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正衣冠叢書

讀歷史·正衣冠叢書

怎樣為官?怎樣才能做好官?本叢書從《資治通鑑》《史記》《左傳》《論語》《孟子》等中華傳統典籍中精選了1460餘則歷史故事,旨在為官員提供向歷史學習的資料,向歷史要觀念、要經驗、要成果。唐太宗李世民曾把歷史比作一面鏡子,說它照出了興衰更迭。其實興衰不僅是朝代,也包括個人命運。讀歷史,聯繫自己,可以達到正衣冠的效果。《政道》從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簡政、寬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個方面介紹了古代的為政之道,對領導幹部確立“以民為本”的指導思想和借鑑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較強的啟發意義。《官德》從做人、人生、立身、處世、對己、待人、辦事、職分、工作、言行、前行等12個方面介紹了古代的為官之道,明確指出,仁愛、志節、守禮、誠實、自省、寬恕、謙和、公正、忠義、務實、謹慎、明智,是自古以來社會對官員這個角色的本質要求和規定。遵循這些規範,便是有道有德之官,實現了官員這個角色的“根本”。《治術》從威望、獎懲、利用、做勢、同盟、控權、無為、經權、決策等9個方面介紹了古代的治政之術。術是一門學問,治政、生活、工作、交往、經營、戰爭等都離不開術。治術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員必備的一種能力。《人才》從價值、德才、君子小人、態度、條件、知人、識別、舉用、掌控等9個方面介紹了古代人才理念及實踐。人是一切因素中最可寶貴的,治政之術的實施,關鍵在人才,所謂“治本在得人”。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叢書共4種:《政道》《官德》《治術》《人才》。
叢書為配合學習十八大精神和黨的民眾路線教育而編寫,圍繞“怎樣為官?怎樣才能做好官?”這一主題組織材料。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領導幹部要讀點歷史,學習和總結歷史,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一貫重視並倡導的做好領導工作一個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領導幹部學習歷史,要學習中國歷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創造的燦爛歷史文化,從中汲取有益於加強修養、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習近平在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
根據習近平同志的講話精神,我們策劃了這套叢書,從傳統文化角度配合深入學習領會十八大精神的教育活動和黨的民眾路線教育,藉以豐富閱讀資料。
具體寫法是,以問題為單位,分三個板塊。1.要義,在理論上做概括說明。2.故事,安排若干則比較典型的歷史好故事,主要選自《資治通鑑》,輔以二十四史和其他史學經典,每冊圖書包括300餘則歷史故事。3.小結,聯繫今天的實際進行發揮。形象地說,這種結構如同三明治,兩頭是論,中間是事。論要精到,事要精彩。
這種寫法符合當前快節奏生活及其帶來的跳躍性、碎片化、快餐式的淺閱讀,寓教於樂。單個故事最長的不超過1000字,短的僅幾十字,論說限定在500字以內,接近短、實、新的文風,有利於達到思想性與可讀性雙贏。

作者簡介

高路,曾任大學哲學教師和國家機關公務員。著有《儒家怎么說》《道家怎么說》《法家怎么說》《佛家怎么說》《跟孔子學做人》《跟老子學生存》《跟父母讀中國智慧》《影響人類心靈的十大哲學觀念》《孝是大幸福》等。

