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千戶巷傳說
張獻忠偶遇趙姓秀才
傳說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在領兵攻打合肥城前,途中偶與一家住合肥城內的趙姓秀才相遇。二人雖萍水相逢,但談得甚為投機。尤其是趙秀才之才學,甚為張獻忠傾慕,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二人臨分手時,趙要求張進城後對其予以關照,張滿口應諾,並隨手取出令旗兩面交於趙,囑咐道:“到時將吾之令旗插於門前,可確保全然無虞。”張獻忠部攻下合肥城
趙秀才回城內家中不久,合肥城就為張獻忠部攻下。眾兵涌城,刀光血刃,硝煙瀰漫。驚恐慌亂的百姓四下亂竄,東藏西躲,以避兵擾。這時,趙秀才聞聽屋外人喊馬嘶,頓想起張獻忠所贈這令旗,便急將其插於居所的巷首巷尾。果然,趙將令旗懸插後,張部眾兵竟無一人敢越雷池一步。再說那些慌亂中的百姓見此情狀,紛紛跑到巷中避難。一時間,巷子內擠滿了避難的百姓。事後,有兵士將此情報於張獻忠。張據報親自來到趙秀才舍下,見面後,張似有不解地問道:“汝族下何如此多人?”趙秀才淡淡一笑而答曰:“吾無大能,唯獨族人興旺,算來有千戶人家。”自那以後,趙秀才居所的巷子就被人們稱為趙千戶巷。《廬州府志》載,該巷址在昔劉公祠旁。據舊《城郭圖》示,昔劉公祠位在今三巷口西北側。
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用計巧破有“鐵廬州”之號的合肥城,被傳為美談。傳說張獻忠在攻奪合肥城前,途中偶遇一趙姓秀才,此人家住合肥城中,二人雖萍水相逢,但談得甚為投機,張獻忠對趙秀才之才學甚為欽佩。臨分手時,趙秀才要求張獻忠進城後對其多加關照,張便隨手取出令旗兩面交給趙秀才,並囑咐說:“到時將此令旗插於貴府門前,可保你全家安全。” 趙秀才回城後不久,合肥城就為張獻忠部攻下。起義軍蜂擁入城,刀光劍影,硝煙瀰漫,趙秀才急忙將張獻忠所賜之令旗各插於居所的巷首、巷尾,附近居民聞知,紛紛跑到巷中避難。張獻忠部下眾兵士到此,見有令旗在,無一人敢越雷池一步。躲避在巷中的數千居民因此得免兵擾。
不日,張獻忠拜見趙秀才,不解地問道:“閣下府中何如此多人?”趙秀才答道:“我的家族有千戶人家。”自那以後,趙秀才居所所在的巷子就被人們稱作趙千戶巷。舊址即在今淮河路西段南側。(本文節選自《走進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追尋廬州古街巷——趙千戶巷
(合肥晚報記者 占金兵 )《合肥縣誌》記載
翻開兩百年前的《合肥縣誌》,趙千戶巷赫然眼前。在清時的廬州古城郭圖上,趙千戶巷還靜靜立在三孝口的西北角,垂首低眉,毫不張揚。但隨著春秋輾轉,在歷史的隧道里,趙千戶巷猶如一樹曇花,袒露了瞬間的丰姿後即告謝幕。在廬州的眾多古巷中,趙千戶巷似乎沒什麼特色,但了解它的人都知道,它不僅僅是一條巷子,而是代表了一種精神,一個象徵,濃縮著合肥人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說起趙千戶巷,我們不得不觸摸它的源頭。相傳明朝末年,農民軍領袖張獻忠領兵攻打合肥城,眾兵涌城,滿城百姓無不驚慌失措。合肥城中一趙姓秀才曾與張交好,危急之際,拿出張獻忠先前所贈的兩面令旗,插在其居所的街頭巷尾。張部眾兵見令旗後,竟無人敢向前越雷池一步。慌亂中百姓見此情狀,紛紛跑到巷中避難。一時間,巷內人山人海,擠滿了避難的百姓。張獻忠聞報後,帶人來到趙秀才門下,問趙“族下為何如此多人”,趙秀才朗朗一笑:“吾無大能,唯族下人丁興旺,算來有千戶人家”。自此,趙秀才居所的巷子就被稱為趙千戶巷。古《廬州府志》載,該巷址在昔劉公祠旁。而據舊《城郭圖》示,昔劉公祠位於今三孝口西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