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譚衛東:中國航空工業通用飛機公司總經理、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貴航集團勞動模範、中國一航航空報國突出貢獻獎、我國航空航天業最高獎項——第四屆航空航天“月桂風雲獎”、“2009·中華十大財智人物”等榮譽稱號。
就讀EMBA
個人簡歷
譚衛東:男;1954年7月出生;重慶市人;碩士學位。
2002年3月吉林大學工業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
2003年9月~2004年1月在中央黨校學習;
2005年10月在長江商學院學習。1971年12月在貴州143廠參加工作;曾任貴州143廠副總工程師、貴州143廠廠長、貴州紅林機械公司任董事長、貴航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委員、中國一航發動機事業部副主任、貴航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董事長。
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通用飛機公司總經理、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譚衛東是貴州航空工業發展中的領軍人物,是一位不怕摔跤、勇於拼搏的實幹家,20多年的企業領導經歷,練就了堅韌果敢、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和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帶領著有五萬職工的貴航集團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在市場經濟大海中乘風破浪。
曾獲得:貴航集團勞動模範、中國一航航空報國突出貢獻獎、我國航空航天業最高獎項——第四屆航空航天“月桂風雲獎”、“2009·中華十大財智人物”等榮譽稱號。
個人業績
從二級鉗工到大型國企掌舵人——訪貴航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長江商學院EMBA十一期學員譚衛東
譚衛東一身得體的深藍色西裝,拿著最新款的智慧型手機,頭髮梳的一絲不苟,坐在位於北京東方廣場的長江商學院的休息區內,說起話來語氣從容,用詞嚴謹,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像一個剛剛回國的跨國公司技術總監或職業經理人。事實上,譚衛東卻來自中國西南綿綿大山中的貴州,他不單是一個大型國企的領導人,而且他所管理的還是一個三線建設時期的軍工企業。在這家企業中,完成軍工產品的生產,至今還是最為重要的政治任務。
一名滿懷熱情的鉗工
“我是三線的第二代”,譚衛東說。1971年,譚衛東的父親從西安的一家軍工廠調到貴州參加“大三線”建設,當時年僅16歲的譚衛東正在重慶讀高中,接到訊息便與母親一同來到了陌生的黔西南。譚衛東擁有一個紅色年代的中國人特有的名字,意思是“保衛毛澤東”。政治生活是當時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內容。當時,為了備戰的要求,中國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中掀起了軍工企業的建設熱潮,譚衛東所來的軍工廠就是一個航空基地,按當時的要求,這裡試圖建立一個完整的航空產業鏈,進來的是鋼板,出來的就是能夠上天的飛機。所有人的工作熱情似乎都被這個夢想點燃,在“好人好馬上三線”的號召中,中國的工業開始了一場烏托邦式的冒險。
到了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的貴州,16歲的譚衛東對前途一片茫然,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已經到了第七年,他在重慶的高中剛剛讀了一年。到了貴州後他繼續讀了半年的書,年底就進入代號143的工廠,當了學徒工。那是一個車間裡充滿了火紅的標語口號和革命激情的歲月,工人在社會上擁有崇高的地位,譚衛東滿懷熱情的當了一名鉗工學徒工。鉗工是任何一家工廠中不能缺少但也是最為普通的工種之一,他們的工作內容通常都是守在冰冷的工具機旁邊,生產各種奇形怪狀的機械零件。
從16歲開始,直到今天擔任了貴航集團的董事長、總經理,譚衛東和大多數國企領導人一樣,大半生幾乎沒有離開過這家企業。在最初的歲月里,譚衛東除了近乎痴迷的鑽研技術以外,似乎並未表現出一個企業領導人所應該具備的特質,他幹了四年的學徒工才轉正,級別也就是二級工,當時鉗工分為八級,八級鉗工幾乎就是工廠里的英雄。
