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林村

象林村位於仙遊縣鯉南鎮的東南角。東與象運村接壤;西與龍華鎮為鄰,南是蒼翠連綿的企圳山,與泉州市交界;北又與象運村毗鄰,距縣城和鯉南鎮政府3公里。村東西長1.2公里,南北長3公里,面積3.6平方公里。白天每隔40分鐘就有一趟公車往返於縣城和村部之間,交通便捷。 全村耕地面積1000多畝,水田占70%,主產稻米,山地1500多畝,多用於營造經濟林及名優茶鐵觀音製作成供應出口的鐵觀音茶。全村轄5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人口4326,952戶,五個主要姓氏分別是:林、邱、黃、鄭、賴。 【民居】有四五百年前建築的連體土木結構的“張厝”七處,其中以溪峰新厝最為壯觀;建國後建築的“四眼房”一百多座,隨著改革後的經濟發展,近二十年來的磚混結構套房、框架結構樓房林立於村水泥道兩旁。

歷史人文

象林象運兩村建國前是同一個鄉,屬仁德里。歷史上有宋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登進土的林豫,官至中奉大夫;林添正以功授應天衛忠顯校尉。近代有名醫專家2人,博士3人,高級工程師4人,研究生5人。正所謂“忠孝為本承光德,象峰毓秀孕後賢。”

企圳山中峰下部有一瀑布,每逢雨後遠觀其狀如白鷺向天歌,妙不可言;又距瀑布不遠處的大石上有“仙腳跡”一處,傳為神仙到仙遊後留下的印跡。全村有果核細小,果肉白嫩香甜的荔枝龍眼數百棵。

本村地形南高北底,南部山地宜營造林、茶果及景點開發,北部小平川是全村的良田所在宜種植水稻等作物。有全縣第一座建築的山裡坑水庫,平常年份可供全村農田用水。村地處南溫帶,氣候溫和,水量充沛,一般年景都可確保農業的好收成。

由於人多地薄,雖然農業收成不錯,但還是入不應出。自改革開放來,全村北上南下的經商者有好幾百人,主要以餐飲業為主,他們在經營的所在地能製作出適合各地人員口味的飲食品,以適應各消費者的須求。這些大軍是全村經濟收入來源的主要支柱,是全村的人均純收入從經濟體制改革前不是400元增至現在的3000多元。

全村 修建了可通向各自然村的水泥大道6公里,徹底改變了進城靠步行,進出貨靠肩挑的狀況,給全村的生活建設帶來極大方便。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英明領導下,全村五個姓氏友好相處,消除了解放前“大姓欺小姓”的不良現象。全村民風純樸,社會和諧,尊老愛幼,遵紀守法。

由於自然條件的制約,該村經濟發展還是跟不上時代步伐。受自然條件束約,環境衛生亟待改善,自然景點有待開發。厚朴善良的村民將是開發者有力支柱,望有識之士前來參觀考察和發展自己的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