圖書目錄

《政道》目錄:
一、仁政
(一)民本
民眾是神主
老百姓是上天
臣民不可得罪
民眾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民眾有權選擇君主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獵獲善言
以民眾意志為轉移
民眾的選擇
民無怨而天不怒
國以民為本
天下是全體民眾的天下
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歷史教訓
願相公無權
(二)民生
為政的根本規則
寧人負我,無我負人
分肉不如分地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關注弱勢群體
駕車高手
哪個是急務
民以食為天
天下最大的根本
土崩和瓦解
廉范不禁夜火
靠什麼生存
狩獵
讓民眾樂業
財利是人的核心
一首好詩
都是百姓
解除倒懸之苦
二、德政
(一)教化
攻心為上
治國的兩手
孔子的裁決
孔子的政績
子賤治單
什麼官職最重要
一比一萬
柔和之道
推行教化的組織保證
教化以人情為前提
曹操為什麼不敢當皇帝
一個都不少
動亂過後更需教化
(二)示範
大禹的眼淚
姬昌的裁決
紫衣服
楚王問鼎
臧孫紇論盜
死而不朽
身教的作用
這是您的問題
高赦為什麼名列第一
在德不在險
朝廷是天下的模板
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不孝子是怎樣變成大孝子的
辛公義以身作則
官員的樣板
榜樣的力量
三、法政
(一)效用
1.法政與德政
法律也要貫徹仁愛
德先法後
法律與人情
法律以情理為參照
法律的實施在於人
諸葛亮為什麼不運用大赦
法律、道德各有各的對象
法政的價值在法律之外
從根源上解決犯法
2.以法治理
法政是怎樣產生的
法政的高效率
刑罰也是一種善政
孔子為什麼誅殺少正卯
一座城邑和一個逃犯
以法令為師
法令的厲害
兩個梁彥光
(二)要求
1.特點
三個人—樣壞
法律是天下公器
歪曲法律罪大惡及
刑罰的關鍵在於得當
法律不可輕易變更
法律不徇私情
2.執法
君主犯法也要受罰
他們為什麼能夠成為霸主
李離伏劍
兩個評價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
聖王的境界
奉法不避
法律是大信
道德給法律讓路
四、善政
(一)善待
—切照舊
善人是天地的綱紀
仁者得天下
廢除肉刑
對異族也要善待
為什麼把牛佩帶在身上
不乘人之危
好生,聖人之大德
王法崇善,成人之美
罪犯的後人無罪
不以刑罰相加
用刑不如施恩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與百姓為敵
人命至高無上
百姓的安寧勝過強大武裝
狄仁傑的疏導方針
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
李重美的兩個決定
惡有惡報
(二)施益
君子之樂
敲著大鼓討伐他
為政之要
根據地
閉心不閉門
只要可能就減輕稅負
一枚大錢
先民後官
聚斂之罪重於盜竊
禁止還是放開
把弓弦放鬆
君主不經商不守財
稅賦調整的方向
我要這些錢做什麼
五、廉政
(一)清廉
一塊美玉
韓起的清貧
兩個學生的答卷
為了能經常吃上魚
清廉是治國之策
“蒼鷹”
得大利者不可以再取小利
吏不廉平,則治道衰
清官的行李
做乾淨事,掙乾淨錢
關西孔子
視黃金如糞土
大丈夫范滂
曹操的感慨
魏晉南北朝名臣的幾件逸事
皇帝也要廉正
廉者不憂
廉者得人心
不留禮品
(二)肅貪
逃避死亡
貪腐是造成民眾窮困的直接原因
賣官的帝王
罪有應得
貪腐與虎害
史上最大貪官的下場
“導行費”
交錢上任
叛亂的起因
貪污一匹布帛者處死
控制不了自己的請提前走人
貪官劣跡點滴
貪者的愚蠢
殺雞給猴看
賜麻兩車
六、簡政
(一)節儉
國土是怎樣縮減的
仲孫它的罰與獎
一隻鞋子
孔子祭魚
晏子的示範
蕭何的誤區
一個露台
節儉帶來富足
大司徒司直夫婦
為天下守財
奢侈導致貧窮和衰落
幾位帝王的日常生活
兩位帝後
奢侈是敵人的幫手
奢侈之費,甚於天災
富貴不能淫
沒有廢物
勝利後更加節儉
劉裕父子不忘本
不以天下專奉一人
有始無終
節儉與安定
郭威的遺言
(二)惜民
什麼是窮
東野稷之馬
走不出這座門
蕭規曹隨
皆百姓之力
編制以民眾需要為轉移
豈愛民之本
減吏、減官、減事、清心
害怕大臣的皇帝
築城
節儉關係興亡
少封爵
讓民眾休養生息
椽子和瓦片
省其征役而已
精簡兵員之功
七、寬政
(一)寬鬆
罪犯的兒子
仁人子產
寬嚴相濟
誰最先衰亡
苛政猛於虎
兩隻白玉璧
適得其反
使反叛的人安心
適中為上
寬嚴的主觀條件
實施寬政的官吏
治軍也要寬容
以實際需要為轉移
對己嚴待人寬
司馬氏為什麼能夠取代曹氏
首惡必辦,脅從不問
平亂
寬嚴關係興亡
不能以夏桀代替夏桀
寬政的底線
(二)言路
被自己打倒的商紂王
喑和聾
今天你是君主我是臣子
決斷是怎樣做出的
君不君,臣不臣
看門狗
忠言逆耳利於行,
毒藥苦口利於病
誹謗、妖言、反坐
一次申辯
一場辯論
仁君的胸懷
一個決定的改變
刺耳的話
謗木、肺石、登聞鼓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吾貌雖瘦,天下必肥
唐憲宗納言
八、信政
(一)信用
諾言不可毀
信用的力量
無所畏懼
言如鼎重
令在於守
趙孟的說明
齊家和治國
大法寶
演習變實戰
恩信平叛亂
天之所助者順,
人之所助者信
無信不立
以誠信治天下
信用缺失,難以補救
信用最大
(二)信任
秦穆公的馬
鄉校中的議論
晏子的見識
買仁義
民眾不可褻瀆
曾參殺人
燕昭王與樂毅
約法三章
失誤者
沒有二心
九、勤政
(一)勤勉
武王不寐
堅持不懈
陳國的敗亡
景差的失誤
為什麼趕不上晏子
敬姜的感慨
生無所息
臥薪嘗膽
勤勉與富強
不休不止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珍惜光陰
三個勤勉大臣
能吏劉晏
業荒於嬉
警枕
(二)憂患
想想窘迫的時日
勝利者的憂慮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死於安樂
內憂外患
優患與國運
守成難
生於憂患
存不忘亡
居安不思危
王恭的嘆息
個人安危與國家命運
食人之祿者憂人之憂
不能沒有畏懼
居安思危
怎么能說天下無事
十、和政
(一)貴和
和的真諦
分擔壓力
君子比而不別
敬畏天地
通達根本道理
團結就是力量
將相和,天下安
上和與下和
二虎不相爭
和而不同
班超的勸告
以自然定人事
一支箭與一捆箭
一笑泯恩仇
亡國之政
怎樣做同事
水與土
斗則兩傷
安定帶來的奇蹟
(二)和平
化劍為犁
孔子避戰
孔子退兵
孔子對戰爭的另一面
戰爭是最大罪惡
不能以鄰為壑
好戰者必亡
用兵的目的
和勝於戰
戰爭是兇險之事
五兵
和親
劉秀罷兵
戰爭不是根本利益所在
親仁善鄰
以戰促和
綏之以德
忘戰必危
……
《治術》
《官德》
《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