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
資本保全在持續通貨膨脹情況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資本保全,即財務資本保全和實質資本保全。 根據財務資本保全觀念,只有企業當期期末淨資產的金額扣除當期所有者的投資和對所有者的分配額,超過當期期初淨資產的金額時,其超出金額才是當期收益,財務資本保全的計量屬性一般採用歷史成本,計量單位既可用名義貨幣,也可用不變幣值(即一般購買力)的貨幣。不過,採用歷史成本/名義貨幣核算,是傳統會計的做法,它沒有考慮物價上漲對資本購買力的影響,保全的僅僅是貶值了的原始資本數額,所確認的利潤代表這一時期名義貨幣資本的增加。採用歷史成本/不變幣值的貨幣核算,考慮了通貨膨脹對資本購買力的影響,保持了原有資本的購買力,所確認的利潤代表這一時期購買力的增加。
發展
1.財務資本在公司發展中重要程度的演變 在以大機器生產為基本特徵的工業經濟時代,財務資本作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產投入要素,是社會經濟成長和企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典經濟成長理論的代表人物亞當·斯密在其巨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系統闡述了資本在經濟成長和財富增加中的決定性作用,並明確指出,在遵循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前提下,資本積累是經濟成長的基礎性條件。新古典經濟成長理論通過建模也充分論證了產出的增長依賴於資本和勞動這兩種基本生產要素的投入。以上兩種經濟成長理論中所指資本實為財務資本,都是關於財務資本決定論的表述。隨著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信息及創新能力成為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財務資本的主體地位發生了動搖,人力資本理論孕育而生,新經濟成長理論和人力資本理論均從不同視角論證了人力資本的積累和投資才是經濟成長和企業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實際上是否定了財務資本的主體地位。羅默認為,生產性投入的專業化知識積累不僅自身具有遞增的邊際生產力,還能使物質資本和勞動等其他要素產生遞增收益,致使整個經濟呈現規模收益遞增。
2.財務資本在我國公司發展中的地位界定
財務資本在不同公司中的重要程度及地位會受到總體經濟發展水平和公司所在行業特點與自身發展階段等多重因素的制約而有所差異。第一,基於工業化理論中錢納里等學者關於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標準的論述,大家基本認同我國尚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開始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過渡。推進工業現代化是這個階段的核心任務,鋼鐵、機械、石油、汽車等成為這個階段的主導經濟部門,這就需要我國企業在自我創新的基礎上,加快技術更新改造步伐,大膽引進高技術含量的關鍵性設備,而關鍵性設備的引進依賴於財務資本的投入,屬於財務資本的範疇,因此,從總體上講,財務資本仍是現階段我國公司發展的主要動力和源泉。第二,處於不同行業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財務資本的重要性也有差異。一般來說,製造、機械、化工等行業,公司財務資本的重要性突出一些;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行業的公司,人力資本更為重要。公司處於創建期、成長期及擴張期時對財務資本的需求強烈一些;處於成熟期的公司對財務資本的需求也許就不那么迫切。
功能
公司治理表面上看是組織結構、制度與機制的集合,實際上是治理主體間持續互動的過程。公司積累的財務資本,為治理主體間的持續互動提供了基礎平台和支撐,確保了治理主體自我約束機制和良性互動機制的建立,勢必是實施公司治理的物質保障,是確保公司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證。因此,雖然財務資本不是公司治理的替代品,但它是公司治理得以完善的關鍵要素和前提條件之一。公司財務資本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財務資本是實施公司治理的物質保障
公司的創立需要財務資本的投入,財務資本是公司的生命之源;公司的生存與發展需要財務資本來維繫,財務資本是公司的血液;沒有財務資本的投入,公司不可能作為一個經營主體存在下去,公司治理問題也就無從談起;完善公司治理的過程及治理目標的實現更是離不開財務資本。
財務資本作為公司治理的物質保障主要體現在:第一,公司治理結構的設計和安排以財務資本的保障為前提。股東大會、董事會以及監事會等治理機構的有效運轉需要財務資本的投入,否則股東大會形同虛設;董事會因缺少經費引發“業餘症”成為空殼;監事會因日常辦公費用無保障難擔監督重任;經理層的經營對象是財務資本,其終極目標也是確保財務資本保值增值。第二,公司治理機制的建立依託於財務資本的提供。公司治理機制從公司內部角度來講,最重要的是用人機制、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確保這些機制高效運轉的基本前提仍然需要財務資本的參與,否則難以構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合理評價人力資本價值的薪酬體系,人力資本的潛能也就無法發揮。
2.最佳化股權結構是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前提條件
