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為立克次體(圖3-1)(或原蟲)。形態具有多形性(以環形、圓形、桿狀、絲狀及短鏈狀為主),外膜光滑整齊,無鞭毛、莢膜,大小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革蘭染色陰性,瑞氏染色為淡藍色,在人工培養基上不能生長。僅寄生於紅綱胞的中央或邊緣,或游離於血漿中,或附於紅細胞的表面,單個、成團、鏈狀或鱗片狀存在,對宿主有特異性。抵抗力不強,一般的消毒劑在幾分鐘內都可以將其殺火,0. 5%石炭酸二37℃經3小時可將其殺死。但對低溫則抵抗力較強,4℃冰櫃中存放50火後仍有感染力。
流行特點
(1)本病原感染動物的多樣性 可感染多種動物,而且不分品種、年齡、性別都可感染,也可以感染人,幼齡動物較易感。
(2)季節性 本病多發生於復、秋季節。主要是由於蚊、蠅、虱等昆蟲傳播媒介的活動而傳播。
(3)傳播途徑 以接觸性傳播、血源性傳播、垂直傳播和昆蟲性傳播為主。在豬場健康豬和帶菌豬的相瓦接觸可造成疫病的傳播。注射器、手術器械、免疫接種、人工授精等操作也可以傳播。
(4)傳染源 為病豬和一帶菌豬。
症狀
豬感染後的潛伏期為2~45天。多數呈隱性經過。 一些應激因素的刺激可出現臨殊症狀。主要臨床症狀表現為發熱,黃疸,貧血,食欲不振,精神沉鬱,呼吸困難,背腰及四肢未梢淤血,耳廓邊緣紫紅色,呈大理石紋理,全身皮膚出現蕁麻疹,皮膚毛孔處瀰漫性滲血,以腹部最明顯,淋巴結腫大,見圖3-2~圖3-5。除表現以上共有症狀外,還出現不同生理階段的不同症狀。
(1)患病母豬 在分娩前後出現症狀,還可出現皮膚發紅,乳房和外陰部水腫,繁殖障礙,流產,產死胎、弱胎,產後無奶或少奶。此外,母豬部分腿關節腫大,不能站立。(圖3-6)。
(2)患病公豬 性慾、精液品質和受胎率均下降,精子密度下降20%~30%。陰囊腫大、黃染,有時流…淡黃色的或淡紅色的尿液。
(3)斷奶仔豬 感染後可出現高熱稽留,黏膜蒼白、黃染,皮膚蒼門或發紅,腹瀉帶有黏液或血液,尿呈現棕紅色,咳嗽、 氣喘,兩耳邊緣呈淺暗紅色,壞死足其特徵之一(圖3-7),皮膚出血或血斑,末梢淤血。有時有神經症狀。
病理變化
可發現可視黏膜、漿膜黃染、蒼白。瀰漫性血管炎症,有炎性細胞聚集在血管周圍。脾腫脹、黃染(圖3-8),脂肪黃疸(圖3 -9),膽汁濃稠,肝黃疸(圖3-10),肝有實質性炎症變化和壞死。全身淋巴結腫大潮紅、黃染。胃黏膜黃染,腸黏膜有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肺水腫黃疸(圖3-11)、出血,有壞死灶。腎出血。皮下水腫、黃染(圖 3- 12)。
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不難作出診斷,但確診還需進行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主要進行蟲體檢查、動物接種和血清學檢查。
(1)蟲體檢查 採用直接鏡檢查蟲體,包括鮮血壓片法和塗片法。
①鮮血壓片鏡檢:取耳靜脈血1滴置於載玻片上:,再加1~2滴生理鹽水和適量的抗凝劑,加蓋玻片,在400~600倍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發現紅細胞因立克次體的附著發生變形,呈現細胞膜皺縮而變成星芒狀、菜花狀、齒輪狀、多邊形或破裂。在紅細胞膜表面或邊緣有成圖或單個的立克次體存在,有折光性,輕調微調可見光彩奪目的立克次體,有的存血漿中運動,做搖擺、旋轉、伸展和翻滾運動。
②血液塗片鏡檢:取耳靜脈血做塗片,用革蘭染色或姬姆薩染色,可以發現。
(2)動物接種試驗 採取l—IJ一疑患附紅體病的豬的血液接種試驗動物如小白鼠、兔和雞等,接種後觀察其反應並採血.查立克次體。
預防
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是採取綜合性預防措施。
①搞好日常的環境衛生、防疫消毒,加強飼養管理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②要在昆蟲活動季節,搞好環境消殺工作,避免蚊、蠅等吸血昆蟲的叮咬而傳播病原體。
③在日常的預防注射、於術、打耳號、閹割等工作時要注意對器械、工具、皮膚的消毒。
④加強藥物預防,在日常的飼料中添加四環素類抗生素,如土黴素1克/千克飼料,金霉索0.5克/千克飼料。可用阿散酸0.5克/千克飼料給母豬拌料。
⑤產前1個月的母豬,每周灃射一次20%長效土黴素注射液10毫升。公豬每半個月注射一次20%長效土黴素20毫升。同時在豬飼料中添加生血劑。
【治療】
①新砷凡納明( 914)注射液:靜脈注射,15 - 20毫克/千克,以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配製成5%~10%的注射液,在溶解過程中禁止強力震盪,灃射速度宜緩慢,切勿漏出血管外,重複注射應間隔3~6日。
②K效十黴素注射液:10~2毫克/千克,2口一次,同時肌內注射右旋糖酐鐵200毫克。
③貝尼爾(mI.蟲淨、三氮咪):3-5毫克/千克,本品應現用現配,配製成5%~7%的注射液,做深部肌內注射,每次間隔24小時,最多連用3次。套用本品要注意每性反應,可出現頻排糞尿、起臥、輕微肌顫、心跳加快、呼吸加快、流涎,一般l小時町恢復。劑量過大或蓄積時呵出現中毒反應,以上症狀加重時可能死亡。
④多西環索:10毫克/千克,肌內注射,一口2次,連用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