但是年輕的譚衛東還是有點與眾不同。當別的學徒工下班後玩得昏天黑地時,譚衛東卻偷偷拿起來了課本,並找到了廠子裡幾個剛剛分來的大學生補習文化課,在那個知識不被重視的年代,譚衛東的這個做法不但不普遍而且有些另類。然而,每一種付出都會有回報,在當鉗工學徒工的四年中所學到的東西,讓譚衛東在後來擔任車間主任時得到了套用,這讓當時很多人都感到了驚訝。越學習就越覺得不足,在進廠四年之後,譚衛東覺得考工農兵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出路,經過工廠的嚴格考試後,譚衛東考上了西北工業大學,學習航空發動機控制,在畢業論文答辯時,他是班裡十七個優秀答辯學生之一。
畢業之後,譚衛東重新回到工廠,分到工裝設計室,這和他的專業不對口,但譚衛東還是接受了,他說,“既然分來了就要乾好”。
這幾乎就是中國國企領導人必備的一個特質,很多時候自己的命運並不能主動選擇但還是應該學會積極的接受。但這似乎也不是一種逆來順受的態度,在分配來的崗位上,很多人踏踏實實並最終取得了成績。譚衛東在工裝設計室上受益匪淺,因為這幾乎讓他熟悉工廠里每一個技術細節,並培養了他嚴謹得近乎苛刻的工作作風。
後備幹部力量
在度過了四年出色的工裝設計工作後,譚衛東調到中心工藝室,主管全廠的工藝工作。三年後,31歲的譚衛東提升為中心工藝室主任並在兩年後到車間任技術副主任。譚衛東由此成為了廠子裡的幹部。當時老廠長的書記也姓譚,很多人都問譚衛東是不是親戚關係才得以提拔,這讓譚衛東哭笑不得。自己來自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退休工人,獲得的提升完全是自己在技術上的鑽研和工作上的努力。當時廠子有10多個車間,每個車間100多人,全廠一共兩千六七百人。中國的國有企業雖然是一個人情社會,一些人通過裙帶關係可以往上爬,但國企中還是有很多硬性的標準,譚衛東的踏實肯乾有闖勁,恰恰能夠在這個體系中脫穎而出。
1991年,譚衛東任車間主任,到了1993年,他所在的車間由原來的瓶頸車間變成了先進車間,譚衛東以實實在在的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由此更加受到了領導的器重,在1993年下半年被送到貴州工業大學脫產學習半年,參加全國優秀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作為後備幹部力量來培養。
培訓回來後,廠子又把他送到廣州的中航技掛職鍛鍊一年,當年譚衛東到廣州任職時就要被留在當地,自己當時工資100多元,而廣州每月一伙食補助就是700元,工資很高。面對誘惑,譚衛東說,我不是聖人,但做人要有原則,企業培養我就是想讓我回去的。廣州中航技經過多方努力,仍未能留下譚衛東,後來半開玩笑的對譚說:“你真是個共產黨幹部”。
國企當家人
1995年元月回到廠子後被正式任命為副總工程師,譚衛東由此成為了廠子裡的高層領導幹部。僅僅8個月後,譚衛東就被調到143廠與常州一家鄉鎮企業建立的合資企業當一把手,對譚衛東來說,.當時這個視窗公司問題重重,譚衛東當了救火隊長。雖然最後企業還是清盤倒閉了,但譚衛東盡其所能理順了這個視窗公司的關係和正常的生產經營。幹了8個月之後,譚衛東突然被總廠緊急召回述職,並被直接任命為143廠廠長。當時工廠效益大滑坡,職工怨聲載道,很多人說廠子馬上就要垮台了,1996年4月份接任時一個月已經虧損700多萬,這在中國國企領導人的提拔中也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情,能夠處理危機被看作企業領導人最應該具備的素質。
從1996年到2001年,譚衛東當了整整五年的廠長,三年扭虧, 1996年當年虧損1680萬,2001年離開時利潤500萬,接任時銷售不到7000萬,離開時銷售額達到1.2億。
譚衛東說,“我不看重這些數據,我跟幹部講,我看重離職時能給143廠留下一批幹部,留下一個好的機制和一批有競爭力的產品。”
譚衛東上任廠長之後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就是吃飯問題,但他決定反其道行之,先抓精神面貌,整治廠容廠貌,嚴格勞動紀律。很多人批評這是小事,不值得興師動眾,但譚衛東認為,企業再差也不能垃圾成堆,精神面貌不能跨,職工沒有鐵的紀律,什麼也不能幹。
當時六個主力車間都在乾民品,但是有沒有效益沒有人才,短缺經濟時,生產機車氣缸頭,生產出來就有人要,但是1996年市場過剩了,企業馬上就傻了,不能適應新的市場形勢。經過摸底之後,1997年,譚衛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在整個基地引起極大的震動。第一就是轉換經營機制,軍民品分線,軍品完成政治任務。民品單獨成立公司,完全按市場規律辦事,民品公司高層人員選拔出總經理後,總廠就不管了,下面的幹部層層自己選拔組織。
