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書
一提起諸葛亮和司馬懿,人們都知道是三國時的冤家對頭,可傳說他們小時候還是同窗學友呢。
那是東漢末年,朝政腐敗,群雄競起,天下大亂。他們的老師是個極有才學的人,不願意在朝里當官,隱居在僻野山林,一心想教出幾個好學生,將來好安邦定國,拯救天下百姓。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父親都和這位老師相好,各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了他。這兩個孩子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又得老師悉心指教,因此他倆的學業進展很快,不相上下。
這位老師有一部奇書,是先人秘傳。這書里天文地理、行兵布陣、定國安民等奇策,樣樣俱全,誰得到了它就能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是天下第一奇書,因此人們又叫它“天書”。這位老師年逾花甲,膝下又無一男半女,為此就打算把此書傳給一個心愛的學生。可兩個學生究竟傳給誰呢?因為當時諸侯割據,群雄紛爭,要是傳錯了人,豈不誤國害民,違了自己的心愿。因此老師一直猶豫著,沒有決定究竟傳給哪個學生,卻更細心地觀察著兩個學生的品德志向。諸葛亮和司馬懿也都知道老師有一部奇書,都很想得到這部書,為此也都更加殷勤待師,苦學苦讀,以求老師喜愛,賜贈奇書。
一天,老師領著他倆到房後的小山頭上,指陳山川地理、行兵布陣之法。對面的山崖上有個樵夫在砍柴,不慎跌下了山崖。師徒三人一見同吃一驚。老師猛一閃念,繼續不動聲色地講述。司馬懿也就安然地聽著。可諸葛亮卻飛步跑下山坡,扶起受了重傷的樵夫,察看了傷勢,迅速在周圍找了幾樣草藥,嚼碎後敷在傷口上,又把自己的衣襟撕下來,紮好了傷口。這時,老師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才領著司馬懿下山,幫助諸葛亮把樵夫送回了家。
又過了一段時間,諸葛亮接到一封家書,說是他父親病重,想讓他回家去看看。諸葛亮隨即含淚辭別了老師學友,匆匆回家去了。歸家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他含悲忍痛,細心料理了父親的喪事,才回到老師的身邊。說來也巧,幾天以後,司馬懿也接到一封家信,說是他母親病重,思子心切,想讓他回家見一面。可司馬懿怕他走後老師把奇書傳給諸葛亮,就推三推四回了一封信,終於沒有回家去。老師嘆息地搖了搖頭,心裡也就暗暗地拿定了主意。
一個多月後,老師偶感風寒病倒了。兩個學生守在床前,煎湯熬藥,細心照料。怎奈老師年邁體弱,病勢越來越沉重了。一天,諸葛亮出外給老師挖草藥,司馬懿在床前侍候。他見老師昏迷不醒,就偷偷溜進老師的書房,東扒西找,終於找到了一個小箱子,他偷著打開一看,果然是那部奇書。正在這時,聽到老師在喊他,他來不及細看,心想,老師近來更偏愛諸葛亮了,要是等下去,這部奇書肯定到不了自己手裡。無毒不丈夫,此時不走更待何時?他沒理老師的呼喊,偷偷地背起箱子逃跑了。
等諸葛亮採藥口來,老師睜開了雙眼,讓諸葛亮把自己扶下病榻,揭開下邊的夾層,取出一個黃包袱,雙手交給諸葛亮,又深情地看了諸葛亮一眼,輕聲囑咐道:“我死後,房屍同焚,速走他鄉。”說罷,就安然地閉上了雙眼。
諸葛亮遵照老師囑咐,忍痛燒了房子和老師的屍體,背起黃包袱,立即歸家,隨叔父到了南陽,隱居在隆中,潛心攻讀起來。
再說司馬懿逃回家裡以後,打開箱子細看盜來之書。翻到後邊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四句話;“定國須愛民,盡孝奉雙親,兩者皆相悖,怎做傳書人?”這才知道盜來的原來是部假書。他老羞成怒,隨即帶人趕到老師的住地,誰知這裡早已變成一片瓦礫了。
潑水節
很久很久以前,勤勞勇敢的傣族人就在瀾滄江邊定居下來。他們捕魚打獵。唱歌跳舞,生活得象孔雀一樣自在,象鳳梨蜜一樣的甜。可是掌管著那一帶地方的漢官,卻是個殘暴的壞傢伙。他象一頭貪婪的豹子,看見什麼都眼饞。為了滿足他那永遠也滿足不了的欲望,定下了許多苛刻的法令:傣人捕了魚,要把魚身子交給官府,自己只能吃魚頭和魚尾;傣人打來野獸,要把肉交給官府,自己只能吃骨頭和腸肚;獸皮分三等,官府的大官要第一等,小官要第二等,最差的留給獵人;傣家的姑娘必須先到官府服役三年才準出嫁。如果誰不服從法令,輕者趕出壩子,重者殺頭。從那以後,傣家人的生活就苦起來了,再也聽不到小伙子的口弦和姑娘的歌聲,就連孔雀都不敢到江邊來了。傣家人實在無法忍受貪官的壓榨,紛紛離開了美麗的瀾滄江,逃出了壩子,在高高的悠樂山上,莽莽的密林中,過起“野果充飢天當房,抱著火種串大山”的悽慘生活。
