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己論

貴己論是戰國初楊朱及其學派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別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侵奪別人的思想。楊朱,又稱楊子,陽子居或陽生。魏國人。約生於墨子之後,死於戰國初年 (約公元前395—前335)。無著作傳世,其言論散見於 《孟子》、《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中,編入《列子》的《楊朱篇》最為系統,但不是完全可靠。楊朱認為歷史、現實和死後世界均無法分辨,貴賤、榮辱、壽夭等都不能“知其故”,只有自我才是真實的,所以必須“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智之所貴,存我為貴”(《淮南子·汜論訓》),即“貴己”(《呂氏春秋·不二篇》)。又認為“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列子·楊朱篇》)。

孟子說楊朱“拔 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孟子·盡心下》),極力抨擊他的“為我”思想。嗣後楊朱“貴己”、“為我”被理解為極端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但楊朱雖主張自我不拔一毛,又主張人人不損天下之人以利己,反對過分貪求,並斥責貪得無厭之性為“陰陽之蠹”,強調貴己者須做到“物我兼利”(《列子·楊朱篇》)。貴己論是戰國初一些逃避現實、保存自己的沒落貴族知識分子的特殊生活條件下的產物,是當時沒落領主階級即將滅亡,力求自保的思想體現。到戰國末,隨楊朱學派的瓦解及領主階級的沒落,貴己論亦趨消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