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出自《世說新語》兩則。《世說新語》是我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孝標註本分為十卷。

原文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詠雪

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子侄輩的人談論詩文。一會兒,雪下得緊了,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兒子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謝太傅高興地笑了。 這就是謝太傅大哥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後追贈為太傅。

內集:家庭集會。

講論文義:談論詩文(論:討論)

兒女:指侄子輩

俄而:不久,不一會兒。

驟:急速,大。

欣然:高興的樣子(欣:高興 ;然:......的樣子)

胡兒:即謝郎,字長度,謝安哥哥【謝無奕】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期:約定。

乃:才。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走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七歲,在門外玩耍。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回答說:”我父親等您很久了,您還不到,他已經走了。“朋友就生氣地說道:'太丘真不是人啊!他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走了。”元方說:“您和我父親約在中午,過了中午您還沒來,就是不守信用;對著兒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車想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大門。

注釋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人(河南太丘)

與:和

待:等待

元方:陳元方,陳寔的長子。

期行:相約 同行。期,約會,約定時間。行,出行。

期日中:約定 的時間是正午。日中,正午時分。

過中:過了正午 。

至:到。

捨去:不再 等候而離開了。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時年:這年(那時)。

戲:玩耍,遊戲。

尊君在不:您 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在這裡不和否 (fou)同音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丟 下別人而離開。相委,丟下別人;相,副詞,表示動作偏向一方;委,放棄,拋棄。

君:古代尊稱對 方,現可譯為“您”。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家君:家父。

慚:慚愧。

引:牽拉,這裡 指表示友好的動作。

顧:回頭看。

信:誠信,信用 。

禮:禮貌。

引之:拉住(引:拉)

不:同“否,嗎”。

註:曰:說!

劉義慶

劉義慶 劉義慶

劉義慶(403年--444年)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介紹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系雜采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於前人的記載。一些晉宋人物間的故事,如《言語篇》記謝靈運和孔淳之的對話等則因這些人物與劉義慶同時而稍早,可能采自當時的傳聞。 被魯迅先生稱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

問題

1.你認為“未若柳絮因風起”和“撒鹽空中差可擬”哪個比喻好?為什麼?

答:“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個比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這一意象與“雪”形似且神似,寫出了雪花飄揚的情態。

2.《詠雪》結尾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答:用意是:暗示作者對謝道韞才氣的讚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