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三部曲:經濟、社會與文化

資訊時代三部曲:經濟、社會與文化

《資訊時代三部曲:經濟、社會與文化》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2003年出版的一本書籍。

內容介紹

《資訊時代三部曲:經濟、社會與文化》包括《網路社會的崛起》《認同的力量》《千年終結》,由英國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授權出版,據原書1997版和2000版譯出。2001年和2006年版《網路社會的崛起》也使用了同一ISBN。

作者介紹

1942年生於西班牙,1979年起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社會學與城市和區域規劃學系,曾在巴黎大學任教12年,還曾任教與客座訪問於馬德里、智利、蒙特婁、坎皮納斯、卡拉卡斯、墨西哥、日內瓦、哥本哈根、威斯康星、波士頓、南加州、香港、新加坡、台灣、阿姆斯特丹、莫斯科、新西伯利亞、東京/一橋以及巴塞隆納等地。已出版了20餘種著作,包括1989的《信息化城市》,古根海默(Guggenheim)會員,毆盟執委會委員。曾獲得萊特・米爾斯獎與羅伯特和海倫・林德獎。

作品目錄

信息化社會與認同的運動――中文版譯者序
中文版作者序
2000年版謝辭
1996年版謝辭
總導言 網路與自我
技術、社會與歷史變遷
信息主義、工業主義、資本主義、國家主義:
發展方式與生產方式
信息主義與資本主義“重建”
信息化社會中的自我
方法簡述
第一章 信息技術革命
哪一種革命?
工業革命的啟示
信息技術革命的歷史序列
微體工程的巨大變革:電子學與信息
網際網路的建立
網路技術與普遍存在的電腦運算
20世紀70年代的技術分水嶺
生命技術
技術變遷的社會脈絡與動態
信息技術革命的模型、行動者與基地
信息技術範式
第二章 新經濟:信息主義、全球化、網路化
生產力、競爭力與信息化經濟
生產力之謎
以知識為基礎的生產力是信息化經濟特有的嗎?
信息主義與資本主義,生產力與獲利力
信息主義的歷史特殊性
全球經濟:結構、動態與起源
全球金融市場
商品與服務市場的全球化:國際貿易的增長與轉變
全球化對抗區域化
生產的國際化:多國公司與國際生產網路
信息生產與選擇性的科學及技術全球化
全球勞動
全球經濟的幾何形勢:區段與網路
全球化的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再結構、信息技術,以及國家政策
新經濟
第二章 網路企業:信息化經濟的文化、制度與組織
資本主義重構,以及由工業主義轉向信息主義的組織軌跡
從大量生產到彈性生產
小型企業與大公司的危機:神話與現實
豐田主義:管理階層、工人合作、多功能勞動力、全面質量管理,以及降低不確定性
公司間的網路化
公司策略聯盟
水平公司與全球企業網路
垂直公司模型的危機與企業網路的興起
網路的網路連線:思科模式
信息科技與網路企業
文化、制度與經濟組織:東亞企業網路
東亞企業網路的類型學
文化、組織與制度:亞洲企業網路與發展性國家
多國企業、跨國公司與國際網路
信息主義精神
第四章 工作與就業轉化:網路工作者、無工作及彈性工作者
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就業與職業結構之歷史演變:以1920~2005年的七大工業國為例
後工業主義、服務業經濟,以及信息化社會
就業結構的轉化:1920~1970年與1970~1990年
新職業結構
信息化社會的成熟:21世紀的就業預測
總結:就業結構演變及其對信息化社會之比較分析的意義
有全球勞動力嗎?
信息化範式的勞動過程
信息技術對就業的影響:通向無工作社會?
工作與信息分隔:彈性工作者
信息技術與勞資關係的再結構:社會二元論或片斷化的社會?
附錄 A:第四章統計圖表
附錄B:七大工業國就業與職業結構分析之方法論註記與統計參考資料(1920~2005)
第五章 真實虛擬的文化:電子溝通的整台、客群的終結與互動式網路的出現
從古騰堡星繫到麥克盧漢星系:大眾媒體文化的興起
新媒體與客群的分殊化
電腦中介之溝通、機構控制、社會網路與虛擬社群
迷你電信的故事:國家與情愛
網際網路星系
互動式社會
大融合:作為象徵環境的多媒體
真實虛擬的文化
第六章 流動空間
先進服務業、信息流動與全球城市
新工業空間
電子別墅里的日常生活:城市的終結?
都市形式的轉化:信息化城市
美國最後的郊區邊境
歐洲城市消逝中的魁力
第三千禧年的都市化:巨型城市
空間的社會理論與流動空間的理論
歷史終結之建築
流動空間與地方空間
第七章 永恆的邊緣:無時間之時間
時間、歷史與社會
時間是價值的根源:全球賭場
彈性時間與網路企業
生涯工作時間的縮減與扭轉
生命周期的模糊化:趨向社會失律症?
否定死亡
瞬間戰爭
虛擬時間
時間、空間與社會:永恆的邊緣
結論 網路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