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的傳說

趙州橋的傳說是流傳在河北省趙縣一帶的民間故事。它靠口頭傳承至今,膾炙人口,歷久彌新。

基本信息

趙州橋的傳說 趙州橋的傳說

名錄名稱: 趙州橋的傳說
編號: 5—1—2

名錄類別: 民間文學
申報地區: 石家莊趙縣

名錄簡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宋哲宗賜名,意為“安渡濟民”),位於河北省石家莊東南約四十多公里趙縣城南2.6公里處,它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建於隋朝大業元年至十一年(605——616),由匠師李春設計建造

趙州橋 趙州橋

。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時隔約1397年(也有些資料為大約700年),歐洲才建成類似的石拱橋。

趙州橋的傳說是流傳在河北省趙縣一帶的民間故事。它靠口頭傳承至今,膾炙人口,歷久彌新。在趙州橋的傳說中,處處描繪著仙人與橋的故事,為趙州橋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增添了一份夢幻般的色彩。“趙州橋來什麼人修?玉石欄桿什麼人留?什麼人騎驢橋上走?什麼人推車軋了一道溝?趙州橋來魯班修,玉石欄桿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這首民間小調《小放牛》就是因趙州橋的傳說故事而形成的,趙州橋的傳說也借著歌謠而流傳更為廣泛。趙州橋的傳說已深深紮根趙州大地,幾乎每個人都會如數家珍地講述它的傳說,並隨口吟唱幾句眾人耳熟能詳的美麗傳說故事,表達老百姓對趙州橋的讚頌和對建橋者的崇拜。趙州橋的傳說是對民眾生活的一種藝術化概括,其敘事遵循三段式的創作手法,運用虛構、誇張、想像等傳奇化的創作方法,同時藉助趙州橋本身的影響力以及魯班故事,形成了以趙州橋為中心的立體傳說圈。按內容初步分為洨河的傳說、建造傳說、靈異傳說和歷史人物傳說四個方面,其中洨河的傳說是趙州橋建造緣起的一種傳說,建造傳說包括建橋傳說、仙人試橋傳說、維護傳說等內容,靈異傳說包括寶物幻想傳說和信仰傳說等,歷史人物傳說則包括了與趙州橋產生過關係的歷史人物的傳說。早在唐代,趙州橋在民眾心目中已經具有了傳奇色彩。而真正的設計建造者——隋匠李春,由於官方記載的缺失,成為趙州橋傳說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趙州橋的傳說歷史源遠流長,遠在北宋時期(大約公元1100年)對趙州橋第二次修繕以後就廣為流傳。

趙州橋的傳說真實地反映了民眾的思想情感和歷史觀念,是民眾對自我力量的一種歌頌,不但對弘揚和彰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而且對指導後人保護修繕趙州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借鑑作用。驢蹄印和車道溝在大橋的東側,而東側正是洪水衝撞大橋容易倒塌的地方,它告訴過往車輛和行人,在仙跡的西面行走比較安全;而魯班托橋的手印,則告訴後人,大橋一旦出了故障,手印就是應支撐和加固的要害部位。古人為了保護大橋,在口耳相傳中逐漸形成了這些既優美又科學的傳說故事。趙州橋的傳說作為口頭文化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漸趨微,但因其獨特的價值仍受到民眾的喜愛,也引起民俗界對其文化價值研究的高度重視,同時伴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網路民間文學同樣起到傳播流傳的作用,使趙州橋傳說更為廣泛地流傳。歷經千年,不管時代如何變換,趙州橋這個美麗的傳說仍在民間文學傳承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向前。

建於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3月8日邢台發生7.6級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9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