股權結構是指各種股權在公司中所占比重,其實質是有關不同財務資本所有者投入公司的財務資本的比例搭配問題,是通過財務資本的多元化安排來最佳化財務資本內部結構的問題。最佳化股權結構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公司投資主體多元化和公司股份分散化,確保持有不同種類股份的股東之間形成合理的權力制衡和監督機制,推動公司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從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我國公司股權結構所具有的獨特的分割性特徵嚴重影響到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為根除這一痼疾,解決方案是通過實現全流通來最佳化股權結構,為此,我國從2005年開始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但全流通並不意味著公司全部股份都變成流通股,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是全球流動性最強的市場,仍有30%左右的股份不能流通,因此,公司應結合自身實際來合理安排非流通股份和流通股份之間的比例關係以及流通股份內部各股東所持股份的比例搭配,以實現通過最佳化股權結構來提高治理效率的目的。
3.財務資本的不斷增值和積累是確保公司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證
廣義上的公司治理目標是確保股東、職員、債權人、供應商、社區、政府等公司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實現最大化,財務資本的不斷增值和積累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的實現、職員福利待遇的穩步提高、債券人債權的維護、供應商貨款的如期支付、社區責任的履行、國家稅金的按期足額繳納等無不依賴於公司財務資本的不斷增值與積累。公司利益相關者投入了專用性風險資產,並承擔了公司剩餘風險,公司理應將他們納入公司治理範疇,充分維護他們的利益,這也有利於激發他們積極行使監督職能的熱情和動力;同時,這些利益相關者來自不同的領域,各自擁有不同層次、不同數量的信息,公司如果能夠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機會主義盛行、激勵機制不科學、監督制衡體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難題,有利於公司治理目標的實現。
具體措施
公司財務資本的積累應遵循三原則:以自我積累為主、政府扶持為輔;總量積累和結構最佳化並重;吸收國內投資和吸收外資相結合。具體措施包括: 1.加強財務資本的總量積累
財務資本的積累首先是總量上的積累,以便有效提高公司財務資本的規模,不斷擴大生產能力和提升對外競爭力。
總量積累可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公司內部自我積累。公司應強化自我積累機制,通過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機制、提高治理效率來挖掘財務資本潛力,確保財務資本不斷增值並資本化,這是實現財務資本內部自我積累的唯一源泉。
第二,外部積累。公司應不斷拓展並充分利用財務資本的外部積累渠道,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資(貨幣資金、實物資產、無形資產等)、股權籌資和可轉換債券籌資這三條基本渠道。
2.注重財務資本結構最佳化
公司在自我積累財務資本過程中,應通過積極調整股權結構來最佳化財務資本的內部結構,當然這是一個動態的調整過程,是一個不斷最佳化組合的過程,並不存在所謂最優的股權結構。公司最佳化股權結構的具體措施包括:
第一,積極吸納戰略投資者的加盟。戰略投資者不是投機者,他們作為理性投資者加盟公司有利於公司股權結構的穩定、有利於公司內部制衡機制的完善、有利於確保公司長期穩定地發展。
第二,通過企業併購來最佳化股權結構。併購是合併與收購的總稱,合併分為吸收合併和新設合併,收購的對象包括收購目標公司的股票和資產等。併購的根本目標就是通過最佳化公司股權結構來推動公司治理的完善。具體來講,通過橫向併購可以實現公司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減少競爭對手,改善競爭環境;遵循價值鏈和產業鏈原理,通過前向縱向併購和後向縱向併購可以實現產供銷一體化;通過承擔債務式、購買式、股票交換式等方式實施混合併購達到最佳化股權結構的目的。
第三,有效引進外資。有效引進外資對最佳化公司股權結構,促進公司跨越式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在吸收外資時,對利用外資的質量的關注遠比對利用外資的數量的關注要重要得多,關鍵是通過外資的吸收來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推動國內公司實現技術升級及產品結構調整;通過外資的吸收來借體化生產模式。政府要儘可能地對其進行扶持,引導帶動自發形成的方式和在關鍵的環節給予資金上的支持等。
4.在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過程中,吸引高附加值的產業環節是關鍵。對於遼寧老工業基地而言,缺乏核心技術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問題。首先,能否爭取核心技術對於市場支配力不同的企業有很大差異,所以政府要培育大型企業集團,給予大企業支持與補貼以進行核心優勢建設。其次,為企業創造便利條件,制定各種優惠政策以吸引跨國投資者將高端環節轉移到遼寧省的現有產業鏈中,並在原有的產業基礎上,培育高附加值的環節,提升整條產業鏈的創新能力,進而對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起到培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