改革最大的陣痛就是下崗,全廠下崗四五百人,一種叫內退,一種叫待崗。另外,黨委系統的改革幾乎是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壓力非常大。當時黨委的宣傳組織等等很多部門,為了適應新時期的要求,譚衛東於是下決心把組織部宣傳部紀委等合在一起成立黨委工作部,其他部門全部撤銷,機關全體幹部就地下崗,機關下崗人員達15-20%。譚衛東說,雖然現在很多企業都是黨委工作部,但在當時反對意見很大,甚至有集體告狀的,而上級領導允許試驗,這次的改革最終才取得了成功。
2001年年底,譚衛東因為出色的成績被任命貴航集團副總經理,管計畫經營,2003下半年到中央黨校學習,2004年2月調到北京機關任發動機事業部副主任,2005年10月,調回貴航任總經理,2006年10月份,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在一個國有軍工企業度過30多年的時光,從學徒工一步步走上掌控企業興衰命運的當家人,譚衛東對於其中的玄機與關節深有體悟。他認為激勵機制和承擔的社會責任的差異是國企和民營企業的最大區別。國企和民企在激勵機制上差異很大,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不一樣,民企不是無社會責任,但國企確實承擔了過多的社會責任,背負了過重的歷史性的包袱。國有企業本身也是經濟實體,很多國企還沒有建立良好的現代企業制度,沒有區分國企幹的事情和政府幹的事情。
貴航集團同時是一個軍工企業。譚衛東認為軍工企業管理的難度,一是要完成任務,二是現在的軍工企業不能光靠軍工產品維持。貴航集團五萬人,光靠軍品很難維持運轉,現在要寓軍於民,軍民結合。既生產軍品也生產民品,軍工企業有技術優勢,中國最早的一批家電產品都是由軍工企業生產的,但是後來因為體制不行紛紛敗下陣來。為什麼總是曇花一現?譚覺得歸根結底就是機制不行,國企有了良好的機制,也能像民企那樣具有競爭力。
服務組織
中航工業通用飛機公司
中航通用飛機公司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與廣東恆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註冊資本100億元,現有資產300多億元,員工約5萬人。公司主營業務為通用飛機、無人機、教練機、特種飛行器及航空機載設備設計、製造、銷售及售後服務,兼營通用航空業務的投資與管理;汽車及特種車輛改裝設計、製造、銷售及售後服務;機電類產品設計製造、銷售及售後服務等業務。成員單位包括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漢中航空工業集團、石家莊飛機工業公司、陝西宏遠航空鍛造公司、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中國民機開發公司等,擁有中航重機、貴航股份、中航三鑫三家國內A股上市公司。中航通飛珠海產業基地占土地面積約700畝,其中一期建設用地約400畝,二期預留用地約300畝。一期工程計畫在2011年底完成,建設預算約6億元。
中航工業通飛將致力於引領中國通用飛機和無人飛行器、特種飛行器產業的發展,力爭五年內成為通用飛機全球領先企業。位於珠海航空產業園區機場核心區內的中航工業通飛珠海產業基地,將以總裝試飛、產品交付與客服、通航營運三大基地緊密融合為目標,打造世界級的通用飛機產業基地,產品規劃包括水陸兩棲飛機、輕型通用飛機、渦槳通用飛機、輕型公務機等。
作為中航工業的核心業務板塊之一,中航工業通飛公司將逐步形成完整的通用飛機、無人飛行器、特種飛行器自主研發體系,建立布局合理的研發中心、零部件製造中心和總裝生產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較完整的產品譜系;機電業務形成專業化規模,並達到較高市場占有率;重型機械、燃汽輪機、成套設備、重大裝備等製造業實現規模發展;力爭到2017年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通用航空產業在促進經濟發展、服務各行各業、提高救援能力和增進社會和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用航空產業還能帶動其它配套產業發展,推動區域產業集聚,對推進自主創新、加快產業升級、擴大內需和促進就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搶險救災、工業勘探、農林作業、休閒飛行等方面對通用航空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目前全球通用飛機34萬架,僅美國就有22.2萬架,加拿大、巴西均超過1萬架。截至2008年底,我國通用飛機擁有量僅為800多架,據專業機構預測,中國通用航空事業將迎來急速發展階段,未來15年通用飛機需求量將突破1.5萬架。中航通用飛機公司海鷗300輕型水陸兩棲飛機等一批新型號的立項研製將為中國通用航空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