過了許多年之後,諸葛亮帶兵來到這裡,在茫茫的大森林裡迷了路。正當這時。他們遇見了傣家最勇敢的獵手岩肯。諸葛亮把岩肯喊到面前對他說:“你如果能把軍隊引出迷途,我會重重地獎賞你。”起初,岩肯看到這些漢人心裡又恨又怕,他裝聾作啞,說什麼也不給漢人帶路。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岩肯的心事,他不發火,也不生氣,熱情地請岩肯住進軍營,好酒好肉地款待著他。幾天之後,岩肯慢慢發現這個身穿畫著圓圈圈的大袍子(後來他才知道那是“八卦衣”),頭戴見棱見角的帽子,手裡搖著鵝毛扇的漢官和藹可親,並不象瀾滄江邊的那個貪婪的漢官。他的心開始有些活動了。他又細細觀察了幾天,當他認準這位漢官是好人之後,終於把諸葛亮的軍隊引出了迷途。
諸葛亮是個說話算話的人,當他們走出迷途之後,一定要重賞岩肯。岩肯推辭不過,只好說:“漢官老爺,我們傣人不愛金,不愛銀,只想在美麗的瀾滄江邊,靠自己的雙手,換來鳳梨蜜一樣甜美的生活。可是,掌管那裡的漢官卻把我們逼得……”說到這裡,岩肯心酸地哭了。
諸葛亮聽罷岩肯的話,閉起眼睛,用鵝毛扇敲敲帽子,然後對岩肯說:“你去把傣人都喊到壩子裡來吧,我自有辦法讓你們安生。”
岩肯謝過了諸葛亮,興沖沖地跑進森林,把所有的傣人都喊下了山。當他們來到壩子裡時,諸葛亮已經殺了那個貪婪的漢官,廢除了苛刻的法令,重新委派了廉潔奉公的漢官。於是,傣家人又在江邊搭起了草棚,過起了捕魚打獵、唱歌跳舞的幸福生活,連吉祥的孔雀也飛回來為他們祝福。
正是布穀鳥叫起來的時候,諸葛亮巡察江邊的地形,來到岩肯的草棚,他關心地問起傣人的生活。岩肯高興地說:“從來沒這樣好過,比鳳梨蜜還要甜。不過,我有樁心事想稟告丞相。”諸葛亮和藹地問:“什麼事情啊?”岩肯說:“你們漢人的身體為什麼那樣強壯,我們傣人為什麼這樣瘦弱呢?”
“喔——”,諸葛亮又閉起眼睛,用鵝毛扇敲敲帽子,思索了一陣說:“你告訴所有的傣人,明天都來你這裡集合,我來教你們強壯身體的辦法。”
第二天一早,諸葛亮果然帶著人馬和許多金黃的顆粒(後來他們才知道那是“谷種”),來到傣人中間,命令每三個士兵領著一家傣人在壩子裡開荒刨地,教傣人扶犁踏耙,撒種插秧。到了雨季的時候,瀾滄江邊的壩子裡鋪滿了金毯子一般的稻穀。後來,諸葛亮的漢兵又教傣人打穀舂米,使傣人有生以來第一次吃上了白生生、香噴噴的大米飯。從此,傣人也把種穀當成了主業,把大米飯當成了主食,漸漸地強壯了起來,日子也就越過越甜美了。
後來,諸葛亮打了勝仗,平定了邊疆,要回內地去了。傣家的男女老少含著眼淚,依依不捨地送了一程又一程。分手的時候,他們把最美的麂子乾,最珍貴的獸皮拿出來,捧到諸葛亮面前說:“吉祥的孔雀再美,也沒有丞相為我們開出的稻田美;樹上的鳳梨蜜再甜,也沒有丞相播種下的幸福生活甜;天上的星星再多,也沒有丞相為我們做的好事多,高高的貝葉樹,會永遠記下丞相的恩德。”
諸葛亮說:“傣家的心情我領了,可是我能給你們留下什麼呢?”
聰明的岩肯早就發現諸葛亮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閉著眼睛,用鵝毛扇敲敲帽子,然後定出奇妙的計策,仿??丞相,能把你頭上的帽子留下嗎?”
諸葛亮想了想,說:“好吧。”他摘下帽子,把幾張小綢子條塞在帽子裡,叮囑道:“以後你們再遇到什麼困難,就從帽子裡拿出綢子條看看,那裡面有戰勝困難的法寶。”
又過了許多年,傣家的人口越來越多,大家都擠在江邊又低矮又潮濕的小草棚里過日子。天氣漸漸熱起來了,太陽一出,曬得草棚象蒸籠一樣,很多人受不住悶熱病倒了。沒過多久,整個壩子都籠罩上一層可怕的瘴氣,奪走了成百上千傣人的生命。
就在這危難的關頭,岩肯忽然想起了諸葛亮臨走時留下的話,他急忙找來那頂帽子,從裡面掏出一張綢條,只見那上面寫著;“想命長,水沖涼;草棚矮,住高房。”聰明的岩肯拍拍頭說;“對呀!只有常洗澡才不會生病,住上高房才通風。洗澡倒還容易,可是高房誰也沒有見過,怎樣蓋呢?”他找來九十九位老師傅,商量了九十九天,最後大家商定按照諸葛亮帽子的樣式蓋。因為那帽子是智慧的象徵,住進那樣的高房,傣人會變得聰明起來。又過了九十九天,家家都蓋起了和諸葛亮的帽子一樣的高房子,人們住進去又通風又涼爽。再加人人都養成了常洗澡、愛乾淨的好習慣,很快就驅跑了瘴氣,戰勝了病魔。大家在洗澡時都潑水表示歡樂。——“潑水節”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傳到了今天。