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古負夏——負夏城位於垣曲新城北45公里的原同善鎮遺址,在同善鎮之前稱謂瞽冢鎮,再之前稱謂負夏,現在又改稱歷山鎮。南門上刻有匾額"古負夏"三個遒勁有力的古體字,相傳為清代山西太守王炳勛手跡。此匾至今保存在縣博物館內。總之,古負夏、瞽冢鎮、同善鎮、歷山鎮乃是同善村不同時代的名稱。《地理志》曰:"負夏在東郡,即在鳴條嶺以南,今垣曲縣境內"(16)。(摘自《地理志》師古著)。負夏城北門至今仍保存完好,門樓三間,古貌猶存。北門上有明萬曆四年(1576年)重修北城門樓時鐫刻橫額石刻“帝舜故里”四個遒勁有力的楷體大字。據傳,這個匾額為嘉靖皇帝手跡。
相關歷史
《平陽府志》云:“垣曲縣有諸馮山,瞽冢鎮,未負夏在衛,今垣曲東界。即古衛地,則諸馮,負夏相去不遠也”(17)。“諸馮”、“負夏”、“衛地”“瞽冢”大約相隔5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