國外攝影流派綜述》、《攝影藝術慨論》等,在廣東省首屆彩色攝影學習班、廣東藝術專業夜校、粵秀藝校、廣州業餘藝術大學攝影藝術大專班教授。。他喜愛西洋古典音樂、中、外詩詞、書畫、造型藝術。在攝影創作中追求主題、旋律、形象和格調完美,善於借鑑前輩的藝術成就,並能吸收中國繪畫的民族格調和傳統美學思想,觀察著微、行成於思、寫意與寫實交替融會、獨具風格,使攝影創作煥發生機。他的作品用光講究、構圖新穎,虛實結合,剛柔並見,意境深邃,富於生活氣息。他除深入農村和沿海地區外,還遍游祖國名山大川,使他的攝影藝術創作推陳出新。他對攝影藝術有教無類,甘當園丁,廣育人才。

1986年創辦國內第一間廣州業餘藝術大學攝影藝術系成人大專班,為培養高層次攝影人才作出了貢獻。廣東電視台在《藝術長廊》節目以“松竹新翠”專題報導他培育影藝精英的成果。廣州珠江經濟廣播電台播出《攝影藝術的搖籃》(1987年4月19日)、《鏡頭對焦在美的閃光處-介紹著名攝影家趙慕志》專訪,並邀請他到電台主持《名人熱線電話》,回答廣大聽眾對攝影藝術的諮詢。廣東和廣州電視台,在紀念建國40周年(1989年10月),以專題電視節目播出他於1949年拍攝廣州海珠橋被炸毀及解放軍搶修建成後恢復通車等詳細報導,大受觀眾歡迎。他的家鄉台山僑刊《浮山月報》向海外華僑報導,以專題《滿架薔薇一院香》讚揚他的攝影藝術和教學成就。廣東攝影家協會主辦的雜誌《攝影之友》以《影藝精英的搖籃》介紹他主辦的廣州職工業餘大學攝影大專班的創辦成果。又以《尖新、廣泛、升華》漫評該系學員畢業論文富於創新的論斷,為攝影理論研究注入活力。

個人榮譽

1965年,中國攝影學會曾通過決定,授予他“攝影家”稱號,並為他舉辦個人攝影作品展覽。廣東省委授予他“高級知識分子”稱號及待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