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諾貝爾全傳》由瑞典作者肯尼·范特撰寫,於1991年在瑞典出版,這時,距離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已經過去了90周年。後曾被翻譯成英語和德語出版,是迄今以來有關諾貝爾生平和事跡的最全面的介紹。本書譯者曾在瑞典工作,了解當地語言、文化和民俗,翻譯質量較好。
作者簡介
作者:(瑞典)肯尼·范特 譯者:王康
圖書目錄
第1章 可憐的自傳
第2章 諾貝爾的祖先
第3章 父親英馬努埃爾
第4章 諾貝爾的幼年
第5章 諾貝爾的童年
第6章 父親到了俄國
第7章 學業成長之路
第8章 天才詩人消失了
第9章 遊學美國
第10章 硝化甘油發明權之爭
第11章 硝化甘油實現可控爆炸
第12章 隨父母回國創業
第13章 海倫堡大爆炸
第14章 成立“硝化甘油股份公司”
第15章 最重大的發明:硝化甘油的可控引爆
第16章 偶然,還是必然:對諾貝爾發明的質疑
第17章 打開美國專利之門及與兩個“上校”的故事
第18章 艱難的美國之行
第19章 達納炸藥應運而生
第20章 硝酸甘油與兩位天才
第21章 巴黎生活(1):法國情緣
第22章 巴黎生活(2):定居巴黎
第23章 巴黎生活(3):不惑之年
第24章 巴黎生活(4):似水流年
第25章 封閉的感情生活
第26章 明膠炸藥誕生
第27章 初識貝爾塔
第28章 匆匆離別
第29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一見鍾情
第30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恩怨
第31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諾貝爾太太”?
第32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1)
第33章 炸藥工業在法國
第34章 炸藥工業在德國
第35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2)
第36章 在英國拓展炸藥工業
第37章 炸藥托拉斯王國的形成
第38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3)
第39章 起伏跌宕的公司經營
第40章 諾貝爾和家人團聚
第41章 財富增長與心理困境
第42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4)
第43章 三兄弟合作
第44章 開發巴庫油田
第45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5)
第46章 諾貝爾兄弟和俄國石油煉油業
第47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6)
第48章 羅伯特的石油帝國
第49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7)
第50章 “諾貝爾兄弟公司”的誕生與羅伯特的隱退
第51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8)
第52章 路德維格管理下的巴庫油田
第53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9)
第54章 危機逼近路德維格
第55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10)
第56章 兄弟公司遭遇危機
第57章 邂逅索菲亞書信集(11)
第58章 “親兄弟,明算賬”
第59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12)
第60章 路德維格的擴張
第61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13)
第62章 與羅斯柴爾德家族談判
第63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14)
第64章 路德維格病逝
第65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15)
第66章 艾馬努埃爾子承父業
第67章 艾馬努埃爾遭質疑
第68章 小侄子卡爾暴亡
第69章 “諾貝爾兄弟公司”盛極而衰
第70章 在巴黎的社交生活
第71章 邂逅索菲亞:書信集(16)
第72章 諾貝爾與巴里斯太火藥
第73章 移居義大利
第74章 侄女英格堡到來
第75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17)
第76章 諾貝爾在股票上的投資
第77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18)
第78章 母親去世與諾貝爾醫學獎雛形的誕生
第79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19)
第80章 巴貝自殺與巴拿馬醜聞
第81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20)
第82章 在遺囑中討論死亡問題
第83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21)
第84章 諾貝爾參與貝爾塔的和平運動
第85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22)
第86章 戰爭與和平
第87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書信集(23)
第88章 相互摧毀威懾理論雛形
第89章 邂逅索菲亞·赫斯:分手
第90章 倡議和平獎
第91章 兄弟情深
第92章 生命老去
第93章 遺囑執行人索爾曼
第94章 舐犢之情
第95章 重返瑞典
第96章 布福斯的新計畫
第97章 在布福斯的生活和工作
第98章 世上第一輛變速腳踏車與國王來訪
第99章 “飛行魚雷”及空中航拍
第100章 資助探險
第101章 朋友背叛
第102章 《內密西斯》:精神遺囑
第103章 孤獨辭世
第104章 匪夷所思的遺體處理
第105章 最後的遺囑
第106章 隆重的葬禮
第107章 遺囑安排
第108章 三份遺囑及饋贈安排
第109章 褒貶不一的捐贈及一波三折的遺囑執行
第110章 遺產知多少?
第111章 記憶的豐碑
附錄1 諾貝爾生平
附錄2 諾貝爾的祖先及主要親友
附錄3 諾貝爾遺囑手跡
序言
1991年12月lO日,這天正好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90周年。到1996年,諾貝爾獎設立者離世正好一個世紀。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他活著的時候,就作為發明家及超越普通國界的跨國企業家成為創造神奇的楷模。但是他的個性特點卻很難讓人琢磨。要不是他留下了大量的信件及檔案紀要,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對於我們今天的人們來說極有可能會是一個謎團。不論是他的信件、複印書籍及試驗記錄,還是在他寫作的復仇女神《內密西斯》(話劇劇本)中,都向我們流露出他最隱秘的思想。
在他不計其數的旅行里,他一直隨身攜帶著一個複印機。即便是他的私人信件他也做了拷貝,儘管其中一些信件並不清晰,但他為了表明真實情況也做了留檔匯集。在諾貝爾基金會保存的國家檔案中,現有218份編號的私人信件原件,它們反映了諾貝爾的特殊興趣。諾貝爾在這些信件上都署上了他的奧地利女友索菲亞·赫斯的住址。這些信件是他用德文在1878年至1895年期間手寫的。在本書的轉述中僅限於摘錄,因為它們本身非常繁多而且冗長。如果有誰希望看到這些信件的原文,可以去國家檔案館查閱諾貝爾檔案,編號:第302,XXVI書架,共有A、B、C、D四集。
本書中的信件還加上了諾貝爾在1889年至1895年之間寫的信件,信件上署的地址為他的大哥羅伯特的地址。這些信件常年由他的親屬保管。通過已經過世的、極富事業心的克里斯蒂娜·韋恩博格女士的捐贈,這些信件最終匯集到瑞典唯一的諾貝爾博物館,因而為我所用。我並不想用這些信件來揭秘過往的歷史以吸引讀者的眼球,但可能會有助於深化對諾貝爾性格的了解,因為這正是他鮮為人知的一面。我寫這本書的主要原因,正是想盡最大可能地由諾貝爾自己闡述他的一生。
在我寫這本書期間,諾貝爾基金會總經理、斯蒂格·拉梅爾博士給了我持續的幫助,我想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此外,我還想對下列以不同方式對我提供幫助的人員表示謝意:作家謝爾·艾斯普馬克、斯文·法格博格及派爾·安德斯,福格斯特羅姆和現在已經過世的技術博物館館長西格瓦爾德·斯特朗德以及現任館長埃里克·隆德布拉德、斯文·英格瑪·奧洛夫松博士、大衛·英瓦及佛雷德里克·隆德教授、博物館館長蓋鐵·奧格倫以及國家檔案館諾貝爾檔負責人卡琳·梯塞爾女士,此外還要特別感謝為本書提供創意的拉什·伯格斯特羅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